对荧光粉的性能要求是

对荧光粉的性能要求是:
2024-12-22 14:10:09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荧光屏是由荧光粉涂敷在管屏内壁上构成的,荧光粉受电子轰击后受激而发光。

荧光屏的发光特性
1.光谱特性
要求黑白显像管发白光通常是由发蓝光和黄光的两种荧光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实现的。
2.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
有关分析表明发光亮度,式中I为电子束流,A为电子束截面积,I/A为电子束流密度。与阳极
高压 成正比。因此,提高对提高发光亮度有效,但受到绝缘性能的影响不能过高。
3.余辉特性
荧光粉受电子束轰击,在电子束停止轰击后,其光亮的建立和衰减有一过程,通常把电子束停止轰击后光亮并
非立即消失的现象称为荧光粉的余辉特性。考虑到重现图像的连续性,显像管的荧光粉应采用中短余辉荧光粉,即
余辉时间=5~20ms。

屏幕铝化
为使屏幕电位始终与高压相等,以增加屏幕亮度,采取屏幕铝化的方法。即在荧光粉背后真空蒸镀一层极
薄的铝膜,工作时对它加上阳极高压,这时屏电位等于,可提高荧光屏亮度,及图像大面积对比度。由于
铝膜极薄,电子束能穿过它,因此不受阻挡。离子不能穿过它,屏幕铝化还有助于消除离子斑。(有关屏电位、二
次电子发射特性见资料5.5)

中心位置调整磁片
当荧光屏上由电子束形成的光栅偏离屏的几何中心时,可用中心位置调整磁铁即一对带有N、S极的二极环形磁
片调整,将它们叠放在一起套于管颈上,相对旋转或同向旋转,可在管颈内给出一定强度和方向的附加磁场,以使
阴极发射出的电子束经过该磁场时,受到附加磁力作用校正电子束的运动轨迹使屏上重现图像位置正确。如图5-
4-1 中心位置调整 。
1、显像管(结构如下图)
作用:将电信号还原成光图 像
组成:玻璃外壳、电子枪、荧光屏
(1)玻璃外壳
较厚,外壳周围箍一条防爆钢带。
玻璃外壳又由玻璃管屏,玻璃管锥、玻璃管颈三部分组成。
a、管屏通常为球面形状:宽、高比例为4:3。管屏的对角线尺寸来度量显像管的尺寸(单位换算关系:1英寸≈2.54cm)
b、管锥的形状为锥体:外壁涂有导电石墨层,内壁石墨层与高压阳极相连,外壁石墨层通过金属弹簧片与电路中的“地”相连。
(2)荧光屏
在管屏的内壁涂有一层很薄的荧光粉,使管屏成为荧光屏,在电子束的高速轰击下,荧光粉会发出白光及放出电子。
燃亮时间——当荧光粉受到轰击后,荧光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余辉时间——黑白显像管的余辉时间小于5ms,属于中短余辉。
在荧光粉表面还蒸发一层很薄的铝膜,它有三个作用:
一是让体积很小的电子通过,而挡住体积很大的负离子,防止荧光屏产生离子斑。二是铝膜通过导电石墨层与高压阳极相连,使屏压为最高电压。三是反射荧光粉发出的杂散光,提高了屏面亮度。
(3)电子枪
组成——由灯丝、阴极、栅极、加速极(每一阳极)、聚焦极(第三阳极)和高压阳极(第二、四阳极)。
作用——发射出一束聚焦良好的电子束,以高速轰击荧光屏上的荧光粉,使之发光。
一、显像原理
(1)荧光屏发光原理
当轰击荧光屏的电子束不发生任何偏转时,则电子束会始终轰击在荧光屏中心一个点上,此时荧光屏只有一个亮点。为了使整个荧光屏都发光,必须在管锥根部套一只偏转线圈,使电子束在偏转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水平、垂直方向偏转,这又称电子束扫描。
a.行扫描(水平扫描)
结合教材图1-3行扫描示意图讲解。
b.场扫描(垂直扫描)
结合教材图1-4场锯齿波电流与行、场扫描讲解。
(2)显像原理
在电子束扫描的基础上,再在显像管阴极加图像信号,该信号使电子束电流强弱按照图像信号的规律性进行变化,使荧光屏重现图像。
显像原理参见教材教材图1-5讲解分析。
二、偏转线圈
偏转线圈——套装在显像管管颈基部;
——包括行偏转线圈和场偏转线圈。行偏转线圈使电子束作水平扫描,场偏转线圈使电子束作垂直扫描。
(1)偏转线圈的结构
如教材图1-6偏转线圈总体结构。
行偏转线圈结构及其磁场参见教材图1-7行偏转线圈结构及其磁场。
场偏转线圈结构及其磁场参见教材图1-8场偏转线圈结构及其磁场。
(2)对偏转线圈的要求
对偏转线圈的要求是,偏转灵敏度要高,管颈内扫描磁场分布均匀,使光栅几何失真小。
a、偏转功率和偏转灵敏度
偏转功率——用流过偏转线圈的电流与线圈匝数的乘积(称为安匝数)来度量。
偏转灵敏度——由使光栅达到满屏时所需的安匝数来反映。
偏转灵敏度不仅仅与偏转线圈自身的制作有关,而且与管颈直径、阳极高压的平方根成反比,与偏转中心到屏面的距离成正比。
b、光栅的几何失真
当行与场偏转线圈产生的磁场不相互垂直时,光栅就会产生平行四边形失真。
如管颈内行偏转磁场分布不均匀,中部弱而上下部强,则引起中部水平扫描幅度小些,于是会产生左右枕形失真。
如流入场偏转线圈的锯齿波电流线性不良,则垂直方向扫描就会不均匀,光栅会产生上部拉长下部压缩(或上部压缩下部拉长)非线性失真。

回答2:

近年来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以其良好的发光性能和稳定的物理性质在发光材料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随着需求领域的扩展,对荧光粉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改进荧光粉的某些性质如:粒度,成分的均匀程度,纯度,工业生产也需降低成本。满足这些要求还需从合成方法下手。下面简单的叙述一下合成稀土三基色荧光粉的几种方法。

(一)高温固相反应法

此方法是制备稀土三基色荧光粉最原始的一种方法。以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中的红色荧光粉(YEu)O3为例,用这种方法制备的工艺如下:称取一定计量比的Y2O3和Eu2O3(99.99%或以上)加入定量助熔剂,混匀在1300-1500ºC灼烧2h左右后取出研磨并洗涤即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粒度较大,会有成分偏析的现象,这样会降低发光效率,若灼烧温度偏高则会烧结严重在最后研磨时会破坏激活剂所在的晶格位置从而导致发光效率的降低。

(二)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

在发现了高温固相法的缺点后人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新的方法试图克服高温固相反应的弊端。结果发现,在溶液合成荧光粉会使产品成分均匀。方法如下:(同样以红色荧光粉为例)取一定配比的Y2O3和Eu2O3(99.99%或以上)用HNO3或HCl溶解,制成混合稀土酸溶液后用草酸与其反应直至完全在经烘干,其他方法同方法(一)。这种方法制出的产品成分组成相对均匀很少出现成分的偏析,但粒度不易控制,工序比第一种方法稍复杂。

以上两种方法使比较常用的也已形成工业化生产,虽然两种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但这两种方法制备出来的产品比其他方法合成的产品在发光性能指标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三)溶胶-凝胶法(Sol-Gel)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荧光材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稀土离子激活剂掺入起始反应溶液中形成凝胶,也可以用制备好的凝胶浸泡在有稀土激活剂的溶液中。将制备好的凝胶在一定温度下处理为粉末即可。这种方法简单易掌握,制备的产品均匀且粒度很小,但耗时长,处理量小。成本高且发光强度有待改善。

(四)燃烧法

本方法主要是在制备时加入定量有机物,借助有机物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来降低最后灼烧的温度,同时有机物燃烧时产生大量气体可以减少产品的团聚从而颗粒较小的产品。此方法合成出的产品具有颗粒小组成均匀,样品合成温度低降低了能耗,但此方法每次处理量小且加入有机物后会增加成本。

除了上述介绍的两种方法外,也有文献报道过可以用水热法及冷冻干燥法来制备荧光材料,用这些方法合成的荧光粉主要解决的粒度偏大的问题,对于生产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由于方法上的局限,后面介绍的四种方法目前尚不能应用于实际生产。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回答3:

对荧光粉的性能要求是:
发光颜色满足标准白色、发光效率高、余辉时间合适以及寿命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