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膑
战国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孙膑因遭到同门师弟庞涓的陷害而被挖去双膝,成了一个残疾人。但是他深谙“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的道理,于是忍辱负重,暗蓄力量,终被齐国公使救出,后辅佐齐威王,终于在马陵之战大败魏军,计杀庞涓,报了当年一箭之仇。
孙膑如果没有忍受住痛苦与屈辱,自尽了结残生的话,就不会有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当然也就更没有报仇的可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心里清楚,只有保住了性命,才有希望,才有而后成就万事的资本。
2、麦克阿瑟
二战的英雄麦克阿瑟,在日本进攻菲律宾时,麦克阿瑟正奉命驻守菲律宾。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麦克阿瑟根本无法击败日本军队。在最危难的时候,他几近崩溃,差点用父亲留下来的手枪自杀。但他也深知“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的道理,三思过后,他选择了执行上级的撤离命令。这一决定,使他在日后的战争中大展拳脚,结结实实地击溃了日军,也成就了日后的陆军五星上将。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麦克阿瑟的做法正是如同这句诗所说的一样。如果把他比作一只凶猛善战的老虎,那那场战役中的他就是一只受伤的老虎。在落败之后,他没有选择与他的敌人血拼到底,而是暂时躲在山林中,舔伤口,磨爪子,养精蓄锐,准备抓住最合适的机会,给予敌人致命的一击。正是因为他“留”了,所以他“有”了。
3、刘邦
汉高祖刘邦被项羽逼入西川,并没有因此丧失志向,选择随世沉浮,而是克服了新军纪律,文化风气,识人用人等难题才能有韩信的暗渡陈仓,夺得汉高祖之位。
秦朝建立后,刘邦出仕,任沛县泗水亭长,后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 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
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4、勾践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勾践被夫差打败了,他没有因此自暴自弃,选择与时俯仰,而是以超人的耐力,当了马夫数年才能重振家邦。
越王勾践十五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兴兵参加黄池之会,为彰显武力率精锐而出。越王勾践抓住机会率兵而起,大败吴师。夫差仓促与晋国定盟而返,与勾践连战惨败,不得已与越议和。越王勾践十九年(公元前478年),勾践再度率军攻打吴国,在笠泽之战三战三捷,大败吴军主力。
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公元前473年),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灭吴称霸,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迁都琅琊(今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区夏河城),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5、司马迁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
李广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司马迁受刑之后本想一死了之,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和父亲的遗愿,他决心忍辱负重,终于于公元前91年完成《史记》,光耀后世。
韩信(胯下之辱)
勾践(卧薪尝胆)
晋文公重耳(人质到国君)
卞和(何氏璧)
伍子胥(草间求活,三年归报楚王仇)
从前有一座青山,他们就不怕没有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