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操作者应具备标注喘振线的压缩机性能曲线,随时了解压缩机工况点处在性能曲线图上的位置。为偏于运行安全,可在比喘振线的流量大出5%~10%的地方加注一条防喘振线,以提醒操作者注意。
2、降低运行转速,可使流量减少而不致进人喘振状态,但出口压力随之降低。 在首级或各级设置导叶转动机构以调节导叶角度,使流量减少时的进气冲角不致太大,从而避免发生喘振。
3、在压缩机出口设置旁通管道,如生产中必须减少压缩机的输送流量时,让多余的气体放空,或经降压后仍回进气管,宁肯多消耗流量与功率,也要让压缩机通过足够的流量,以防进入喘振状态。
4、在压缩机进口安置温度、流量监视仪表,出口安置压力监视仪表,一旦出现异常或喘振及时报警,最好还能与防喘振控制操作联动与紧急停车联动。
5、运行操作人员应了解压缩机的工作原理,随时注意机器所在的工况位置,熟悉各种监测系统和调节控制系统的操作,尽量使机器不致迅入喘损状态。
离心式空气压缩机在运行时一旦进入了喘振情况,,这时要立即采取调节措施:
1、采取“降低出口压力”或者“增加入口流量”的措施。
2、在控制系统中设立“安全工作区”,当制冷机组运转工作点接近于临界区域时,可以调整流量或者压力,使制冷机组的工作点远离运行临界区域,来保护机器。
3、防喘调节的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冷凝器顶部与蒸发器顶部(或压缩机进气段)成旁通回路,在回路上设置旁通调节阀。
4、进入喘振应立即加大流量退出喘振或立即停机。停机后,应经开缸检查确无隐患,方可再开动机器。
发生喘振的根本原因就是低流量,在操作中造成低流量的因素很多,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 z4 X# K% a# M Z- Y1 N: @(1)压缩机出口压力升高,系统压力大于出口压力,使气体流量降到喘振流量。稳定系统的压力高,造成压缩机出口憋压,气体倒流入压缩机,造成机内气体低流量。
; J: B& J) m' E0 w4 d(2)入口流量低于规定值,反飞动调节阀失灵。在一定转数和一定气体密度下,能维持一定压力,当开、停机时气体流量少,或者放空阀开得过大,最容易引起压缩机入口流量低。
/ K) l7 T; \) u+ a7 W% |
(3)气体密度变化,在一定转数下,离心力下降,引起出口压力及排量下降,通常误认为是抽空现象。
( K0 I% K( }) c- A! d2 J# F z(4)分馏系统操作不稳致使压缩机入口气体带油,液体组分进入机体。
* b' ]- e1 t5 y2 z8 J) |) x(5)汽轮机的蒸汽压力低或质量差(温度低),机组出现满负荷,转速下降。
! t5 ^# @0 y7 a2 Y$ s: W+ G: ^, Q
(6)调速系统失灵,辅助系统故障,真空效率下降,机组不能额定做功。
一般处理方法
; d* U0 v3 A, E) } M" A
- E) j3 q/ X& A
1.部分气流通过防喘振阀放空;2.部分气流经防喘振阀后回吸气管;3.使机器与供气系统脱开。
另外,还有以下方法:
, M5 p6 S+ C% |! D
(1)增加反飞动量,开、停机时不放空,压缩机入口的富气量小,开工时要从稳定系统向分馏系统导气补充入口气量,保证其在规定值内。(2)加强稳定系统压力的调节,不能超压。(3)加强对分馏系统油气分离器液位、界位的控制,加强脱水。(4)加强压缩机出、入口的排凝,决不能让气体带油。(5)保证汽轮机的蒸汽压力平稳,不低于设计值。(6)反应压力高时,可打开入口放空阀,压缩机出口压力高时,可打开出口放空阀。但出入口放空阀不能同时打开。
离心式压缩机是透平式压缩机的一种方法,喘振关于离心式压缩机有着很严峻的损害。
离心式压缩机发作喘振时,典型表象有:
1): 压缩机制出口压力量首先升高,继而急剧降低,并呈周期性大幅动摇;
2): 压缩机的流量急剧降低,并大幅波动,严峻时乃至呈现空气倒灌至吸气管道; 拖动压缩机的电机的电流和功率表指示呈现不稳定,大幅动摇;机器会激烈的振荡,并且会伴随反常的气流噪声。
机理性研讨结果表明,喘振发作的内部缘由与叶道内气体的脱离密切相关。
当气体流量削减到必定程度时,压缩机内部气流的活动方向与叶片的装置方向发作严峻违背,使进口气流角与叶片进口装置角发作较大的正冲角,然后形成叶道内叶片凸面气流的严峻脱离。此外,关于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而言,因为轴向涡流等的存在和影响,更很容易形成叶道里的速度不均匀,上述气流脱离表象进一步加重。气流脱离表象严峻时,叶道中气体滞流,压力俄然降低,致使叶道后边的高压气流倒灌,以补偿流量的缺乏弛缓解气流脱离表象,并可使之暂康复正常。可是,当将倒灌进来的气体压出时,因为级中流量短少补给,随后再次重复上述表象。这样,气流脱离和气流倒灌表象循环往复地进行,使压缩机发作一种低频高振幅的压力脉动,机器也激烈振荡,并宣布激烈的噪声,这就是喘振的内部缘由。从压缩机功能曲线的视点来看,压缩机的发作喘振时,其作业点必定进入了喘振区,因而严峻的压缩机喘振还与管网有着密切关系。或者说,全部可以使压缩机与管网联合作业点进入喘振区的外部缘由均会形成喘振。
在压缩机的实践运转中,以下要素都会致使喘振发作:
1) 空分系统的切换毛病。进主换热器或分子筛吸附器的阀门不能及时翻开,形成空压机排出压力超高,致使管网特性曲线急剧变陡,压缩机与管网联合作业点敏捷移动,进入喘振区致使喘振;压缩机流道阻塞。因为冷却器走漏或尘土结垢,使得流道粗糙,而且有些截面变小; 压缩机进气阻力大,例如过滤器阻塞或叶轮进口阻塞; `
4) 电网质量欠好,电网周波降低或电压过低,使电机失速,形成压缩机流量降至喘振区;
5) 压缩机发动操作升压过程中,操作不直辖市,升压速度快,进口导叶开度小; 电气毛病或连锁停机时放空阀或防喘振阀没有及时翻开。
为了避免喘振发作,离心式压缩机都设有防喘振的主动放散阀,一旦出口压力过高,压缩机挨近喘振区或发作喘振时,该阀应主动翻开。如没有翻开,应及时手动翻开。要常常查看和保护主动放散阀,使之灵敏好使。
当前较为广泛选用的防喘振办法有两种:
1) 压力操控。它归于单参数操控。一般设有压力调节器,压缩机在设定压力下作业。高于设定压力时,防喘振阀翻开,放掉有些压力,使排出压力保持在设定压力下。一起防喘振阀与电机连锁,电机跳闸停机时防喘振阀主动翻开。
2) 双参数操控。双参数是指压力和流量操控。从操控方法上看更为领先一些。
理论的东西不谈,只谈实践:
1.让阀门(包括进气和放空)反应稍快点,具体调节阀门PID,调整时比例带越大,阀门反应越慢,积分时间越大,阀门反应越快,调整时要做到慢调整,看反应;
2.低压或节流喘振: 控制空压机的运行电流为喘振电流的10%以上;或进口导叶(阀门)在喘振点基础上+15;
高压喘振: 控制空压机的排气压力在喘振压力的80%以内;
做到上面的2点,基本可以避免空压机喘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