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作者——黑柳彻子(小豆豆)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因为淘气被退学了,一个全新的学校“巴学园”接受了她。“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学校。 “巴学园”的教室: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巴学园”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原来是校长不想让小朋友们偏食,所以蔬菜、肉类、鱼类,都得吃;“巴学园”的教育方法:自己从喜欢的课程开始学起。“巴学园”的运动会:能够自己策划稀奇古怪的项目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巴学园”的活动:上午,如果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巴学园”里的一切新鲜动人的场景多么令人羡慕。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好朋友,完全丢掉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或许,有许多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异想天开,它对爱心、耐心、想象力等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的要求。但我觉得这是许多孩子的心声。 作者丝毫不采用理性话的语言,因为这样会失去童趣。在字里行间流露孩子的思想和那种单纯直白的语言,给予读者更为深刻的启迪和感触。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评点:作者对《窗边的小豆豆》这篇文章的内容讲述得非常具体,也能清晰地表达了阅读后的真切感悟。如果作者能注意行文的流畅,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写出自己对“巴学园”的渴望,那样文章一定会更感人的
察觉人性善的光芒
——读《复活》有感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片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艺术创作和思想探索的结晶。
总体来说,《复活》讲述的是贵族老聂赫柳多夫公爵通过赎罪来忏悔的故事,聂赫柳多夫由于贵族少年的任性放荡诱奸了农奴少女马斯洛娃,多年后,在法庭黎看到了她后,被她悲惨的遭遇所震惊,产生了忏悔之心,先是承认自己犯了罪,要替被冤判刑的马斯洛娃上诉伸冤,来为自己赎罪,他奔走于政府机关,活动于权贵之门,看到统治阶级的专横无理,感到了贵族阶级的罪孽深重。
《复活》可以是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景画,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天堂的幸福和纯洁,触目惊心的是在沙俄官僚制度下的凄苦人生,比如马斯洛娃曾有花一样的年华,但是在被聂赫柳多夫诱奸之后,那花一样的年华霎时间无影无踪了,此后她便终日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在这个世界里没有 欢乐和祥福的生活,在俄罗斯的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农奴主的剥削,农奴何止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可怕境地了,然而与之天壤之别的是莫斯科彼得堡上层贵族的荒淫无耻,奢侈骄横的的生活,托尔斯泰敢于面对社会的罪恶,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全套国家机器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贵族们挥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上面。
为此托尔斯泰运用夸张的写作手法对此进行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落笔之时,他仿佛是心平气和不动声色的叙述平常事,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撕下了贵族金玉其外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败絮其中的本质,在《复活》里,审判喀秋莎的三个法官坐在威严堂皇的法庭上,打着惩罚罪恶,弘扬正义的的招牌,决定着别人的生死,可是他们内心却龌错至极,,他们不是正义的维护者而是一些男盗女娼之徒,虚假和伪善是托尔斯泰最痛恨的品质,他说:“生活中的谎言是卑鄙无耻的,他们不能改变生活,只能以鄙俗的方式掩盖生活,然而生活的真实依然存在,总有人怀着希望,也有他们自己的欢乐和悲伤,但在艺术只中,谎言会毁灭各种现象之间的任何联系。”他讨厌粉饰生活,对他来说,文学创作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其实写到这里,心中突然蹿出一个想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平常人总会无可避免的要犯错误,但是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犯错误之后辩解的理由,对于我们自己要做到反省我们的过失,对于我们民族要做到反省民族的历史。
我想托尔斯泰创作《复活》也许就是希望我们读过之后,更加真实地去了解社会,同时,对生活有所感悟,能够更加理智地生活。
注:一共107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