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区别

2024-12-10 12:59:18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区别如下:

1、包括范围不同

盈余公积包括20款,即电力建设基金收入、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收入、养路费收入、车辆购置附加费收入、铁路建设基金收入、公路建设基金收入、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收入、邮电附加费基金收入、港口建设费收入。

而未分配利润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2、计算方法不同

盈余公积计算公式为:

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而未分配利润计算公式表示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性质范围不同

盈余公积:一般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而未分配利润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4、核算基础单位不同

核算基础不同,盈余公积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核算单位,而未分配利润是以独立核算单位作为基本核算单位。

5、票据方面的区别

盈余公积开增值税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票,而未分配利润只能开增值说普通发票。专票,也就是一般纳税人,可以为公司抵扣一部分税率。而小额纳税人不能进项抵扣。

6、性质范围不同

盈余公积:一般指工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数量金额,包括未销售、尚未形成收入的库存;

而未分配利润为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的总和,有的流通企业总收入核算的是差价收入、即毛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盈余公积

百度百科-未分配利润

回答2:

盈余公积是利润分配的结果,在会计期末,公司都要按照规定对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配,其中有一项就是按照规定计提盈余公积。盈余公积中有三项:法定盈余公积,公益金和任意盈余公积。

其中法定盈余公积是国家规定的,按照税后利润的10%计提(非公司制企业也可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由公司的股东大会(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决定;这两项可以用来弥补公司亏损、转增资本等。公益金按照税后利润的5%-10%提取,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的集体福利。

可供分配的利润在提取完盈余公积后,还有可能向股东分配红利,在做完所有的利润分配后,如果还有剩余,则称之为未分配利润,就是没有分配出去的利润,这时候将之转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作为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

回答3:

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的关系:

未分配利润是盈余公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管理层次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市值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未分配利润以盈余公积为中心,未分配利润对企业管理中所需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和分配以及贯穿于全过程的决策谋划、预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进行的全面管理。

未分配利润职能的控制性决定了必须以会计要素为中心。盈余公积的职能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评价。其中,财务决策和财务控制处于关键地位,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决定着其他各项管理活动的产生、变更或消失。同时它能利用信息和特定手段,对企业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并对其他各项管理起着控制的作用。

扩展资料:

未分配利润计算公式:

年末累计未分配利润=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本年已分配利润=被没收财产损失和违反税法的滞纳金及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盈余公积计算公式:

个人资产净值=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分配利润

百度百科-盈余公积

回答4:

盈余公积:

(一)盈余公积的提取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公司制企业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非公司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值得注意的是,在计算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基数时,不应包括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二)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三)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经股东大会决议,企业可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后,留存的盈余公积不得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股本

(四)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贷:应付股利

【提示】盈余公积的用途

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股本、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少。

未分配利润从数量上来说,是企业期初未分配利润,加上本期实现的净利润,减去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分配出去的利润后的余额。

1. 当期实现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当期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3. 计提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 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5. 宣告股票股利时不需作会计分录

支付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贷:股本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

未分配利润

回答5: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个部分。
1、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包括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等。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10%提取(非公司制企业也可按照超过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公司制企业按照股东会的决议提取,其他企业也可根据需要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除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外,公司制企业还应按照净利润(减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5%至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非公司制企业可以按照不超过法定公积金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益金。企业提取的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或股本),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上也可用于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法定公益金主要用于集体福利设施。
2、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