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两家认识肤浅,为度普通人而设,佛家认识最彻底最深刻,为有佛缘的人而设。
儒:未知生焉知死。 道:追求长生不老。 释:轮回生老病死。
儒: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核心是规则、秩序,追求的是仁义遍及天下,简单来说就是天下大同,世界和平充满爱。你可以理解为仁即是规则,这里的仁有善的意思,但不是绝对的善,而是人与人之间达成平衡的善,儒家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让双方都舒服,达到共赢才是善。儒家讲求做事要讲理,凡事都要有道理,讲道理才是正确,认为有些事虽然做了不一定能成,但该做的事还是应该去践行,是典型的入世思想。
释:讲人与自我的关系,核心是讲灵魂。认为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多有钱、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你是否接近自己的灵魂。人的肉体有欲望,灵魂则具有真善美的佛性。因为人的欲望无穷无尽,永远无法填满,所以你越追求欲望,就越不快乐。只有节制欲望,知足常乐,学会放下,不执著,才能脱离肉体的桎梏,获得清净。幸福源自灵魂,灵魂本是真善美的,因为人被烦恼执著所困,导致灵魂的佛性不显。只有排除欲念,心怀爱与慈悲,感悟和贯彻真善美,才能使灵魂回归原本的佛性,获得极乐。佛家思想重视心的建设,是能使人在灵魂上获得快乐的思想。后来又发展出了大乘佛法,加入了“普渡众生”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他人使我快乐”。
道:讲人与宇宙的关系。道家中的“道”,意思是“宇宙的理”。道家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生八卦生万物,意思是世间万物本是无,有了阴才出现阳,有了善才出现恶,简单说就是万物必有参考系,才有了“有”这个概念,否则一切皆为“无”。举个例子,如果没有“富(有钱)”这个概念,就没有“穷”,如果没有“有钱幸福”这个概念,就没有“贫穷不幸福”,正是因为人强调了“富”这个概念,设立了“富”这个参考系,才使得“贫富”从“无”变成了“有”。正是因为人强调了“有钱幸福”,才使得“钱”的意义偏离了道,从原本的“交易货币”变成了“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没钱就不幸福”。道家认为是人的“有为”干涉了道的自然发展,造成了道的偏离,造成了不幸福。道家追求道法自然,认为一切都应自然发展,追求“无为”,意思是让人不要刻意去强调什么,不要随意设立参考系,让钱就是钱,无关乎幸福,让万物回归本质,自行按宇宙的理发展。因为道本就存于万物中,你不去动它,则万物会自然地合乎于道,这才是最好的状态。道家主张能不折腾就不折腾,认为物极必反,应该“守中”,枪打出头鸟,我自养生,逍遥自在,怂出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