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40岁: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2、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3、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4、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5、80岁:杖朝之年
6、100岁:期颐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有些由于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扩展资料:
年龄称谓介绍: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年龄称谓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叫孩提。
女孩7岁叫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