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我
哥们,看来在这里等是没希望了,建议到相关的网站找找吧!
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2012 届高三教学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 语文 I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 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都不相同 .... A.扛枪 /力能扛鼎 . . B.辟谣 /独辟蹊径 . . C.惩艾/自怨自艾 . . 禅让/参禅悟道 . . 折耗 /损兵折将 . . 数说/数见不鲜 . . 差遣/差强人意 . . 裨益/无裨于事 . . 纰缪/未雨绸缪 . . 里弄/弄巧成拙 . . 稽首/有案可稽 . . D.攒钱/人头攒动 . .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没有语病 .... A.测量结果显示,水城威尼斯的历史老城区正在缓慢地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气候变 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情和特色民 居建筑。 C.“天下第一村”华西村 328 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慕 名而至的游客。 D.1972 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报》,为 40 年后、甚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了扩大共 识、承认分歧、加强合作的准则。 3.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 20 字。 (4 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 10 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 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 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 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4.作家彭学明为一位去世的作家写了这样一幅挽联:史一样的作品,铁一样的生命。 (1)请写出这位作家的姓名和他的一篇作品名。(2 分) (2)结合其人其作,写一段表达对他敬意的话,不超过 30 字。(3 分) 文言文阅读( 二、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徐霞客传 钱谦益 1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 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 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 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 . .. 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 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 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 .. 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 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 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 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 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不正确 ... A.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 B.过陈木叔小寒山 . C.质明已失其所在 .. D.多承袭傅会 .. 加:超出 过:经过 质明:天刚亮 傅会:把无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组是(3 分) ①力耕奉母,践更繇役 ②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④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 ⑥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不正确 ... A.徐霞客十分喜欢山水,曾登雁荡山十日而返,放志远游一生,终穷天下之胜,对自己的一生毫无遗 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装简单,常忍受饥饿翻山越岭,虽有重重困难和险阻,仍不忘记录旅行见闻,文采斐 然。 C.徐霞客曾跟随僧人静闻登鸡足山,途中静闻遭遇强盗而病死,徐霞客最终将静闻葬于迦叶道场,了 却静闻的夙愿。 D.徐霞客游览考察之后,认为一些天文地理书中有错误之处,后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鸡 足山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 分) (2)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3 分) (3)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3 分) 2 古诗词鉴赏(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曲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秋思赠远(其一) 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 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 唯看新月吐蛾眉。 (1)两首诗分别是以什么人的口吻来写的?(2 分)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包含两重对比,请具体说明。(4 分) (3)“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名句名篇默写( 10.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 , ▲ ,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究天人之际, ▲ ,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太史公自序》) (3)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 (5)小楼昨夜又东风, ▲ 。(李煜《虞美人》) (6)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7)入则恳恳以尽忠, ▲ 。(张养浩《为政忠告》)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北京声音 吴越 客居京城两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静。 北京的静,当然不是荒凉的静。这个城市,人口数以千万,商圈喧哗,楼群生长,昼夜有航班起落。 然而,所有的声息都如同碎片,顺着风,搅起一些,还没听真切,它们就低下来,着地了;所有含混的响 动,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脚,微小地交织在主体的边缘,反而映衬出静的亘古远大。 北京的静,和城市地理相关。三面雄关,指缝间漏下一个平原,不接水路,气质上与山居相近。北方 苦寒,气候干燥,日短夜长,并不适宜欢饮达旦。历史也为北京人留下了惯看秋月春风的稳健。年轻时爱 瞎侃吹牛的,倘不是为了谋生,过一定年龄还这样,就教大家都瞧不上。皇城根下的平头百姓,基因里埋 着“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地线。 北京的静,使之真正成为北京。 3 在首都博物馆的非物质遗产展览会上,我得知有“北京声音”这一项,十分好奇。 首博一位女士托人传给我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个各有名字的声音文件:唱京剧,二胡,蝈蝈,花鸟 虫鱼市场,空竹,驴,磨剪子磨刀,清扫寺院,寺院钟声…… 戒台寺清晨台阶上扫地的唰唰声。扫帚带过落叶,落叶是湿的吧,雾应该还没散,初日照高林。 胡同里磨剪子手艺人的吆喝。磨一阵子剪子,嚓嚓嚓,吆喝一长一短两声,手艺人说:“你先别录, 你要听哪种?”又换了一种吆法,更有古意,尾音像能勾魂。又磨剪子,嚓嚓嚓。 驴拉货进城,在墙角不老实,叫唤起来。有大人带着孩子经过,孩子第一次看见驴,咯咯笑了,清脆 得像两根花针掉在瓷釉上。 这些声音,每一个的寻找与录制都很不寻常。 例如鸽哨,如今踪迹难觅,如果不是有一户祖传鸽哨手艺的人家,辗转听说首都博物馆在进行声音搜 集计划,“找上门来”,这种极具京城代表性的声音也将付之阙如。 看似举手可得的,也不容易。如清晨禅寺扫阶声,得去好几个大清早,反复调试;天坛的风声,因其 南侧有火车道,周围有七千多只鸟,早晨六点多就有游客,难以“提纯”…… 声音,是形象思维之门。推开这道门,人们跨越时空,与这段声音的“生命”同在。在她的理想中, 北京应该有一个“音库”,收藏古建筑的声音,民俗活动的声音,自然四季的声音。 然而,她告诉我,这项收藏并没有按计划继续下去,她为北京建一个“音库”的想法似乎也遥不可及。 由于种种原因,它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有一些声音,前两年还有,现在也已经找不着了”。 是的,这些声音很普通,甚至卑微。微小到没有谁觉得要把它们留下来,珍藏之。它们默默地来,默 默地走,正如产生它们的市井生活,正如与它们相伴的、多半不会在历史留名的普通人们。有什么必要, 为普通到几乎无人察觉的存在与消失的历史立志呢? 可是,当它们如缕地消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 也或许,这些曾经的声音,都已归还给了大历史,无声地滋养着北京的静。 1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北京的“静”?(4 分) 12.文中所写“北京声音”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 分) 13.作者在文中说:“可是,当它们如缕地消失,记忆便失去了依傍。”这句话的含义如何理解?(4 分) 14.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钱 王则柯 4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 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 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 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 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 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到了前头。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 走,但是“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 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即 1997 年以来人们谈虎色变的金融危机。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 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索罗斯们就是 这样,在制造泡沫 >>289009643的文库|
是不是还没考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