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介绍一些著名的音乐家,例如肖邦

古典音乐钢琴家。例如肖邦。肖邦的曲子的感觉就很让人喜欢。
2024-11-23 18:18: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莫扎特,W. A.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
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
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智商:16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柴可夫斯基,是乌拉哈地方矿山技师的儿子,曾在圣彼得堡学习法律,且自学钢琴,毕业后暂时担任政府官吏,辞职后进入安东" 卢宾斯坦的音乐学院攻读,三年后至作曲系毕业,次年莫斯科创立分校时,被聘为该校和声学教师。

我们似乎了解到柴可夫斯基给人的印象是忧郁、有点神经质且有同性恋倾向,这些都与他的出身背景有很大关系。他曾遇到一位他很想追求的女子,但由於个性害羞、内向,因此错失良机而遭受严重挫折,后来则是在不懂得如何拒绝的情况下,造成了一段凄惨的婚姻生活。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而优雅的风格,较之俄罗斯式朴素的乡土色彩更为强烈些。由於他身处俄国人的生活环境,以及他本身的天性,在他的音乐中,经常荡漾著深邃的哀愁感。他那富於魅力的音乐,不久就风靡欧美乐坛,引起万人共鸣。

但是他的音乐既非纯粹德国式,又不是法国式或俄国式,因此并不受到所有同胞的欣赏。他的名作「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被尼古拉" 卢宾斯坦骂的体无完肤。而后,由毕罗在波士顿首演后,才博得佳评。

1877年后结识了富孀梅克夫人,梅克夫人答应每年援助他六千卢布,得以辞去教职,专心作曲。
柴可夫斯基最早获得赞赏的作品,就是1879年首演的歌剧「尤金" 奥尼琴(Eugene Onegin)」,这是非常优美的音乐,是描写俄国凄楚的爱情故事。后来又因发表著名的管弦乐曲「义大利随想曲」和「一八一二年序曲」,他的声誉才逐渐高涨,1887年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奏,1891年被聘往美国指挥自己的作品。
1890年梅克夫人宣布财政上的困难,停止援助他。幸好从两年前,俄皇也开始给予年俸,而且他的收入相当可观,依旧能安心的继续作曲,1892年发表芭蕾舞曲「胡桃钳(Casse Noisette)」,1893年十月二十八日「第六交响曲悲怆」首演,没几天,他就染上霍乱,於十一月六日不幸去世。
他的生涯,并不一定很不幸。但他生性孤独忧郁,而且随年岁的加增更为激烈。到他写作最后的「悲怆交响曲」时,已成为哀唱绝望之歌的音乐。这种悲切的苦恼,能使千千万万的人一掬同情之泪。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回答2:

弗雷德里克•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父亲为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亲为波兰人。肖邦6岁学习钢琴,8岁便登台公演。他16岁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曲。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和胡迈尔的风格都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他19岁毕业时,已经在钢琴演奏和创作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1830年,肖邦动身前往巴黎,途经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波兰被沙俄占领的噩耗悲愤欲绝,谱写了许多充满爱国热情的作品。1831年起,肖邦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和举行音乐会演出。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大批艺术家,其中包括文学家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大仲马(alexandre Dunas 1802-1870)、海涅(Christian Johann Heinrich Heine 1797-1856),音乐家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柏辽兹(Loius-HectorBerLioz 1803-1869)、门德尔松(F.Mendelssohn 1809-1847)、舒曼(Robert Schumann 1810-1856)等。1837年,27岁的肖邦结识了年长他6岁的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开始了长达8年的爱情生活。乔治•桑的关爱和抚慰,焕发了肖邦的才华。这是他一生中最稳定的时期,许多最优秀的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1846年后,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此后,肖邦的健康日益衰退,加之处于异族奴役之中的祖国的命运日夜煎熬着他的心灵,使他陷于悲观和忧郁的情绪之中。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

回答3:

肖邦,莫扎特,海顿的曲子都很不错,还有门德尔松的古典室内音乐。李斯特钢琴曲悠扬流畅,富于想象,舒伯特的夜曲舒缓优美,可谓极品,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悲怆交响曲都是很经典的。而贝多芬的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九《欢乐颂》都可谓音乐史上的丰碑,他的钢琴曲《月光》也非常经典,还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回答4:

海顿的曲子也好听,贝多芬太疯狂了!
莫扎特的曲子比较激励人,
老柴的一般吧
李斯特也好听

回答5:

贝多芬啊..莫扎特..柴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