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度出家与人伦思想中的忠孝相违背,为什么还要剃度出家

2024-12-16 22:24:35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
  (二)为中孝,光宗耀祖;
  (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永离生死轮回苦海。

  有人提出疑问:“中国人自古以孝为百善之首,出家不能善待父母,是为大不孝。”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印光法师说: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

  唐朝洞山良价禅师于出家前,寄书与母亲,告知出家之意。他在《辞北堂书》中说:

  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难报答;作血食侍养,安得久长?故《孝经》云:“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不孝也。”
  相牵沉没,永入轮回。欲报罔极深恩,莫若出家功德。截生死之爱河,越烦恼之苦海,报千生之父母,答万劫之慈亲,三有四恩,无不报矣。……良价舍今世之身命,誓不还家,将永劫之根尘,顿明般若。伏惟父母心开喜舍,意莫攀缘,学净饭之国王,效摩耶之圣后,他时异日,佛会相逢。此日今时,且相离别,良非遽违甘旨,盖时不待人。故云: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伏冀尊怀,莫相寄忆。

  在修行人看来,出家学佛并不是不孝,而是以普度六道众生之大愿大行报答父母慈恩,这是真正的报恩行孝。孝养父母,只有度化他们解脱生死,出离轮回,方为大孝;否则,世间之孝,以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坠入因果轮回之中无有出期,则反为愚痴,最为不孝。

  当然,一切众生皆可成佛,无论在家出家,都能解脱无疑。譬如唐朝著名的庞蕴大居士,一家四口,谈笑之间生死自在,博得后人无限的欣羡与赞叹。我们从明朝集成的《居士分灯录》及《名公法喜志》上看到,在中国禅宗史上也有不少在家居士见地颇高,只是比起各种《灯录》所收的出家禅众之杰出者,便无法比肩了。此不是说在家居士的资质禀赋或善根劣弱,实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及种种事务染缘所迫,不易长时间地放下万缘,一心办道。藏传佛教大成就者密勒日巴,虽现在家大瑜伽士相,但却终年住山闭关苦行。冈波巴曾经问密勒日巴:“您为什么老是住在山中呢?”尊者说:“我住山和住在城市中,心境上毫无差别。(我终身住山)是要以此身示现给一切众生看,要他们从心底生起决志,今生今世一定要争取解脱,在城市中居住不是修行人的行素。”

  曾有僧问永安净悟:“如何是出家底事?”禅师答:“万丈悬崖撒手去。”真出家者,当具有“悬崖撒手”的大智慧与大气魄,心无所依,亦无所住,决定专心修行。如此,当不辜如来圣教,不枉父母深恩,不负己之妙明真心,福泽历世父母师长、亲族眷属,恩报无量有情无情。

  合十祝愿吉祥,阿弥陀佛.

回答2:

没有出家人一心一意修持善法回向大众,我们生命会更造,社会也会更糟糕,只要看看历史上面信佛的君主和不信仰佛法的君主的治理下的国家社会文化人民就明白了。

回答3:

出家人,不用生产,不用交税,不用服兵义. 没有产出,浪费国家粮食.社会的蛀虫.

回答4:

真正的孝是令父母永离生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