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如下:
1.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病史判断。患者会有单侧或者双侧的下肢肿胀,皮温会比健侧的要高,肿胀严重的,皮肤呈青紫的花斑样。此外会出现肢体的疼痛,如果是深静脉血栓,浅静脉会出现代偿性扩张。
2.可以完善影像学检查,B超是最简单易行,而且准确检查,可以显示静脉的血流以及血栓的位置。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静脉血栓的金标准,能全程显露出静脉的形态。此外还可以结合CT、核磁共振、静脉成像进一步明确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的症状表现有什么
1患肢肿胀
这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最常见的症状,患肢组织张力高,呈非凹陷性水肿。皮色泛红,皮温较健侧高。肿胀严重时,皮肤可出现水疱。随血栓部位的不同,肿胀部位也有差异。
2疼痛和压痛
疼痛的原因主要有2方面:①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反应,使患肢局部产生持续性疼痛。②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侧肢体胀痛,直立时疼痛加重。压痛主要局限在静脉血栓产生炎症反应的部位,如股静脉行径或小腿处。
3浅静脉曲张
浅静脉曲张属于代偿性反应,当主干静脉堵塞后,下肢静脉血通过浅静脉回流,浅静脉代偿性扩张。因此浅静脉曲张在急性期一般不明显,是下肢静脉血栓后遗症的一个表现。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患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形成的病人,局部感疼痛,行走时加剧。轻者局部仅感沉重,站立时症状加重。 体检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须依据卷尺精确的测量,并与健侧下肢对照粗细才可靠,单纯依靠肉眼观察是不可靠的。这一体征对确诊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价值,小腿肿胀严重时,常致组织张力增高;②压痛。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因此,下肢应检查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③Homans征。将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小腿深静脉血栓时,Homans征常为阳性。这是由于腓肠肌及比目鱼肌被动伸长时,刺激小腿有血栓的静脉而引起;④浅静脉曲张 。深静脉阻塞可引起浅静脉压升高。
血栓病发病率高、隐匿性强、突然发难且悄无声息,犹如埋伏在暗处的杀手,如不能得到及时、规范诊治,后遗症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血栓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包括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毛细血管血栓等3种。
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是肺动脉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不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
动脉血栓主要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心房颤动、动脉缺血和卒中。
毛细血管血栓也被称为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颜面部。
血栓究竟从何而来
那么,血栓究竟是怎么来的?打个比方,血液在静脉血管里流动,就像流水在河道里静静地流淌。河道有泥沙,血液有血细胞;河道有大坝拦截,血液也有瓣膜控制开关。如果水流缓慢,极易导致泥沙俱下,河床堵塞,就会使河水四处闯荡,泛滥成灾。同理,血液中若是血脂稠,凝血因子多,血细胞自然会大量堆积和黏合到一起,最终凝结成血栓。
人们经常说的血栓大多数指的是静脉血栓,往往发生于腿部和肺部,并以腿部血栓为多见。下肢静脉血栓在人群中覆盖面最大,占所有血栓类型的80%~90%。特别是长期瘫卧在床、有手术或骨折创伤、有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者,以及年龄大于60岁,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肥胖、抗凝血酶缺乏的人,往往自身血流减慢,血液变得黏滞,就更容易产生静脉血栓。
临床上,深静脉血栓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压痛、发红、水肿、静脉曲张、皮肤溃烂,乃至“老烂腿”。而栓子一旦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堵住肺动脉,就会造成患者致命性的“肺栓塞三联征”,即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严重者随时可能猝死。
对于自己是否患上了深静脉血栓,大家可以试试两个简易的判断方法。
★一是在膝盖下方10厘米处用卷尺测腿围,当两侧腿围相差大于3厘米时,说明患侧已经出现肢体肿胀,提示可能是静脉血栓在作祟,要尽快就医,以明确病因。
★二是对小腿后侧的腓肠肌进行按压,如压痛明显,表明有血栓的可能。
预防血栓快动起来
要想远离血栓病,必须从源头抓起。有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其他相关基础疾病的人,首先应尽快降低血液黏稠度,服用抗凝药物,并针对原发病进行同步治疗,彻底铲除滋生血栓病的土壤。
同时,日常中若是连续几小时静止不动,就会使静脉血栓的风险上升,而动起来则是有效的防控措施。因此,每天不管怎么忙,也不能久站或久坐,最好一两个小时起来走走、散散步,舒展下腰肢,或者进行腿部活动,比如踝泵运动,包括趾屈、背伸、环绕及屈伸膝关节等几个动作,尽力保持幅度最大。每日坚持3~5次,每次3~5分钟。
而长期卧床的患者必须定时更换体位,同时抬高下肢20至30度,并积极进行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训练,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等活动。家人或护工要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推拿,以促进和加快肢体血液循环,不让关节畸形,也不给血栓“萌芽”的机会。
此外,长期卧床的患者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寒冷的秋冬季,务必注意防寒保暖,呵护血管健康。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而致腹压增高,阻碍下肢静脉回流。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戒烟、戒酒。
多喝水,每日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
注重清淡、低脂且富含纤维素的饮食,如新鲜果蔬、鸡肉、鱼虾,忌食浓茶、咖啡、可乐及肥肉等辛辣刺激性和油腻的食物。
同时,要穿戴弹力袜,增强静脉回流,延缓下肢静脉曲张的进程。
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多见于产后、骨折及创伤、手术后的病人。若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并沿静脉可触之索条状物,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超声多普勒、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可助诊断。血栓形成早期易于脱落,可造成大片肺梗塞,常是猝死原因之一。因此,早期应选用链激酶或尿激酶溶栓治疗,继用肝素或香豆素类药物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及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