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发生劳动争议纠纷后,劳动者和企业会基于不同的原因和考虑,都希望能通过非诉讼的方式达成补偿协议,快速处理纠纷。通过达成补偿协议的方式解决劳动纠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无论对劳动者,还是对企业而言,都可以避免诉累。
但在实践中,因达成补偿协议后因劳动者反悔所引发的纠纷却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企业未按照法定标准补偿的情况下,劳动者事后反悔的更多。企业认为补偿协议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劳动者不能反悔,应该按照协议的约定履行。而劳动者认为,协议的补偿标准是不合理的,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重新补偿。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对于此类纠纷,一般会着重审查双方签订补偿协议内容的合理性,以及签订协议前企业是否履行了必要的告知程序。因为相对于劳动者而言,企业一般都有人力资源部门,专门负责劳动用工的管理和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企业能比劳动者更清楚地知道在某种情形下劳动者应获得的赔偿或补偿标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都不愿意如实告知劳动者其应得到的赔偿或补偿数额,而是尽可能地压低赔偿或补偿的数额。而劳动者可能并不清楚其应该得到的赔偿或补偿数额,一般都抱有能要多少就要多少的心理,签订协议时可能对企业提出的赔偿或补偿数额是同意的,但一旦知道其实际得到的数额与其应得到的数额之间差额过大时,就会反悔,不愿意按照协议履行,就会引发纠纷。司法机关正是考虑到企业和劳动者对劳动法律知识了解程度上方面的差别,及劳动者相对弱势的地位,才要求企业履行一定的告知程序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劳动者签订协议后只要反悔的,司法机关就应该支持劳动者的要求,让企业重新进行补偿。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强化补偿协议的效力,规避劳动者反悔后的法律风险:
1、履行明确告知义务。在签订补偿协议时,在协议中明确约定,企业已经将劳动者应得到的法定赔偿或补偿标准告知了劳动者,劳动者已完全知晓其所应得到的法定赔偿数额。
2、在签订补偿协议中,明确约定,劳动者自愿放弃主张法定赔偿数额与实际赔偿数额差额的权利,不得再就某项劳动争议,再主张赔偿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