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主要领导人

2025-02-06 13:05:1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武汉《大江报》文学社ceo:蒋翊武
共进会ceo:刘公俟
主要是这两个团体

6月1日,蒋翊武、刘复基、王宪章等人聚集在小朝街机关,研究起义
9月24日,刘复基、刘公、孙武等人召集共进会、文学社要人举行联席会议,60余人到会,蒋翊武赴岳州未归,孙武主持会议。刘复基向大家介绍两团体合并情形。清朝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激起民变,急应乘机起义。
  大家积极赞成起义,遂确定中秋节(10月6日)起义。并通知焦达峰,希望他在湖南同时发难。

回答2: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

回答3: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为三“武”:蒋翊武、孙武和张振武。他们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付出了巨大牺牲,建立了赫赫功勋,但最后都没有落得个好结果,都被袁世凯、黎元洪等反动派给绞杀了。他们没有为共和的创建死于战场,而死于起义成功后的政治阴谋,或者为政敌所消灭,成为民国史上的奇案。这大概就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含义,也就是“枪打出头鸟”的含义。然而,历史却正是这些英雄人物所创造的(而不是伟人所说的普通人民大众)。向他们致敬!
蒋翊武(1885—1913),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字伯夔,又字保勤,湖南澧县蒋家庙人,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澧州府举行科举府试,同龄学子纷纷参加,蒋却不屑一顾。次年秋投考设在常德的湖南西路师范学堂。结识刘复基、宋教仁。1904年,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计划在这年秋天起事,宋教仁是五路起义大军的西路总指挥,主要依靠对象是江湖会党和府城学生,蒋负责学生运动。后华兴会起义因计划泄密被官府破坏,黄兴、宋教仁等不得不出走日本,蒋、刘则被学校开除学籍。流落江湖的蒋虽做过一些努力,但反清斗争并没取得较大起色。1906年秋与刘相邀前往上海,准备东渡日本与宋教仁等革命家汇合。不料大病一场,不能与刘复基同往。病愈后参加由革命党人和留日学生发起成立的中国公学,经刘复基介绍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该校学生组织兢业学会,参与学会刊物的编辑工作。因清朝政府对萍浏醴起义的残酷镇压,蒋于1907年3月不得不离开上海,潜回家乡。1909年投入湖北新军,加入军中秘密组织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发起组建文学社并任社长。1911年夏积极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合并,并被推举为武昌起义总指挥。起义前夕,孙武在汉口试制炸弹失事,武汉军警大肆搜捕革命党人,形势相当危急。蒋下达了起义的第一道作战命令,促使起义在仓促中爆发的情况下有序地走向成功。其后积极襄助莅临武汉指挥的民军总司令黄兴。汉阳失守后临危受命,任护理总司令,坐镇指挥,在武昌保卫战中取得佳绩,牵制了北洋的精锐兵力,支持了其它地区的革命斗争。中华民国成立后,蒋并没有以“首义功臣”自居,创办《民心报》监督政治、关注民生,并于1912年夏将文学社并入同盟会。同年秋,宋教仁受孙中山委托,联合其他小党,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蒋为29个参议之一,并出任国民党汉口交通站站长。1913年3月,震惊中外的“宋案”发生,直接导致“二次革命”,蒋坚定在革命激进派一边,成为湖南“二次革命”旗手,被湖南都督府任命为中华民国鄂豫招护使,驻兵岳州,发表《讨袁檄文》等革命文献。“二次革命”失败后,蒋妥善安置好部下,即悄悄潜入广西,计划再举,结果在全州被捕。1913年9月9日,在袁世凯命令下,蒋被枪杀于桂林城丽泽门外,年仅29岁。

孙武(1880—1939),湖北夏口人,同盟会会员,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1900年参加唐才常汉口自立军,被推为岳州司令。1904年9 月赴日本,入成城学校习陆军。1905年11月归国,加入武昌日知会,并帮助刘静庵办江汉公学。1908年夏再往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8月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旋回鄂策划革命。1909年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退居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组织者之一。武昌起义后,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1912年3月自行引退。1915年12月任参政院参政。1922年,鄂督萧耀南委其为汉口地区清查督办。1926年夏,任湖北地区清查督办。北伐军抵武汉后退居北平。1939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史家胡同。

张振武(1877—1912),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春三,更名竹山,湖北罗田人,寄居竹山,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早年毕业于本县高等学堂,后入湖北省师范学校,受业师时象晋影响,萌发反清革命思想。甲午战争后,变卖家产自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政治,并入体育会,习战阵攻守诸法。1905年助徐锡麟举义受牵累而避走日本长崎;继又返鄂,执教于武昌黄鹤楼道小学。因鼓吹反清革命,几遭逮捕。后创办体育会及公立学堂联络同志。1909年加入湖北共进会,帮理财务。1911年9月出席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会议,预选为起义后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副部长;旋回乡变卖祖产,以充革命经费。1911年10月9日清吏大肆缉捕党人,于危难之中联络各方准备发难。武昌起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部副部长并代行部长职。阳夏战争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以振士气;并多次印发白话文告,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汉口失陷,派人往各州县办理民团,又亲赴前线布置防御,并招降北兵。汉阳危急,亲率部属驰援,激战中负伤落水,几至溺死。后退守武昌,鼎力襄助总监察刘公守城。黎元洪出走葛店,主张去黎另举贤能,为黎所深恶。1912年1月携巨款赴沪购械。在沪广事交游,谋另组北伐军,倡言二次革命。返鄂后,加强将校团力量,联络援鄂赣军冯嗣鸿部,创办《震旦民报》,设立男、女中学。深为黎元洪所惧,乃电请袁世凯畀以官职,调离湖北。两度未就,黎设计诓之入京,复密电袁将其捕杀。1912年8月16日在京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