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线噪声:小于等于5×10-4AU
基线漂移:小于等于5×10-3AU(1小时)。
用通俗语言来说,你把基线放大,基线象一个波浪线一样,最高外减最低处要小于等于5×10-4AU
而漂移嘛,是一个小时内的基线 最高处减最低处小于等于5×10-3AU.
满足以上条件,就叫基线走平了。 当然,不同的仪器,还有不同的检测器,不同的流动相,可能也会有所不同,那就要长时间冲洗后(2个小时以上)得到的基线和漂移,代表了本仪器的基线 水平了,以后分析样品可以参考你之前得到的数据。
基线噪声:小于等于5×10-4AU。
基线漂移:小于等于5×10-3AU(1小时)。
用通俗语言来说,你把基线放大,基线象一个波浪线一样,最高外减最低处要小于等于5×10-4AU
而漂移嘛,是一个小时内的基线
最高处减最低处小于等于5×10-3AU。
满足以上条件,就叫基线走平了。
当然,不同的仪器,还有不同的检测器,不同的流动相,可能也会有所不同,那就要长时间冲洗后(2个小时以上)得到的基线和漂移,代表了本仪器的基线
水平了,以后分析样品可以参考你之前得到的数据。
基线”是一个很常见的术语,在配置管理和项目管理里面都能看到,而且还有很多衍生的术语,例如基线提升、基线化、基线审计,等等等等。
我个人以前对微软的那套开发流程(就是product
cycle
model)以及PSP、TSP了解比较多一些,这些流程里面对“基线”的概念提的不多。但接触RUP、MSF以及项目管理以后,看到到处都有baseline,就觉得迷惑了。
经过我自己的理解,以及和几个同事的讨论,现在我觉得我们通常看到的“基线”这个术语有两个意思:
1)代表多个源代码文件的一组版本。
比如有三个文件,aaa.c、bbb.c和ccc.h。可以对这三个文件做一个基线,取aaa.c的版本1.1,取bbb.c的版本1.3,取ccc.h的版本1.0。(1.1,1.3,1.0)就是一个基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