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后马氏体,索氏体,屈氏体,托氏体,上、下贝氏体是如何形成的,怎么区分?

2024-12-19 15:20:06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这几种组织常用是以淬火作业为前提再回火处理得到,以回火温度从低到高排列:
1、低温回火(150-250度)得到回火马氏体。主要是降低淬火马氏体的内应力和脆性,保持高硬度高耐磨性。组织和淬火马氏体区别不大,腐蚀后颜色较之浅一些(淬火马氏体亮白色)。
2、中温回火(350-500度)得到回火屈氏体,也叫托氏体。为了获得高屈服强度韧性,高弹性极限。主要做弹簧和热作模具处理或要求弹性极限高的零件。因为回火温度较高,碳化物有一定分解,腐蚀后颜色深。
3、高温回火(500-650度)得到回火索氏体。习惯上把淬火+高温回火合称调质处理。工件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综合性能较好。回火温度高,碳化物较多分解,腐蚀后深灰色。
贝氏体是钢淬火转变组织,在(MS--550度)时淬火得到,上贝氏体(350-550)区间,组织是羽毛状,下贝氏体(MS--350)区间,组织形态不好分<哈哈,我还没看到过>,,贝氏体应该不常用吧。
书面描述是一种理解,还要拿典型热处理零件实际观察对照才行。

回答2:

题目太大,不好回答。要想回答清楚就得把钢铁热处理原理给你讲一遍,你最好去看看热处理原理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