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立体几何的关键有两个方面:
1、图形方面:不但要学会看图,而且要学会画图,通过看图和画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语言方面:很多同学能把问题想清楚,但是一落在纸面上,不成话。需要记的一句话:
几何语言最讲究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也就是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 不符合定理的话不要说。
至于怎样证明立体几何问题可从下面两个角度去研究:
1、把几何中所有的定理分类:按定理的已知条件分类是性质定理,按定理的结论分类是判定定理。
如: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既可以把它看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定理,也可以把它看
成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又如如果两个平面平行且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它既是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又是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这样分类之后,就可以做到需要什么就可以找到什么,比如:我们要证明直线
和平面垂直,可以用下面的定理:
(1)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2)两条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
(3)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
模型者得几何,而模型思想的建立又并非一朝一夕,是需要同学们在大量的实战做题和不断总结方法中培养出来的。对于模型的理解和认识,分为很多层面,最浅的是基本的形似,看到图形相仿或相似的题目,能够有意识的联想以前学过的题型并加以运用,套用,这是最简单的模型思想。
高一些的是神似,看到一些关键点,关键线段或是题目所给条件的相似便能够联想到所学知识点,通过推理和演绎逐步取得正确的解法,记住的是一些具体模型,这是第二种层次。
最高的境界是,心中只有很少几种基本模型,这些模型就像种子,看到一道题目就会发芽,开花结果,随着对于题目的深入理解,不断地寻找适合的花朵,每一朵花上面都有着一种具体的模型,而每种模型之间,都会有树枝相连,相互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借由其他条件贯穿连接的。达到这样的理解才能算是包罗万象,驾轻就熟。
我们对于模型的把控能不应当仅限于会用于具有明显模型特征的题目,对于一些特征并不明显的题目,我们要有能力添加辅助线去挖掘图形当中的隐藏属性。这就要求同学们对于每一种基本图形的理解要十分深刻,不仅仅要认识模型,还要会补全模型,甚至构造模型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同学们动手添加辅助线的能力要求就很高了。
学好几何无非做好以下几点想学好几何,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做题,在起步初期,多见一些题,对一些模型有初步认识。
2、多总结,尽量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总结出一些模型的主要辅助线做法和解题方法。
3、多应用,多用模型解决问题,不要没有方法的撞大运,要根据图形特点思考解法。
4、多完善,不断做题总会有新的知识添加到已有的模型体系中来,不断壮大自己的知识树。
5、多思考,对于任何一道题都有可能存在不止一种方法,每种方法涉及到的模型不尽相同,要能够通过一题多解发现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自己对模型的理解深度。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中考几何压轴的考察趋势越来越倾向于竞赛化的趋势,而考察重点则是以三大变化为主题的综合题目。如今三大变换的思想也在不断的渗透在初二几何的题目中来,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些技巧也会慢慢被我们所熟识。然而仅仅熟悉并不够,我们还要结合模型把他们灵活掌握并能够精确与用到实际的题目中去,这样才能使我们做几何题目的能力有所提高。
初二这一年是模型大爆炸得时期,上学期的全等三角形的模型,下学期的四边形模型以及很多学校在初二暑假就会开设的圆的知识,很多都是需要同学们运用模型思想解决的问题。这些知识点不仅多,而且十分重要,可以说初中几何部分的重点全部集中在初二这一年,故而打好基础,勤加练习,多做总结是我们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
2、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一定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证明之前就要设计好路线,明确自己的每一步的目的,学会大胆假设,仔细推理。
对于目前来说,小溪还依然记得那个概念-勾股定理:是一个使用与在直角三角形的算法。很多时候都适用而且也比较重点。3的平方+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
第二就是平行线的一些概念。当在一些条件多成立的情况下,两条直线平线,那么他的值就等于另外一条平行线的2倍或者二分之一倍
第三也就是边角互补的一些概念。在已知一个角的角度情况下去求解另外一个角的角度。那么这个就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概念。如图问题所示,这里可能就要在原先之前的两个概念以及互补上进行概念延伸解答。当然本身这个不算正解,毕竟很多时候条件比较模糊并为成立下来。当重点不是图上的情况而是你要对这个角的一些关系概念进行整理了解。
4
几何在于概念上的整合与利用,可能你在起步比其他人低的情况下,你主要足够熟练演变。那么一切都比较迎刃而解了。重点就是你要坚持下来。读几何切记莫要急躁,要小心一点点演示就算你知道结果了,但要问一下是否合适。
公式很重要 熟记各种公式
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找规律。
1、熟悉几何题的类型。
题目分类:求面积,求体积,求长,求宽,求最大最小值,每一道做的题思考下这个题目属于哪个类别?
方法分类:添加一倍长辅助线,添加中点连线,这个题目用何方法解决?
每类题目会基本对应相应的解题方法。
2、找感觉。
通过一定量的题目总结,可以找到几何题的感觉,了解其实老师出题的目的是为了考察什么,即可逆推。
除了做题找题感还是做题找题感。中考的几何就那几个公式混搭。多做题才是硬道理
几何题就是要善于添加辅助线,把题目条件都写到图上,对条件了解清楚,不要漏掉条件,认清条件代表的意义,问题就根据条件一步步推。祝你成功!
一个月,培养能力已经来不及了。你可以试着背题,把难题死记下来,会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