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其实主要是在编年票开始发行时发行量基本上都是天量(其实在JT票的后期的89年开始纪85年开始的生肖系列就开始发行天量了),另外更关键的是,当时已经形成发行新邮开始疯狂炒作,而邮政上又有个内外“结算价”,文革前那是国家发行的邮票一枚是8分面值的,发给邮政上,国家只收取1-2分钱,其余的都归邮政自己掌握。到80年代末,这种结算法没改变,外边大兴炒作,邮政只要在8分中流的3-4分钱就盆碗全是满的,所以与外边的奸商内外勾结,按4-5分售给他们,这些奸商有5-6分卖出,你想想会不打折吗?就是说,邮政上不是像以前卖给邮寄信件的人那样是按面值卖出的,没有不打折的。后来国家提高了结算价,约是五折结算,所以后面的打折要低一些。现在已经取消结算价,当然现在几年发行的邮票就基本上没有打折的了。
首先,现在寄信的人少了,手机联系 、互联网联系了。邮票自然就多了,物以希为贵,所以打折
其次,中国邮政无视市场需求,每年每套狂发售邮票少则900万多则2000万枚,每年约发行30套左右的邮票,市场根本无法消耗,更呕心的是 你去邮局寄信,工作人员给你的是普票寄信,也就是说,编年邮票基本不进入寄信消耗,每年上亿枚邮票的库存,能不打折吗? 可笑的是,90-2000年 邮票由中国人民邮政向中国邮政转型,邮票的发行让人无法理解,每套邮票发行上亿枚。
再次,中国邮政为了赚取广大集邮人的血汗钱,邮票发行后,货不立马放入市场,慢慢放货,让市场抬高价格后,再放货,等市场上货多了,邮票的价格 又下来了,玩弄的是集邮人的感情。我本人是一个集邮者,依本人之见中国的集邮者数量在200万左右,要想重振邮票士气,每套邮票的发行量应该不超过200万,同时取消普票的发行和销售。
面值的五折,比邮政下发的价格高,所以会有打折票。
现在好像没有五折的邮票,只有邮资封、信卡一类的打折很厉害,2折左右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