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易经的区别联系如下:
易经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术思想的源泉,她关系到“心物一元,天人合一”的大学问,文字非常简约却蕴含了大道理。而且一义多涵,用卦象来譬喻模拟事物的形象和变化。
比如系辞传中说到“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说明了天地生化万物,它的本能就是“生生”就是“变化”,以天地自然现象来讲,如日升月恒、朝夕晴雨、春生秋实、沧海桑田。
以社会演进来讲,如国家兴亡、社会盛衰、政治兴革、经济起伏。以人事机遇来讲,如得失成败、悲欢离合、吉凶悔吝、否极泰来。
这一切事事物物自古至今都离不开这些个变化规律。这就让我们想起一句话:“历史有惊人的相似
天道、地道的演化,直接间接、有形无形,都影响着人道的精神、思想、修养、学问、事业、家庭、婚姻、寿夭、得失、成败。所有的一切事事物物,虽然在千变万化之中,然而终有其不变的法则,以支持其变。
学易,是在探求便易的现象,寻求不易的法则,来确定我们做人处事的方针,指导我们应变的方法,一个人的格局、胸怀、家庭、事业、人生也就随之而改变了。
佛教讲的是因果循环,要大家看到真理实相,熄灭自己的贪和瞋,最终心和虚空一样宽广无边,包容一切,处于无善无恶,无是无非、无对无错的状态而行于中道;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本意是让芸芸众生破迷开悟,明性见性,通过修学佛法,增长智慧,认识人生宇宙的真象,断除人们的各种痛苦烦恼,净化心灵,使人们的精神意识升华到清净快乐美好的境界。
所以原始的佛教并非宗教,它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而教育的根本方法是首先明心见性,继而成佛。
天地之易,中华之瑰宝。佛法无边,源于印度,扬于中华。一切本源,即宇宙之道,只是我佛慈悲,佛法超越三界,三千部般若,如恒河沙,如沙数恒河之无上智。如果说没联系,即断灭相;若说联系,即为无为法与有为法,都是宇宙与人生之真理也。若即若离,如是如非,一切本来。楼主,学佛之人,粗略都懂点易经;学易经之人,多少也读诵过佛经。当两者不能相提并论,我佛慈悲,开示救拔苦难众生,是无上法,无尽法,不可思议。易乃神仙如是境界,与我等愚痴之人明了人生宇宙之道。
概括来说,佛法是向内求的,易学是实用的,向外求的。修道之人一般以佛陀教诲为根本,所谓悟道至道也。
一个是中国儒道经典,一个是来自印度的宗教传统,彼此没有影响关系。但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人也做了融通二者的工作。魏晋时期有用玄学解释佛教义理的格义佛学,用玄学解释佛教,再比如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藕溢智旭大师就写过<周易禅解>一书,用佛教理论阐述易学思想。是一本经典之作。
其实,没什么关系的!易经主要是道家修行,推衍的一种
佛家注重的是修身修心
佛教不主张人去算命,推衍什么的!
因为,佛家认为,只要你一心向善,多做善事,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更多讲的是因果
阿弥陀佛
易经是天地宇宙,佛则是修本我,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首先,天地宇宙从无到有,然后有了各种元素,然后元素演化成了天地万物,这个时候也就有了智慧动物——人!人通过观察天地万物,学会了很多本领,然后总结出了指导我们发展的一种哲学思想——易经!人们学会了本事,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各种思想,最后发现思想会出各种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思想指导了,需要修自己的本我了,这个时候佛、道、儒各种思想就出现了!这种关系你可明了?我们看事情说事情做事情要简入简出,不要整一大堆,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最后自己还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