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相权 因为当时的相权的实质是相当于副皇帝 而朱元璋是平民出身 自身的皇权是通过起义得来的 所以他本身也在害怕宰相的权利过大会威胁自己的皇权 所以下令废除相权和三省 六部文献直接上书朱元璋 朱元璋直接统治六部 省去了宰相和三省两步 大大加大了自身的权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由于文献都是有朱元璋直接批审 工作量大 于是后来在为了不威胁自身皇权而又可以减少批阅量 朱元璋选拔了很多大学士来帮助自己批阅文献 这些大学士就是后来的内阁人员 都是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在废丞相的前提下组建而成的 所以说它是皇权加强的重要表现
明朝的内阁并不是正式的法定机构,官员由皇帝任免,而非像宰相一样是法定的,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1内阁无实权,只有建议权最终决定权在于皇帝,就算到后期也只有票拟权。2.内阁由皇帝任命,3.内阁不是法定中央机构,无法限制皇权反而是助长皇权增加强了独裁。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和另外一人同时掌握着一间房子的钥匙(必须二人同在才能打开),这个房间中有一定的财富,那么,你会与另一个人串通起来一起盗取财富吗?首先,你要判断财富有多少,值不值得冒这个险。然后,你要判断另一人是否也同样垂涎于这笔财富。再然后,你还要判断另一人有没有这个胆量去动这笔财富。最后,你还要搞清楚那个人是否在你提议后会出卖你或者想出一个好的主意即让他知道你可以和他伙同盗窃又不能让他抓到把柄。
在搞清楚这一切之前,那个人可能会被调离,换个人来。当然也可能是你被调离。而在搞清楚这一切后,你们的行动是否会被察觉,是否会成为后来人的警示都是问题。
任何完全防止串通的方法是没有的,即使三权分立也不行,但由二人以上共同参与时,会使循私的可能性急剧降低。只要皇帝勤换人就可以了。这和当前我们很多地方比如仓库要求二人同进同时的性质是一样的。
从皇帝的角度,希望各个势力均衡而不是一家独大。
皇权达到顶端的时候是清朝。内阁刚开始时并无实权,只是对皇上提出的事情做出一己之见。后来内阁的权力渐渐大过了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