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整体墙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整体墙类似于一悬臂柱,可以按照悬臂构件来计算整体墙的截面弯矩和剪力。小开口整体墙,由于洞口的影响,墙肢间应力分布不再是直线,但偏离不大。可以在整体墙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修正。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墙,其正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规定计算,但在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右边,应除以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γRE。剪力墙各墙肢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对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应按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采用,其他部位可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弯矩设计值乘以增大系数。
扩展资料:
剪力墙设置要求规定:
1、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
2、当短肢墙较少时,如短肢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 15%~ 40%,则可以按普通剪力墙结构设计。下限规范没有规定,用户可以灵活掌握。
3、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截面的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底部加强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2%,三、四级不宜小于1.0%;其它部位一、二级不宜小于1.0%,三、四级不宜小于0.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剪力墙
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减小作用在剪力墙上的荷载。由于这里面的荷载Q其实是考虑地震后的,所以要想办法减小结构受到的地震力。理论上说,可以通过减弱结构的刚度来达到减小地震力的目的。所以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在剪力墙上开大洞,使墙的刚度减弱,从而减少它所受到的荷载;
二、增大墙厚。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加大墙厚,会提高剪力墙的稳定承载力,稳定验算更容易通过,但是增大墙厚,也会增大结构的刚度,从而吸收更大的地震力。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这种方法还是屡试不爽的。
三、利用墙体周围的其他墙肢,尽量构造T型、L型等墙肢,利用墙肢的翼缘来帮忙,在pkpm的剪力墙稳定验算中,一般都能顺利通过。说到这里,有点必须提一下,就是pkpm关于墙肢的判定。比如在一道墙上开了两个洞,那么不论这两个洞有多大,pkpm都会把两个洞口之间的墙肢当做一字墙来算,因而大部分都不会通过稳定验算。事实上,认为如果开的这两个洞很小,那么连梁应该属于强连梁,两个洞口之间的墙肢不能与周围的墙肢脱离开来验算,而应该整体当做一个墙肢。这样的话,这个大墙肢的两端很可能会有其他墙肢,从而可以构成L型或者槽型墙肢,所以就有可能验算通过了。
最后,谈下自己的看法。软件毕竟是死的,只会按照预定的程序来执行,只有规范规定的两边支承、三边支承、四边支承这几种条件,事实上,很多时候,楼板、楼梯板、柱子都会对墙有一定的约束作用,都能起到提高结构平面外稳定的效果,但是软件和规范里都没有相关规定。所以许多时候还是需要结构师自己来判断。
我试过,加一个200长的垛,是可以的
端头加暗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