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 夏则?酰?吭蚴。?柙蚨ǎ?霰馗妫?幢孛妗!
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
“冬则温,夏则?酢!闭饩浠盎褂懈鲂」适隆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 。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弟子规》教我怎样做人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就像有一颗石子扔进心湖,悄悄地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弟子规》是一部教人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的书,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中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她)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之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东西。
在读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时,我的脸发烫了,因为我为人子女,冬天没有留意父母亲穿着是否温暖,夏天也没有考虑父母是否凉爽。甚至我还埋怨他们不及时给自己添置新衣。现在回想起来,真实太不应该了!而我早晨起来时,也没有看望父母亲,更谈不上询问父母身体是否安好了。而在“出必告,反必面”这方面我做得还可以,但“居有常,业无变”我就做得不够好了,因为我在星期六晚上时,常常看电视看到九点半到十点,这对我的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显然是不利的。
《弟子规》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人活在世上不能只为了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为更多的人造福!如果人人都有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行动,那么社会将变得和谐而有活力,温馨而文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的“亲仁”里有那么几句话: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这几句话说: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得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能得到熏陶,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久而久之,而我们就可能被接近和同化。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个人人生的失败。正如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平 凡 的 孝
“孝”一个熟悉的字眼,我们有认真地孝敬过父母吗?认真地孝敬过我们的长辈吗?
我认为孝敬父母长辈不一定就要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对父母的尊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是不求回报的。夏天,父母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辛勤劳作;冬天,父母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田头地间,那一份无私博大的爱凝结在双手间微微鼓起的硬茧中。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分担些什么呢?做好热饭,等待父母回来,打好热水伺候父母洗澡,或者给父母搓搓背,洗洗脚,也能慰籍父母疲惫的身心。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孝”。同时还应多一些忍让,也就多一份孝,也就多一份感恩。父母平时为生活负担所累,难免会对子女发一些唠叨,这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尽量不要顶嘴。
“孝”是感恩,让我们为父母减少些负担,多抚慰他们的心吧,从现在起,就从我们身边做起。
心有他人天地宽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厚让敌对远离我们,友爱充满人间,假如,我们平时人人都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变得祥和安宁。一次,一位英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在画画,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这位老师没有发火,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现在先上好英语课,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好吗?”这位学生愧疚地收起了画。打那以后,这位学生刻苦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这位学生后来能自觉刻苦学习并取得成就,得益于老师的宽容,可以说明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正是老师的宽容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同学之间也难免会发生矛盾,产生误会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涵养,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几多期待,一份孝心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真实的人,要面对的是社会大舞台、父母、兄弟、姐妹、学友、路人……亲近的、陌生的。因此,就有了对人做事的行为的标准。
《弟子规》教会了我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就像春天里的夜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之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即“百善孝为先”。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暑期学校组织的培训,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习、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受过几年教育,对我们的管教是严而宽。“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也不是很宽裕,记得爷爷奶奶中风时,父母四处寻药,尽心尽力给老人治病。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真正接受传统教育。但自从学校开设了《弟子规》这门课,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习《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学校,感恩蔡礼旭老师。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象蔡礼旭老师一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祥见拙作《传统文化的没落之路》)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这么算来,我已经有起码二十一年接触传统文化了。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很多的人,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学习了《弟子规》,我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诲,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和药家鑫”,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马加爵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药家鑫在开车撞伤一名妇女后,为了避免这位妇女记下他的车号而引来麻烦竟残忍地用刀将其捅死,这两名大学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也有很多,部分同学对于同学之间的一点小摩擦便会大打出手,甚至引发恶性事件;与父母发生争执便离家出走,潇洒走一回。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水平下降的广泛讨论与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
《弟子规》,它是一本能使我们进步,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提高自身修养的诗歌,它十分押韵而且简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冬则温 夏则?酰?吭蚴。?柙蚨ǎ?霰馗妫?幢孛妗!
这句话是在叫我们要对父母体贴。
“冬则温,夏则?酢!闭饩浠盎褂懈鲂」适隆
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后句意思是: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父母把我们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上,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让我们吃穿不愁,在窗明几净的学校里学习知识,难道我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们不应该为他们分担一些家务吗?那么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吧!
我从《弟子规》中学到了许多,尤其是做人,孝敬父母 。大家一齐来和我学习吧!
《弟子规》教我怎样做人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在读了《弟子规》之后,就像有一颗石子扔进心湖,悄悄地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弟子规》是一部教人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的书,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中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她)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之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暇,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东西。
在读到“冬则温,夏则凊,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中的“冬则温,夏则凊”时,我的脸发烫了,因为我为人子女,冬天没有留意父母亲穿着是否温暖,夏天也没有考虑父母是否凉爽。甚至我还埋怨他们不及时给自己添置新衣。现在回想起来,真实太不应该了!而我早晨起来时,也没有看望父母亲,更谈不上询问父母身体是否安好了。而在“出必告,反必面”这方面我做得还可以,但“居有常,业无变”我就做得不够好了,因为我在星期六晚上时,常常看电视看到九点半到十点,这对我的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显然是不利的。
《弟子规》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如:人活在世上不能只为了自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为更多的人造福!如果人人都有这种精神,并把这种精神转化为一种行动,那么社会将变得和谐而有活力,温馨而文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弟子规》的“亲仁”里有那么几句话: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人,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这几句话说: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得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
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就能得到熏陶,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久而久之,而我们就可能被接近和同化。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一个人人生的失败。正如俗话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平 凡 的 孝
“孝”一个熟悉的字眼,我们有认真地孝敬过父母吗?认真地孝敬过我们的长辈吗?
我认为孝敬父母长辈不一定就要做轰轰烈烈的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去体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不是盲目的顺从,而是对父母的尊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是不求回报的。夏天,父母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间辛勤劳作;冬天,父母冒着凛冽的寒风穿梭在田头地间,那一份无私博大的爱凝结在双手间微微鼓起的硬茧中。那么,我们做子女的又能为父母分担些什么呢?做好热饭,等待父母回来,打好热水伺候父母洗澡,或者给父母搓搓背,洗洗脚,也能慰籍父母疲惫的身心。这是我们很容易做到的,也是最基本的“孝”。同时还应多一些忍让,也就多一份孝,也就多一份感恩。父母平时为生活负担所累,难免会对子女发一些唠叨,这时,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尽量不要顶嘴。
“孝”是感恩,让我们为父母减少些负担,多抚慰他们的心吧,从现在起,就从我们身边做起。
心有他人天地宽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厚让敌对远离我们,友爱充满人间,假如,我们平时人人都能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变得祥和安宁。一次,一位英语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在画画,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这位老师没有发火,而是笑着对这位学生说:“现在先上好英语课,课后再加工一下,画得更神似一些,好吗?”这位学生愧疚地收起了画。打那以后,这位学生刻苦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很有造诣的画家。这位学生后来能自觉刻苦学习并取得成就,得益于老师的宽容,可以说明宽容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正是老师的宽容促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同学之间也难免会发生矛盾,产生误会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涵养,我们要继承和弘扬。
几多期待,一份孝心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真实的人,要面对的是社会大舞台、父母、兄弟、姐妹、学友、路人……亲近的、陌生的。因此,就有了对人做事的行为的标准。
《弟子规》教会了我们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母亲履行的责任就像春天里的夜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之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即“百善孝为先”。
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呯!”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音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已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像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地场景:一个年过半百地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
一只手举起来了,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这一天,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父亲的爱让我难以忘却,然而,邻居们的安静让我更为感动。“风景”消失了吗?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
2 夜空因为点点星光让人铭记;海洋因为滚滚波涛让人铭记;而这一天,这样的夜晚,北京因为残奥会而绚烂,再一次让全世界,让我铭记。
在奥运会的光芒下,残奥会悄然而至。开幕式并不华丽,只是安静地,娓娓地拉开了序幕,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心灵故事……
这一夜,让我铭记,因为他——
他是一位盲人,却看到了阳光,看到了星辰,看到了一只只飞向光明的太阳鸟。浑厚的嗓音如天籁般传出,传向四面八方,就如有千万只太阳鸟飞进了人们的心中,照亮了那一颗颗落寞暗淡的心灵。他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温暖和光明,还有生的希望。
这一夜,让我铭记,因为他——
他亦是一位盲人,是钢琴陪伴着他走过了许多个春秋,它已融入了他的生命里,从此不再分离。它陪他欢笑,伴他哭泣。指尖轻抚,顺畅柔和的音符回荡在上空,拼凑成这一曲优雅动听的四季歌——春季的温暖、夏季的炎热、秋季的清凉、冬季的寒冷。一段段柔美的旋律如潺潺的小溪般慢慢流淌过我的心田;一个个跃动的音符轻轻拨动着我的心弦。相信他一定感受得到那花开花落、潮涨潮汐。在这一刻,一切的一切都为他而绽放!
这一夜,让我铭记,因为她和她们——
她是李月,一位在四川大地震中失去了一条腿,却永不放弃舞蹈的女孩;她们是一群有听力障碍的芭蕾舞演员,虽然不曾记住她们的名字,但她们如花般的笑脸却永远印刻在了我心中。她和她们共同演绎了一场“永不停跳的舞步”。那双红舞鞋在大地震中失去了昔日的光辉,但在这里,在这个心灵的舞台上,它又燃起了希望,因为心中有希望,又坚强地迈开了步伐,坚定地走在人生路上。她和她们共同诠释了生命的坚强!
这一天,北京的夜晚,星星消逝了,天空却为希望,为坚强,为这些身有残疾但笑对人生的人们而绽放着最璀璨的光芒。
3 “滴,滴,滴”中国2008年奥运会开始了,壮大的场面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这一天,让我铭记。
金碧辉煌的鸟巢给中国人民圆了一个奥运梦。会场中一片欢呼声,2008名鼓手在场中挥舞鼓锤,敲响了中国的百年庆典,随着每一次鼓声,场上观众无不随之呐喊,这鼓声开天辟地,穿流在历史的长河中,飞越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又带着每个人的奥运梦飞翔在会场中。鼓罢,诺大的会场沸腾了,观众们、演员们抬头仰望天空,巨大的脚印在空中行走着,这都是中国人民追寻奥运的足迹。它是每个人不可遗忘的历史烙印。从申奥到申奥成功,再到奥运会,几代人的努力,几代人的心血,此时此刻,挥洒在鸟巢上空,变成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彩虹。接下来,几位艺人高手登台亮相,场上更是一片欢呼,他们在画卷上画了一幅山水画,多么雄伟,多么壮阔,咋看之下,这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不禁令人想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短短几十年,中国成长的多么迅速啊,这与党的领导,人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开幕式还展示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礼仪、科技等,没有观众不在尖叫,因为这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一天,让我铭记。心中想起:从1995年开始申奥,到2001年7月13日晚申奥成功,获得2008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权。这充分显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是多么多么的不容易啊!中国领导人、中国人民共产党为中国、为人民付出了多少,有谁能知晓。北京2008年奥运会多么不易啊,这一天,值得我铭记,让我铭记。它会一直告诉我,中国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国家,从贫穷到现在是多少人的努力,所以,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只有成绩才能回报祖国。
北京2008年奥运会,这一天,让我铭记。
3 我永远铭记五年级的那一天。
这一天,太阳同样从东方升起,晨雾依然是那么神秘,但是,就在这个平常的早晨,似乎有不平常的事情要发生。
这一天,我伴着清晨的阳光迈进学校大门,同学们议论纷纷:“听说大队活动开始排练啦!节目还不少呢!”“诗朗诵、歌曲、舞蹈什么的应有尽有!”。我走进班级,坐到座位上,不一会儿,大队辅导员走进我们班,“某某某、某某、某某某……出来,到我办公室!”猛然间听到我的名字,心中充满了疑惑。来到办公室,老师给我们交代了节目任务,让我们回家好好准备。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参加大队活动的一些节目啊!我很惊讶的是:在学校面前,我没有展示过我自己啊!老师怎么就选上我了呢?当时,我有种受宠若惊的感受。那几天,我们紧张地不辞辛苦地排练,一遍又一遍。终于,我们迎来了大队活动的日子。那一天,伴随着一串串优美的音乐声,我们走上主席台,开始了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表演,那次表演,我发挥得出奇的好。
演出完毕,我深深地感受到:任何人都有许多优点,只不过有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罢了,我们需要像老师一样的慧眼,需要老师给我们创造机会,我们还要认真把握机会。经过那不寻常的一天,我开始认识自己,并且,有了巨大的转变。经过那不寻常的一天,我越来越多地锻炼能力、表现自己,充分向大家展示我的风采。经过那不寻常的一天,在大队活动上经常能看到我活跃的身影,很多比赛我也积极参与,我相信我是最棒的,因此,我在参加的那些比赛中都获了奖。现在,我升入中学,我要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学校中成为佼佼者,还需要不断的拼搏与努力,我相信,我能行!
因为五年级那不平常的一天,我改变了,我拥有了崇高的理想,拥有了必胜的信念,拥有了不屈的精神!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天——让我的生命更加丰富的一天,让我的一生不同凡响的那一天!参考资料: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