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采取的措施:
构建多位一体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更新人文素养教育理念。重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前提是高校自身要对此高度重视,在人文素养教育这一工作上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只有把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提高到专业教育的高度,推进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才有收到实效的可能。优化人文素养教育的课程。要在专业教育体系中注重人文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文理渗透,与专业联系的人文课程必须占适当的比例,并在机制上予以保障,实现人财物的科学投入;要转变课程开设方式,使课堂从“工具性作用”向“导向性功能”过渡,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体验式参与;要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人文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示范作用和榜样力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身处其中,促使文化知识不断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建设格调高雅的大学环境文化。高校应在强化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校园文化的“软实力”建设,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进而提升人文素养。
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塑造自我”。任何教育都是双向性的,不管人们如何认定教育的主体,都必须承认受教育者自身的重要作用。人文素养教育也是一个“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大学生自身能动性的调动,始终是其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如果大学生自身具有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学习能力,那么,外部环境和为其搭建的教育平台、素养教育提升体系才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否则,任何外在的东西都是不能发挥作用的摆设。因而,引导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塑造自我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一环。
净化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应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文素养观,并身体力行,发挥表率作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孩子从应试学习中解脱出来,广泛接触文化经典,参与各类有利于健康成长的活动,营造有利于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家庭环境。就社会文化氛围而言,要正确处理社会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关系,摒弃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在国家层面,要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武装大学生,实现社会与学校整体联动,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