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没有,这些都是评价老舍的,但没有标明作者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
句号,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近二十年里,在现代作家研究领域中,变化最大的,进步最快的,
大概要数老舍研究了;对老舍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老舍研
究中,老舍资料研究的收获又是走在前列的。
这其中,有一位后起之秀,他便是山东的张桂兴先生。在最近五
年里,拿出三本大书来,一本比一本大,一本比一本高明,着实让大
家大吃一惊。
这三本全是老舍资料研究,它们是:《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年谱》和《老舍资料考释》。
起步晚有后起的好处:除了继续挖掘和发现之外,他可以广泛地收集、包容、综合、汇总,加以条理化,编成一张漂亮的大网,拿出一个完完整整的成果来,构筑一个新的领域,叫作“集大成”。这种集大成的东西,由于其“全”,便有了工具性,成为必备的工具书,权威性很强。
张桂兴先生的三本大书,都有这种性质,是非常可喜的老舍研究成果。它们,对所有的老舍研究者和老舍教学者,都会成为查阅率很高的书籍,都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案头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独仙嶙柿峡际汀犯�衅涠赖街�Γ?p> 一是它的深度。如果你挖一百尺,那么它挖二百尺,三百尺……
直至见了石头,铁板钉钉,答案就是“它”了——没有别的可说,确凿无误。例如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年所聘任的职称是讲师,不是教授;直到第二年才改聘为教授——考证得有根有据,绝不含糊。老舍当时讲授的是五门课,既不是三门,也不是四门;是哪五门?——一、二、三、四、五,摆得清清爽爽,斩钉截铁,全有证据。
二是它的新颖。有几个领域是别人不曾开挖过的,是新井,譬如“老舍一生结社及任职考”,排出158个,洋洋大观,全有第一出处,是真下了功夫;也都是新鲜的材料,颇有价值。
三是它的序列化。“老舍的同名之作考”、“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等,皆属此类。别人竖着排,他横着排,别有一番情趣。角度一变,另有一番归纳,为查阅老舍资料提供了方便,也是有用的,就像不同的索引一样。
然而,不论是上面的哪一条,全是结结实实的考证,全是大量占有资料的结果,全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其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跑路之多,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桂兴先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抗得起种种别样的诱惑,真真地不简单,在文学资料研究相对受到冷淡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禁不住要对他由衷地大声地致谢和赞美了。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句号,说不定,此时此刻,又会蹦出几篇老舍佚文和资料的新发现或补充来,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掂量着这部《老舍资料考释》大书,谁能说不是呢!
本来,老舍生平资料是个最缺胳膊短腿的领域,如今,当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像一百年前一样,一个完整的实在形象,再生了,真该好好地纪念庆贺一番啊!
回答者:a132589636 - 童生 一级 11-12 19:09
胡风说老舍会"为友情伤心坠泪","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31]93,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31]267,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32],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当然,这种"趋和"并不是一团和气,一味迁就。老舍是有一种"软而硬"的个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33]正是求和与讲原则的有机结合,才使老舍的"和"有更大吸引力,才使"原则"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从人格构成上来说,老舍的这种"趋和"表现出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是"温、良、恭、俭、让"式的冶情养性,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传统的适时转换。
http://www.eelove.cn/modules/m/list.article.php?id=laoshe&artcat_id=0&article_id=1840
回答者:长安城的鲁西西 - 助理 二级 11-12 19:14
http://www.laoshexue.com/Article/List.asp?ClassID=24
没找到别的,看看这些有用没有
回答者:wihf - 魔法师 四级 11-12 19:14
在这里,http://culture.people.com.cn/GB/42223/70018/index.html,
绝对全面。。。
回答者:yuguofly - 秀才 三级 11-12 19:18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
句号,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近二十年里,在现代作家研究领域中,变化最大的,进步最快的,
大概要数老舍研究了;对老舍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老舍研
究中,老舍资料研究的收获又是走在前列的。
这其中,有一位后起之秀,他便是山东的张桂兴先生。在最近五
年里,拿出三本大书来,一本比一本大,一本比一本高明,着实让大
家大吃一惊。
这三本全是老舍资料研究,它们是:《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年谱》和《老舍资料考释》。
起步晚有后起的好处:除了继续挖掘和发现之外,他可以广泛地收集、包容、综合、汇总,加以条理化,编成一张漂亮的大网,拿出一个完完整整的成果来,构筑一个新的领域,叫作“集大成”。这种集大成的东西,由于其“全”,便有了工具性,成为必备的工具书,权威性很强。
张桂兴先生的三本大书,都有这种性质,是非常可喜的老舍研究成果。它们,对所有的老舍研究者和老舍教学者,都会成为查阅率很高的书籍,都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案头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独仙嶙柿峡际汀犯�衅涠赖街�Γ?p> 一是它的深度。如果你挖一百尺,那么它挖二百尺,三百尺……
直至见了石头,铁板钉钉,答案就是“它”了——没有别的可说,确凿无误。例如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年所聘任的职称是讲师,不是教授;直到第二年才改聘为教授——考证得有根有据,绝不含糊。老舍当时讲授的是五门课,既不是三门,也不是四门;是哪五门?——一、二、三、四、五,摆得清清爽爽,斩钉截铁,全有证据。
二是它的新颖。有几个领域是别人不曾开挖过的,是新井,譬如“老舍一生结社及任职考”,排出158个,洋洋大观,全有第一出处,是真下了功夫;也都是新鲜的材料,颇有价值。
三是它的序列化。“老舍的同名之作考”、“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等,皆属此类。别人竖着排,他横着排,别有一番情趣。角度一变,另有一番归纳,为查阅老舍资料提供了方便,也是有用的,就像不同的索引一样。
然而,不论是上面的哪一条,全是结结实实的考证,全是大量占有资料的结果,全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其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跑路之多,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桂兴先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抗得起种种别样的诱惑,真真地不简单,在文学资料研究相对受到冷淡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禁不住要对他由衷地大声地致谢和赞美了。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句号,说不定,此时此刻,又会蹦出几篇老舍佚文和资料的新发现或补充来,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掂量着这部《老舍资料考释》大书,谁能说不是呢!
本来,老舍生平资料是个最缺胳膊短腿的领域,如今,当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像一百年前一样,一个完整的实在形象,再生了,真该好好地纪念庆贺一番啊!
胡风说老舍会"为友情伤心坠泪","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31]93,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31]267,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32],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当然,这种"趋和"并不是一团和气,一味迁就。老舍是有一种"软而硬"的个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33]正是求和与讲原则的有机结合,才使老舍的"和"有更大吸引力,才使"原则"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从人格构成上来说,老舍的这种"趋和"表现出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是"温、良、恭、俭、让"式的冶情养性,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传统的适时转换。
详情请看
http://www.laoshexue.com/Article/List.asp?ClassID=24
回答者:djh_xh - 秀才 三级 11-12 19:31
我个人很喜欢他幽默的风格,他的死是中国很大的损失!
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最近,中国作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而“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这一事实,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昨天,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文学讲座上,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这一内幕。
舒乙说,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以外,还因为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连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程序也很复杂,先是由国际著名学者进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几百人,然后层层筛选,最后剩下5位候选人,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编者注: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文革把一切都化为乌有!”舒乙感慨,沉默,稍后介绍说,这个悲哀的事实是在当年庆祝川端康成获奖宴会上,由瑞典大使透露出来的。舒乙同时列举出两个证人:一个是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另一个是已故作家萧乾的夫人文洁若。萧乾夫妇曾经到过瑞典,证实过此事,文洁若将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此有所记录。
回答者:硪僦惿鋶氓← - 魔法师 四级 11-12 20:26
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下笔如有神!!
回答者:达达狼101 - 江湖新秀 四级 11-12 20:45
《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年谱》和《老舍资料考释》。
张桂兴先生的三本大书,都有这种性质,是非常可喜的老舍研究成果。它们,对所有的老舍研究者和老舍教学者,都会成为查阅率很高的书籍,都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案头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几个领域是别人不曾开挖过的,是新井,譬如“老舍一生结社及任职考”,排出158个,洋洋大观,全有第一出处,是真下了功夫;也都是新鲜的材料,颇有价值。
其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跑路之多,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桂兴先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抗得起种种别样的诱惑,真真地不简单,在文学资料研究相对受到冷淡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禁不住要对他由衷地大声地致谢和赞美了
我想老舍是一个不容易的人!!!!!!!!!!!!!!!
作家简介: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
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
1984,百花
网上没有,这些都是评价老舍的,但没有标明作者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
句号,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近二十年里,在现代作家研究领域中,变化最大的,进步最快的,
大概要数老舍研究了;对老舍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老舍研
究中,老舍资料研究的收获又是走在前列的。
这其中,有一位后起之秀,他便是山东的张桂兴先生。在最近五
年里,拿出三本大书来,一本比一本大,一本比一本高明,着实让大
家大吃一惊。
这三本全是老舍资料研究,它们是:《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年谱》和《老舍资料考释》。
起步晚有后起的好处:除了继续挖掘和发现之外,他可以广泛地收集、包容、综合、汇总,加以条理化,编成一张漂亮的大网,拿出一个完完整整的成果来,构筑一个新的领域,叫作“集大成”。这种集大成的东西,由于其“全”,便有了工具性,成为必备的工具书,权威性很强。
张桂兴先生的三本大书,都有这种性质,是非常可喜的老舍研究成果。它们,对所有的老舍研究者和老舍教学者,都会成为查阅率很高的书籍,都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案头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独仙嶙柿峡际汀犯�衅涠赖街�Γ?p> 一是它的深度。如果你挖一百尺,那么它挖二百尺,三百尺……
直至见了石头,铁板钉钉,答案就是“它”了——没有别的可说,确凿无误。例如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年所聘任的职称是讲师,不是教授;直到第二年才改聘为教授——考证得有根有据,绝不含糊。老舍当时讲授的是五门课,既不是三门,也不是四门;是哪五门?——一、二、三、四、五,摆得清清爽爽,斩钉截铁,全有证据。
二是它的新颖。有几个领域是别人不曾开挖过的,是新井,譬如“老舍一生结社及任职考”,排出158个,洋洋大观,全有第一出处,是真下了功夫;也都是新鲜的材料,颇有价值。
三是它的序列化。“老舍的同名之作考”、“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等,皆属此类。别人竖着排,他横着排,别有一番情趣。角度一变,另有一番归纳,为查阅老舍资料提供了方便,也是有用的,就像不同的索引一样。
然而,不论是上面的哪一条,全是结结实实的考证,全是大量占有资料的结果,全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其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跑路之多,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桂兴先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抗得起种种别样的诱惑,真真地不简单,在文学资料研究相对受到冷淡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禁不住要对他由衷地大声地致谢和赞美了。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句号,说不定,此时此刻,又会蹦出几篇老舍佚文和资料的新发现或补充来,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掂量着这部《老舍资料考释》大书,谁能说不是呢!
本来,老舍生平资料是个最缺胳膊短腿的领域,如今,当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像一百年前一样,一个完整的实在形象,再生了,真该好好地纪念庆贺一番啊!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
句号,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
近二十年里,在现代作家研究领域中,变化最大的,进步最快的,
大概要数老舍研究了;对老舍的评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老舍研
究中,老舍资料研究的收获又是走在前列的。
这其中,有一位后起之秀,他便是山东的张桂兴先生。在最近五
年里,拿出三本大书来,一本比一本大,一本比一本高明,着实让大
家大吃一惊。
这三本全是老舍资料研究,它们是:《老舍旧体诗辑注》、《老舍年谱》和《老舍资料考释》。
起步晚有后起的好处:除了继续挖掘和发现之外,他可以广泛地收集、包容、综合、汇总,加以条理化,编成一张漂亮的大网,拿出一个完完整整的成果来,构筑一个新的领域,叫作“集大成”。这种集大成的东西,由于其“全”,便有了工具性,成为必备的工具书,权威性很强。
张桂兴先生的三本大书,都有这种性质,是非常可喜的老舍研究成果。它们,对所有的老舍研究者和老舍教学者,都会成为查阅率很高的书籍,都会成为不可缺少的案头书,这是毋庸置疑的。
独仙嶙柿峡际汀犯�衅涠赖街�Γ?p> 一是它的深度。如果你挖一百尺,那么它挖二百尺,三百尺……
直至见了石头,铁板钉钉,答案就是“它”了——没有别的可说,确凿无误。例如老舍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第一年所聘任的职称是讲师,不是教授;直到第二年才改聘为教授——考证得有根有据,绝不含糊。老舍当时讲授的是五门课,既不是三门,也不是四门;是哪五门?——一、二、三、四、五,摆得清清爽爽,斩钉截铁,全有证据。
二是它的新颖。有几个领域是别人不曾开挖过的,是新井,譬如“老舍一生结社及任职考”,排出158个,洋洋大观,全有第一出处,是真下了功夫;也都是新鲜的材料,颇有价值。
三是它的序列化。“老舍的同名之作考”、“老舍主编及参与编辑的刊物考”等,皆属此类。别人竖着排,他横着排,别有一番情趣。角度一变,另有一番归纳,为查阅老舍资料提供了方便,也是有用的,就像不同的索引一样。
然而,不论是上面的哪一条,全是结结实实的考证,全是大量占有资料的结果,全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其工作量之大,耗时之长,跑路之多,都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张桂兴先生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抗得起种种别样的诱惑,真真地不简单,在文学资料研究相对受到冷淡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我们禁不住要对他由衷地大声地致谢和赞美了。
资料研究几乎不可能有终结和极限,也很难由谁来画一个完整的句号,说不定,此时此刻,又会蹦出几篇老舍佚文和资料的新发现或补充来,但是,有张桂兴式的钻研精神,老舍研究将是前途一片光明。掂量着这部《老舍资料考释》大书,谁能说不是呢!
本来,老舍生平资料是个最缺胳膊短腿的领域,如今,当老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像一百年前一样,一个完整的实在形象,再生了,真该好好地纪念庆贺一番啊!
胡风说老舍会"为友情伤心坠泪","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31]93,萧伯青说老舍"善与人交,久而敬之"[31]267,吴祖光说老舍"温柔敦厚,和蔼可亲"[32],共同道出了老舍善与人"和"的品性。当然,这种"趋和"并不是一团和气,一味迁就。老舍是有一种"软而硬"的个性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33]正是求和与讲原则的有机结合,才使老舍的"和"有更大吸引力,才使"原则"为更多的人所认同。从人格构成上来说,老舍的这种"趋和"表现出气度上的宽厚和儒雅,是"温、良、恭、俭、让"式的冶情养性,是"和而不同"(《论语·子路》)传统的适时转换。
详情请看
http://www.laoshexue.com/Article/List.asp?ClassID=24
艺术家老舍
��老舍和我们来往最密的时期,是在抗战时代的重庆。我们都觉得他是我们朋友中最爽朗、幽默、质朴、热情的一个。我常笑对他说:“您来了,不像‘清风入座’,乃是一阵热浪,席卷了我们一家人的心。”那时他正扛着重庆的“文协”大旗,他却总不提那些使他受苦蒙难的事。他来了,就和孩子们打闹,同文藻喝酒,酒后就在我们土屋的廊上,躺在帆布床里,沉默地望着滔滔东去的嘉陵江,一直躺到月亮上来才走。——冰心《又想起了老舍先生》
京味儿老舍
��鲁迅说过老舍“油滑”,叫我这半吊子北京人看,这是南方人对北京话的偏见,那不是老舍油滑,而是北京人就这么说话。老舍的作品有时给人感觉软,绕半天圈子不切题,正是有些失之厚道,舍不得,对北京小市民太热爱。他也没法儿不这样,那些人没一个外人,都是亲戚里道街里街坊的。——王朔《我看老舍》
可爱老舍
��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
平民老舍
��青岛新建了一座公园,以老舍先生命名,叫做“老舍公园”,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公园之一,这很出乎我的预料。
��“老舍公园”的特点是它的现代气息。按照当代国际园林标准来构筑,是它的开放性;完全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是它的平民性;为公众,包括儿童和老人提供休闲场所。它朴素而又闹中取静。
��真是个难得的好公园。
��看了这公园,想起了当年老舍先生给青岛“号”的脉:“不管青岛是怎样西洋化了的都市,它到底是在山东。‘山东’二字蛮可以用作朴俭静肃的象征。这个精神使我们朴素,使我们吃苦,使我们静默。”
��老舍公园,它的现代性、它的公开性、它的平民性和它的朴素与闹中取静,就是青岛的化身,而且是新时代青岛的化身。——舒乙
��《有个公园名字叫老舍》
独特老舍
��有人问舒乙,能不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把老舍先生的特质说出来,凭这几句话把老舍和鲁迅、郭沫若、巴金、曹禺等大师们区分开来。舒乙想出了五句话,他说,这五句话就是老舍——他是北京人;他是满族人;他是穷人;他有10年在国外生活;他生于1899年,去世于1966年。——徐虹《1999年2月3日的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