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晏子春秋的去私啊,注释和翻译啊注释最重要啊,快,我在线半小时的

2025-01-01 12:00: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正文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注释

  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雨(yù)雪:下雪。雨,用作动词。被,通“披”,穿着。
  ③霁(jì):雨后或雪后初晴。
  ④被:同“披”。
  ⑤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这是裘中最珍贵的。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通“披”,披着。
  ⑥陛:宫殿的台阶。
  ⑦有间,一会儿。
  ⑧知:知道
  ⑨逸,安逸。
  ⑩闻命,闻教,受教。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⑾睹:看见的。
  (12)循,巡,巡查。
  (13)疾:病困
  (14)与:给(给予)
译文

  景公在位时,连下好几天雪还不放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好几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如今君王不能实行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忍饥挨饿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赏析

  是的,推己及人,是一种美德。自己温饱能想到尚未得到温饱的人,而且能够想方设法使得那些人也能得到温饱。有些人能想到,也许还能说上几句,可是,仅仅停留在想到、说及,仅仅表示同情、怜悯。这还不能称之为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要有行动。晏子是想到了齐国还有人在挨饥挨冻,但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好找到机会启发景公来完成救济饥寒这件善事。只要我们时刻想到目前还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们,总会找到帮助他们的办法。尤其是有些地方遇到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想到受灾害乡亲们的缺衣缺食缺水缺药,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助人即是助己,受害灾区得到援助,恢复生产,减少了国家的负担,不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全民的财富。因此,推己及人,也是一种颇识大体的生活美德。
作者

  晏婴是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汉代刘向《晏子春秋》叙录,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婴病逝。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350米。 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
  作者生平
  晏婴,又称晏子,字仲,谥平,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诸葛亮曾在他的《梁甫吟》中称赞晏婴说:“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司马迁更是对晏婴敬佩仰慕有加,他在《史记·管晏列传》中感慨地说道:“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祈慕焉。” 吊庄公大智大勇,晏婴继父任为卿(执政的高级长官)时,已是齐灵公末年。当时的齐国早已不是管仲为相时的齐桓公时代,中原霸主的地位早已易位,国势也日渐衰微。偏偏这齐灵公又昏庸怪僻,懦弱无能,还穷兵黩武,屡犯鲁境,弄得国弱兵疲,百姓怨声载道。尽管晏婴屡进忠言,却很少被齐灵公采纳。周灵王十七年(公元前555年)十月,晋国率领诸侯的军队攻打齐国。齐灵公率兵在平阴(齐地,今山东平阴县东北)抵抗,结果兵败逃亡,第二年就死了。齐灵公死后,齐庄公继位。这齐庄公也是个昏君,他只知崇尚勇力,而不顾道义。他在国内设置了“勇士”爵位,还重用殖绰、郭最等勇士,用以鼓励人们的尚武精神。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流氓无赖、地痞恶霸在朝廷内外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弄得家家关门,人人自危。身为相国的晏婴眼看着齐国风气日下,朝野上下怨声载道,心急如焚。他曾多次劝说齐庄公要用勇力来实行礼义,不要靠威强立身,本暴力行事。然而齐庄公就是听不进去。他见齐庄公不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便辗转反侧,忧心忡忡。
  其实,齐庄公即位后首先考虑的,就是怎样对外用兵,建立武功,以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对晏婴的劝导,不但不听,反而渐生嫌烦之意。周灵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齐庄公不听晏婴劝阻,执意收留了晋国的下卿栾盈,还暗中将栾盈及其党徒送入曲沃(河南陕县南曲沃镇)组织叛乱,并乘机攻打晋国。其后不久,又对晏婴的劝阻于不顾,仍然一意孤行,兴兵伐鲁,终于激怒了晋国。晏婴无奈,只好将家中贵重物品上充国库,其余尽散周围百姓,携带妻儿老小到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村,一边打鱼和耕田以维持生活,一边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变化。
  周灵王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五月,当晋国联合众诸侯意欲大举伐齐的时候,齐国朝野上下惊慌万状。正巧在这时,齐庄公和大贵族崔杼的夫人棠姜私通的事,被崔杼知道了。于是,崔杼决定乘机杀死庄公以向晋国解说。这天,齐庄公大摆酒席,招待前来进贡的莒国国君黎比公,叫大臣们前来坐陪。崔杼称病未去;齐庄公不但未加责怪,反而暗自欢喜,他又能去会见棠姜了。席罢人散,齐庄公以探病为由去崔杼家与棠姜私会,旋即被预先埋伏在宅中的勇土射杀,丢了性命。晏婴听说齐庄公被崔杼所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带着随从前往齐都去吊唁庄公。晏婴来到崔杼家门前,他身边的下人担心地问他:“您将为国君而死吗?”晏婴说:“难道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应该为他而死?”手下人又说:“那么我们何不逃跑呢?”晏婴说:“难道国君的死是我的罪过,我要逃跑?”“那么我们还是回去吧?”晏婴说:“国君都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作为万民之主,难道只是为了利用他的地位来高跨于百姓之上?应当主持国政,作为君主的臣下,难道只是为了获取俸禄?应当保卫国家!所以君主为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应该为他而死;君主为国家而逃亡,臣下就应该跟他逃亡。如果君主只是为自己的私欲而死,为个人的事情而逃亡,不是他宠爱的人,谁敢承担责任,为他而死,为他而逃亡呢?可是我现在又能回到哪里去呢?”说罢,晏婴径自闯进崔家,脱掉帽子,捶胸顿足,不顾一切地扑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号啕大哭了一场,然后起身离去;崔杼的左右欲杀掉晏婴,崔杼对晏婴也早已恨之入骨,但转念一想,对身边的人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杀了他,我就会失去民心。”崔杼杀死齐庄公后;便和另一个大贵族庆封一起,立齐庄公的异母兄弟杵臼为国君,这就是齐景公。为了巩固权势;树立威信,他把满朝文武大臣都驱赶到太公庙上,派上千名兵马内外把守,逼迫大家宣誓忠于并服从他。稍有违迕,即被处死。已经杀了七个人,气氛十分恐怖。轮到晏子了。大家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晏子。只见晏子从容地端起滴过血的酒杯;义愤填膺地对天悲叹道:“可恨!崔抒无道弑君王。凡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者均不得好死!”说罢,便一饮而尽,怒目而向崔杼等人。崔杼恼羞成怒,恶狠狠地用剑顶着晏婴的胸膛,要他重新发誓。晏婴毫不畏惧,厉声回答:“不管你是用刀砍头,还是用剑穿胸,我晏婴决不屈服!”崔杼怒火中烧,眼看就要下手。这时,身边的一个心腹悄悄地对他说:“千万使不得!您杀庄公,是因为他无道,国人反应不大,您如果杀了晏婴,那可就麻烦了。”崔杼无可奈何,怒视着晏婴离去。
练习

  1、解释句中带点词语。
  (1)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霁 ____________
  (2) 立有间。间___________
  (3)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被_____________
  2.翻译:
  (1)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景公为什么听了晏子的一番话,“乃命出裘发粟,与饥寒。”?
  5.景公的笑带有怎样的意味?
  6.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解释孔子的话。
  参考答案
  1.(1)ji,天放晴.
  (2)一会儿.
  (3)通:同"披",穿.
  2.(1)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2)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4.晏子以古代贤君为例,用“讽刺”的方法让景公知道他养尊处优,不知百姓之饥寒,晏子的言语令景公感到惭愧。
  5.景公的笑尴尬地掩饰自己的失言。 
  启示: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学会换位思考,知道别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满足.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6.这句话是对晏子和齐景公的赞扬,晏子能够巧妙的说出自己给齐景公的劝诫,而齐景公也能迅速接受并按照晏子的进言做出相应的反映。这里给出了四个模范,一个模范的君王,一个模范的臣子,一个模范的劝诫方式和一个模范的纳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