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一、共情:孩子非常任性,对抗大人,不听劝告,一定让您感觉很生气和无助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应该如何来面对。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任性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孩子渴望被更多关注: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缺少必要的关注,孩子希望通过任性的行为,制造麻烦,从而让家长能够关心自己的状态。
解决: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和孩一起游戏或者娱乐,并多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细节,满足孩子合理的关注需求。
b 孩子渴望得到肯定和鼓励:会不会是父母平时对孩子肯定、赞美的太少,批评指责的过多?孩子希望自我价值得到父母的认可和欣赏,这时非常正常、合理的心理需求。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就会用叛逆、对抗、执拗的行为,来维护自己的价值感和自尊。
解决: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他的优点和优良表现,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如“你这次考试进步了不少,我注意到这是因为你近期的努力和认真!”“你现在做作业很专心,效率越来越高!”
c 孩子渴望必要的权利和自由:有没有可能父母忽略了孩子自己做决定的需要,而事事都要求孩子服从大人的安排?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需要不断的练习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如果没有合理的选择空间和自由,孩子往往就会表现出任性、对抗的行为。
解决:在合理的、在可以承受后果的范围内,逐步放手,尝试让孩子去自己做判断、选择、做决定,并承担自然的后果。这时对孩子真正成长非常重要的过程。当一些小的决策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的权利、自由需求得到合理的满足以后,遇到比较重大的决策时,孩子就不会轻易任性,造成严重后果了。
任性不是天生的,孩子的任性主要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失败。爸爸妈妈既是孩子任性的制造者,也是任性后果的承担者。任性是孩子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也是孩子要挟爸爸妈妈、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手段,它常常给爸爸妈妈带来苦恼。
许多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往往通过任性来要挟大人。孩子任性,的确是爸爸妈妈所面临的一道棘手的难题。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当孩子向爸爸妈妈提出一些过分的要求时,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不是通过耐心说服教育,而是横蛮地加以拒绝。孩子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心愿不能实现,理所当然会任性。另一方面是家庭中的成员对待孩子的任性处理方法不一致。比如,当孩子表现得很任性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可能会出于溺爱孩子而尽量护着孩子,而爷爷、爸爸则想纠正孩子这种坏习惯而严厉拒绝。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孩子毫发无伤。于是,孩子因为有了靠山,往往会变本加厉地任性。
作为爸爸妈妈,一味地顺从孩子纵容孩子,孩子会以为爸爸妈妈会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孩子会变得为所欲为,十分任性。
而且,在过分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理,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
在生活中,有的爸爸妈妈十分溺爱孩子,唯恐他们受委屈。为补偿孩子,孩子要什么便买什么。结果孩子感到了随要随给的乐趣,不停地要这要那,偶尔遭到拒绝就生气。爸爸妈妈一看到孩子生气,就觉得心疼,只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最后,爸爸妈妈的这种做法,助长了孩子贪欲的不断增长。
做爸爸妈妈的,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做到一生中都能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所以,做爸爸妈妈要注意:不要应允孩子不停地索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不会变成一个小暴君,不会变成一个自私的为社会所不容的怪物。爸爸妈妈要知道,纵容孩子,不但丧失了自己做爸爸妈妈的权利,也害了孩子,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隐患,它会降低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后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在生活中,有很多爸爸妈妈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娇生惯养。
他们认为孩子弱小娇嫩,所以对孩子百般呵护,看到孩子的不良行为,他们便想:“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会好。”
这种过分的宽容和迁就,使孩子的坏习惯渐渐形成,当爸爸妈妈发觉孩子的坏习惯时,已很难将它改过来了。
因此,作为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不要纵容孩子的任性。在教育孩子方面,一些爸爸妈妈在摸索中找到了一些有益的方法。一位名叫许宝珠的母亲在《成功的拒绝》一文中,叙述了她纠正孩子任性的故事:
儿子出生后,作为唯一的孙子和最小的外孙,备受我们双方老人的宠爱。渐渐地,独生子女的坏习惯几乎叫他占全了。
3年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小家。把儿子的许多坏习惯、特别是乱要东西的坏习惯改过来,成了家政的首要任务。我开始一步步实施策划已久的计划。
那是暮春的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丈夫加班去了。早饭过后,在儿子的要求下,我答应带他去逛街。临行前,我跟儿子约定:只看不买,否则就不去。儿子满口答应:“行!”说实在的,以前我最怕的是带儿子逛商店,儿子的小眼睛一旦扫描到玩具柜台上,不管合适不合适,只要他看中就一定要买。
一路上,看着川流不息的各种车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儿子高兴得不得了,叽叽喳喳的小嘴一刻也没停过。到了商城,像以往一样,儿子照例光顾一下三楼的玩具城。由于有约在先,我便放大胆子带他去了。一路逛下来,倒真的没有发生什么事情。突然,一种可以发射子弹的玩具枪引起了儿子的注意,他便缠着我要买。我说不买。这下可不得了了,他顿时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别的小朋友都有,只有他没有,不买就回去告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只要买了他就听话,以后什么也不要……我给他讲不能买的道理,甚至妥协给他买别的玩具,以及他喜欢吃的果冻、饼干。可他根本不理这一套,咬紧牙关一个字——买!并且越哭越凶,最后,索性赖在地上不走了。这时,服务小姐及许多顾客都围了过来:“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就给孩子买一个吧。”“玩时注意点安全不就行了。”你一言他一语的,说得我真是尴尬极了,真想一买了之。可是一想起自己的计划,便又横下一条心:不买!我对儿子说:“你走不走?你真的不走?那我走。”我躲在楼梯口,很久才见儿子抹着眼泪跟了出来。见到我,儿子的小眼睛冲我翻了又翻。
回到家里,我开始告诉儿子,他什么样的要求可以得到满足,什么样的非分之想会被拒绝。儿子似懂非懂地听着。
有了这“第一次”成功的拒绝之后,我开始拒绝给他整理玩具,拒绝给他穿鞋子,出去玩时拒绝抱他……并努力引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渐渐地,儿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良习惯少了,生活的自理能力却增强了。
有一天,我对儿子说:“替妈妈把鞋子拿来。”儿子回答:“妈妈,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这小子居然“将”了我一军。看来,教育好孩子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爸爸妈妈用心去探讨、摸索。虽然难,我还是愿意接受这一挑战。
解决方法
既然自制力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如此重要,那么,爸爸妈妈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教育专家向爸爸妈妈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1)从小培养并及时督促
从孩子能理解大人的话时开始,就注意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即让孩子慢慢明白,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一般来说,孩子比较小时,自制力的培养主要是生活习惯上的问题,如规定孩子有规律地生活作息,让孩子按时就寝,准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做作业及游戏,按时完成父母指定的家务等。开始时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在父母的督促下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并养成习惯。
(2)可以适当制定一些行为规则
父母可为孩子制定一些卫生习惯、劳动习惯、家规等行为准则,并利用校规,作为对孩子行为的约束,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的是,这种行为准则不能过度或过于详细,否则会损害孩子的独立性。孩子过于“听话”,不利于他的成长,这样的孩子往往缺乏创造性和开拓性。父母只要抓住主要问题就可以了,待孩子慢慢长大后,再注重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育。
(3)启发孩子的自觉性
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是和孩子的自觉性、坚持性等相联系的。父母要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坚持体育锻炼,独立完成作业,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比较稳定的意志品质。
(4)要有足够的耐心
当孩子出现缺乏自制力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冷静,要耐心说服,同时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采取了令孩子心悦诚服的态度和方法,并检查规定是否有些规定过头了,过于束缚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对待孩子,而采取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故事耐心说服孩子,孩子是会改变一些不良习惯的,并逐步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自制力的人。
(1)了解原因,讲清道理。有的孩子异常好强、自信,总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坚持己见。有时孩子对大人的话不肯接受,进而造成僵局。这时,家长应进行晓之以理的教育。讲道理时,不能太抽象和过于深奥,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同时要特别注意反馈,允许孩子争辩和反驳。
(2)切莫打骂孩子。当孩子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听话时,家长要冷静,不要恐吓孩子。长期使用强制性的教育,会造成孩子胆小、爱撒谎等不良行为。家长可用有趣的玩具、新鲜的事物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平静下来。
(3)不应当众批评孩子。对于好强的孩子,千万不要在亲戚、朋友面前揭露孩子的短处或缺点,更不应该当众责备甚至辱骂孩子,这样会使孩子的自尊心丧失殆尽。
.大人在教育孩子上,要保持一致,特别是爷爷、奶奶千万不要在孩子父母批评孩子的时候出面袒护、干涉,大人之间遇有意见不同的时候,也要避开孩子去商量;
2/4
2.在孩子任性、吵闹的时候,不要劈头盖脸地严厉批评,更不能打、骂,可以因势利导,正面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4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比如孩子吵着、闹着要条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他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4
4.必要时,来点“惩罚”,比如;对他的哭闹,谁也不理睬,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抓住这个时机,严肃地向他讲清不满足他无理要求的原因,指出他任性不对,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有这个时候,批评才是有效的。
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