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周树人”并非鲁迅原名,而是鲁迅十八岁以后的名字,十八岁以前他还有一个名字,那才是他的“原名”。鲁迅原名周樟寿,是他祖父(名福清,字介孚)给取的。鲁迅出生在旧历八月初三日(1981年9月25日,他的祖父当时正在做“京官”。因为旧时有这样的风俗或说习惯,即给出生的小孩取名,多采用接报时有关的景物或人、事。据周作人回忆说,他祖父接到家报时,适值一位张姓翰林来访,翰林虽穷但地位尊贵,为图吉利,就以姓为名,给鲁迅取名“阿张”。随后又找同音字替代取了学名,就是“樟寿”,号曰“豫山”。后来鲁迅上学堂去,同学们喊他“雨伞”(吴语“雨伞”和“豫山”音同,旧时同学同辈间依礼只能互称字号,不可直呼其名。笔者注),他不高兴,又请祖父改名,于是去掉“山”,添上“才”,改为“豫才”。
周树人!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影响,彻底放弃了进化论幻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30年起,鲁迅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织,不顾国民党政府的种种迫害,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运动。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积极参加文学界和文化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从1927—1936,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这些作品收录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鲁迅先生读书时名叫周樟寿,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1918年,他发表了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
周树人,很好的名字,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