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古代被称为西海。
西海,青海湖古称,又称鲜水、鲜海、卑禾羌海。藏语叫做“错温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
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内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内陆湖。早期面积4236.6平方公里,现因人为及气候因素而极遽减小,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水平均深约21米多,最大水深为32.8米,蓄水量1050亿立方米,湖面海拔3260米。
扩展资料:
青海流域范围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既是连接青海省东部、西部和青南地区的枢纽地带,又是通达甘肃省河西走廊、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主要通道。
青海湖流域亦称青海湖盆地。其四周分界线为:东至日月山脊与西宁市所属湟源县相连;西临阿木尼尼库山与柴达木盆地、哈拉湖盆地相接;北至大通山山脊与大通河流域分界;南至青海南山山脊与茶卡一共和盆地分界,土地总面积29661公里。
青海湖流域在行政区划上分别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的刚察县和海晏县,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西州)的天峻县,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南州)的共和县,其范围涉及3州,4县,25个乡(镇)。
在刚察、天峻、海晏三个县中有部分乡村及其管辖的范围不在青海湖流域之内,包括疏勒河、大通河与湟水流域的上段;共和县列入青海湖流域的只有5个乡(镇),而青海南山以南的7个乡(镇)不属于青海湖流域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
青海在古代被称为“西海”。
青海湖在西汉时称西海、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到北魏时才始称青海,到清代加了个“湖”字。1949年后统称青海湖。
历史上之所以称青海湖为仙海和鲜水海,与西王母神话有关。史学界一般认为“仙海”就是青海湖,天峻县关角沟的二郎洞乃传说中的西王母石室。
此外,青海湖亦被称为“卑禾羌海”是因为青海湖流域早先曾是卑禾羌人的牧地,故以其命名。羌人究竟如何称青海湖实难考证,但蒙古语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意为“蓝色的海”,是以湖水颜色来命名的;而藏语则称青海湖为“措温波”,其意是“青色的湖”。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湖还有一个古老的藏语名字叫“赤雪甲姆”,藏族学者解释说,因湖周有过l万顶帐幕或者有万座帐幕被海水吞没而得名。“甲姆”藏语意为“王母”,将两词连起来可译为“万帐王母”,汉语称西王母。传说西王母和周穆王相会的瑶池应当就是今日的青海湖。
“青海”的历史传说:
1000多年前,唐蕃联姻,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王松赞干布。临行前,唐王赐给她能够照出家乡景象的日月宝镜。途中,公主思念起家乡,便拿出日月宝镜,果然看见了久违的家乡长安。
她泪如泉涌。然而,公主突然记起了自己的使命,便毅然决然的将日月宝镜扔出手去,没想到那宝镜落地时闪出一道金光,变成了青海湖。
还有的说,是当年东海龙王最小的儿子引来一百零八条湖水,汇成这浩瀚的西海,因此他成了西海龙王。还有说是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被二郎神追赶到这里,二郎神非常口渴,就发现了这个神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海湖
青海[1][2]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古为西戎地,汉为西羌地。西汉后期曾于湖北岸置西海郡,隋朝时北部是中国领土,1242年全部并入蒙古大汗国,蒙古大汗国后成为元朝,从元朝开始时全部是中国领土,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朝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中华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好象是38年建的省吧,以前日月山以东的河湟谷地属于甘肃,西宁是甘肃八镇其中的一镇.所以不存在青海以前叫什么名字的说法,只有每个县有古代的名字.
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