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佛教
佛教于 2世纪(AD372)高句丽小兽林王时传入韩国,并相继对百济, 新罗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被联合国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佛国寺和石窟庵就是新罗佛教的艺术品。 佛教历史悠久, 对韩国文化影响重大。 至今,韩国国内还保存有众多建筑物, 雕塑, 绘画, 工艺品等种类多, 价值高的佛教遗产。
b.基督教
1882年同美国建交后,基督教传入韩国。 由于基督教与朝鲜社会的基本价值观相互矛盾, 早期信徒们曾遭受到迫害。但基督教徒积极参加反殖民运动,而且教会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因此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现在韩国教会还在海外进行传教活动, 韩国国内约25%的韩国人信仰基督教。
c.天主教
最初是被作为西方学问,由朝鲜的明朝使臣介绍而传人韩国的,。 1784年他在北京受第一次洗礼, 回到韩国之后, 建立了天主教教堂。 当时虽受到残酷的迫害, 仍有许多人信仰天主教。现在天主教拥有200多万名信徒。
d.儒教
儒教强调”仁”的根本重要性 , 曾是古代韩国社会的共有思想。 儒教与韩国人的价值观念相结合,对韩国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儒教是韩国的伦理体系, 也是韩国人的生活方式, 及国家法律不可缺少的因素。 曾是朝鲜时代主要思想的儒教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实践意义的实学。 儒教在韩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 这一点可以从众多的仪礼中得到证实。包括流传至今的意识(宗庙祭礼:在宗庙的王族祭礼; 释尊大祭:在成均馆为孔子和其理论及中国和韩国的圣贤而进行的祭礼)
e.巫俗信仰
韩国人的生活中浸透着多种巫俗习惯。 巫俗信仰自古就蕴藏于民间信仰间,与原始社会信奉上天的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韩国巫俗信仰的突出特点是用人与魂的沟通来解决人间的问题。 这可以从现在举行的各种仪式中看出来。
家庭生活
韩国的传统家庭通常是一家 3~4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大家族,因为喜欢家族人丁旺盛是当时韩国的风俗习惯。 但伴随着20世纪6、70年代产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及人口控制政策的确立,大家族式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到1980年,平均每户人家的子女数减少为1人或2人。 但重男轻女的思想至今仍有迹可寻,如长男为重、儿子为重。为了破除这种思想,政府立法规定男女在遗产继承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如今的韩国年轻人几乎都从大家族的制度下解放出来,单独建立自己的小家庭。现在韩国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夫妇为中心的小家庭。
佛教东传朝鲜半岛,据三国史记卷十八等载,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 372),中国前秦苻坚遣使者及僧顺道赍来佛像、经论;又二年,秦僧阿道来朝。翌年,敕为二僧建肖门寺及伊弗兰寺,是为韩国有佛寺之始。又十年(384),印度沙门摩罗难陀至百济宣教,新罗则迟至五二八年始见佛教兴隆。 佛教初传朝鲜半岛时,与当时半岛上原有之 习俗相融合,目的仅在祈福,此为初传时之相容时期。至六世纪初,名师辈出,如百济僧谦益求法印度,携回梵本阿毗昙藏及五部律,译出律部七十二卷,是为百济律宗之祖;时昙旭、惠仁等并着律疏三十六卷,皆奉藏于台耀殿。高句丽僧惠慈于推古天皇三年(595)至日本,后与百济僧惠聪同至飞鸟法兴寺,并同为圣德太子之师;惠聪后被推许为佛教栋梁。 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三国之中,以新罗佛教最盛,入中、印求法者最多,高僧亦辈出如云,其中,圆光于南朝陈时来中国游学,精通涅盘、成实、摄论等学。元晓来唐未果,曾注释佛经八十一部,阐扬一乘圆教。义湘亦来唐参谒中国华严宗二祖智俨,返国后大力弘传华严宗。又慈藏曾与弟子僧实等十余人来唐,归国后,携回大藏经一部及诸幡幢、花盖等,王曾命于芬皇寺讲大乘论,其思想以律学及华严为主,曾建通度寺戒坛及大和寺塔。圆测于十五岁来唐,曾参学各处高僧讲筵,专学唯识学,曾蒙唐太宗颁赐度牒。惠通弘传密法,为真言宗祖师。至新罗统一时期(668~935),佛教已渐脱离中国,树立朝鲜佛教独特之教学。 诸宗之中,以禅宗传入较晚,却后来居上。最早将禅宗传入韩国者为法朗及其门人信行(704~779,一名神行),信行所传者为中国北宗神秀之法脉。信行之后,有道义者,曾来唐参谒智藏,并嗣其法,归国(821)后,欲兴南宗禅法而不果,遂于雪岳山隐居,后由再传弟子普照大兴其宗风。道义之同门洪陟,于智异山创建实相寺,大兴禅法,是为朝鲜佛教‘禅门九山’之滥觞。 禅门九山无不源于中国曹溪六祖慧能,然与中国禅宗五派(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并无关联。九山者,实相山派、迦智山派、阇崛山派、桐里山派、圣住山派、师子山派、曦阳山派、凤林山派、须弥山派。此外,净土信仰亦颇盛行。西元九三五年,新罗为高丽所败,佛教亦出现另一崭新之面貌。 于高丽时代(935~1392),教宗与禅宗盛行,尤以禅宗,继新罗末期之教势而盛于高丽时代全期;华严宗与法相宗亦各形成其宗派,而持续教脉。自大觉国师义天以后,成立天台宗,给予教禅两宗影响甚钜。高丽时代之佛教,正值外敌侵入与国家混乱之难局,欲以佛德或神力克服此一情势,而有诸种法会、法席、道场、设斋等佛事之设置,此乃‘祈福禳灾,镇护邦国’之国家思想的形成。据东国通鉴等载,太祖即位(918)时,即设八关会、燃灯会;翌年将都城迁往开城,于建宫殿之同时,于京内创建法王、慈云、王轮、内帝释、舍那、天禅、新兴、文殊、圆通、地藏等十寺。光宗(950~976 在位)于城南建大报恩寺为太祖追福。并设僧阶,定国师、王师之制;时毗卢遮那忏悔法、无遮水陆会、斋僧等佛事频繁。显宗(1010~1031 在位)时,为攘斥契丹之兵,而发愿雕刻大藏经,此即高丽藏之初雕版。于高宗(1214~1259 在位)时,因蒙古兵入侵,藏于符仁寺之初雕版全毁于战火。至西元一二五一年,经过多年之努力,再雕版大藏经始告完成,总计六五二九卷八一二五八版,收藏于江华城西门外大藏经板堂,后移至海印寺收藏迄今。 高丽时代之高僧辈出,如早期之道诜、广学、大缘、法印、利严、庆甫、利让、璨幽、允多等,其中,利严为太祖之师,璨幽曾来唐,依投子山大同修学,并得其心印,归国后,曾受太祖、惠宗、定宗、光宗等四代帝王皈依,光宗特赐‘证真大师’之号,并封为国师。此外,如智宗、道峰等,均曾来宋参学,受永明延寿之心印,归国后,活跃一时。举扬华严学之均如,颇受光宗崇信,尝致力于南岳智异山、北岳浮石寺等二派华严学之融合会通。 开立天台宗之大觉义天,为文宗之第四王子,十一岁出家,于灵通寺烂圆处得度,并修学华严教观。于宣宗二年(1085)来宋,归国时携回章疏等三千余卷,后编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三卷,并著有‘新集圆宗文类’等十余部三百余卷。 高丽时代之佛教,自天台宗立宗后,原来兴盛之禅宗(曹溪宗)逐渐衰颓,虽有坦然等高僧极力挽回禅宗之颓势,却一蹶不振,直至普照知讷时,始中兴禅宗,形成一新局面。 高丽时代之佛教,于王室及为政者之保护下得以成长兴盛,至西元一三九二年高丽灭亡,佛教亦随之呈现衰势。李朝建国后,强烈的兴儒排佛思潮,令佛教趋于抑压受难之时代。睿宗(1469 在位)曾订定度牒之制,员额为禅宗、教宗各三十名;此外又禁止寺刹之创建。其后之成宗(1470~1494 在位)、燕山君(1495~1505 在位)、中宗(1506~1544 在位)等诸帝皆采排佛政策。至明宗(1546~1567 在位)之初年,太后摄政,欲复兴佛教,故佛教一度显现再兴之机,然其后因明宗亲政,恢复兴儒排佛政策,佛教遂再陷颓败之势。惟此时期仍见高僧大德,如无准己和(1376~1433)撰‘显正论’以驳斥排佛论;西山休静(1520~1604)大振禅风,今韩国僧徒多属此法系。与休静法系抗礼者,有浮休善修(1543~1649)与碧岩觉性(1575~1660)之法系。另有晦庵定慧(1685~1741)著「华严经疏隐科’、‘禅源集都序着柄’,与镜严应允(1703~1804)二人并称教禅两宗之大宗师。李朝末期,因诸师之努力,终于一八九五年解除僧侣不得入京之禁令,四年后,于京师创建元兴寺,并设置‘朝鲜佛教总宗务所’,朝鲜佛教乃得复苏。 一九一○年,日本并吞朝鲜,翌年发布‘朝鲜总督府寺刹令’及‘寺刹令施行规则’,而将教团分为三十本山(一九二四年加华严寺成为三十一本山),形成三十个教区。一九一二年将朝鲜佛教称‘禅教两宗’,并以觉皇寺为中央教堂,而设置三十本山会议所。三十本山则各制定寺法,后因反对教团被总督府监督,乃于一九二一年召开全国僧侣大会,决议于觉皇寺设置‘朝鲜佛教禅教两宗中央总务院’,以统辖全国寺刹;翌年反对派亦于觉皇寺设置‘朝鲜佛教禅教两宗中央教务院’。一九二五年两院达成协议,合并组织‘财团法人朝鲜佛教中央教务院’,以为中央统一之宗务机构,统辖全国三十一本山。其后将宗名改为‘曹溪宗’,并建立太古寺作为其总本山。 此外,圆佛教为新兴于本世纪初之佛教宗派,创教者少太山(1891~1943)以修行门(真空妙有)与信仰门(因果报应)为基本教义,立精神修养、事理研究、作业取舍等三学,以教化信徒,并创立圆光大学培育人才,教势颇盛。 于佛教教育方面,一九○六年于元兴寺创建‘明进学校’以为僧侣之教育机构,该校后来改组为‘佛教师范学校’。一九一六年中央总务院于汉城设立‘佛教中央学林’,为培养教界人才之学林,以修身、宗乘、余乘、宗教学、布教法,及哲学、理、数、史、地等一般学科教育青年僧侣。同时在地方亦以寺院为中心而成立地方学林。然因中央学林曾为韩国独立运动之根据地,故于一九二二年遭废止。其后屡经变迁,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东国大学。 佛教之教育机构除上述之外,尚有中央僧伽大学,及附设于寺院之讲院等。其中,东国大学及圆光大学成为韩国佛教研究之二大中心,并产生诸多杰出学者。佛教期刊、学报方面,自一九一○年发行佛教杂志‘圆宗’后,陆续有朝鲜佛教月报、海东佛报、佛教振兴会月报、朝鲜佛教界、佛教、佛教学报、韩国佛教学、韩国宗教、圆佛教思想等刊行。 现代韩国佛教分为十八宗派,其中,以曹溪宗与太古宗为二大主流,兹据韩国寺刹资料丛书4(1983)所载,将主要宗派之僧侣数(总数二○七五五)及信徒数(总数一一一三○○○○)列表如下。 韩国之宗教,尚有基督教、天主教、儒教、天道教等宗教。天主教约于二百年前传入韩国,战后基督教甚盛,其教势几有凌驾佛教之势,至一九八三年,教徒人数已逾九十四万。〔日韩佛教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2))、朝鲜佛教通史(李能和)、韩国佛教史(爱宕显昌)、韩国佛教史(金煐泰)〕
佛教东传朝鲜半岛,据三国史记卷十八等载,高句丽小兽林王二年( 372),中国前秦苻坚遣使者及僧顺道赍来佛像、经论;又二年,秦僧阿道来朝。翌年,敕为二僧建肖门寺及伊弗兰寺,是为韩国有佛寺之始。又十年(384),印度沙门摩罗难陀至百济宣教,新罗则迟至五二八年始见佛教兴隆。 佛教初传朝鲜半岛时,与当时半岛上原有之 习俗相融合,目的仅在祈福,此为初传时之相容时期。至六世纪初,名师辈出,如百济僧谦益求法印度,携回梵本阿毗昙藏及五部律,译出律部七十二卷,是为百济律宗之祖;时昙旭、惠仁等并着律疏三十六卷,皆奉藏于台耀殿。高句丽僧惠慈于推古天皇三年(595)至日本,后与百济僧惠聪同至飞鸟法兴寺,并同为圣德太子之师;惠聪后被推许为佛教栋梁。 于高句丽、百济、新罗等三国之中,以新罗佛教最盛,入中、印求法者最多,高僧亦辈出如云,其中,圆光于南朝陈时来中国游学,精通涅盘、成实、摄论等学。元晓来唐未果,曾注释佛经八十一部,阐扬一乘圆教。义湘亦来唐参谒中国华严宗二祖智俨,返国后大力弘传华严宗。又慈藏曾与弟子僧实等十余人来唐,归国后,携回大藏经一部及诸幡幢、花盖等,王曾命于芬皇寺讲大乘论,其思想以律学及华严为主,曾建通度寺戒坛及大和寺塔。圆测于十五岁来唐,曾参学各处高僧讲筵,专学唯识学,曾蒙唐太宗颁赐度牒。惠通弘传密法,为真言宗祖师。至新罗统一时期(668~935),佛教已渐脱离中国,树立朝鲜佛教独特之教学。 诸宗之中,以禅宗传入较晚,却后来居上。最早将禅宗传入韩国者为法朗及其门人信行(704~779,一名神行),信行所传者为中国北宗神秀之法脉。信行之后,有道义者,曾来唐参谒智藏,并嗣其法,归国(821)后,欲兴南宗禅法而不果,遂于雪岳山隐居,后由再传弟子普照大兴其宗风。道义之同门洪陟,于智异山创建实相寺,大兴禅法,是为朝鲜佛教‘禅门九山’之滥觞。 禅门九山无不源于中国曹溪六祖慧能,然与中国禅宗五派(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并无关联。九山者,实相山派、迦智山派、阇崛山派、桐里山派、圣住山派、师子山派、曦阳山派、凤林山派、须弥山派。此外,净土信仰亦颇盛行。西元九三五年,新罗为高丽所败,佛教亦出现另一崭新之面貌。 于高丽时代(935~1392),教宗与禅宗盛行,尤以禅宗,继新罗末期之教势而盛于高丽时代全期;华严宗与法相宗亦各形成其宗派,而持续教脉。自大觉国师义天以后,成立天台宗,给予教禅两宗影响甚钜。高丽时代之佛教,正值外敌侵入与国家混乱之难局,欲以佛德或神力克服此一情势,而有诸种法会、法席、道场、设斋等佛事之设置,此乃‘祈福禳灾,镇护邦国’之国家思想的形成。据东国通鉴等载,太祖即位(918)时,即设八关会、燃灯会;翌年将都城迁往开城,于建宫殿之同时,于京内创建法王、慈云、王轮、内帝释、舍那、天禅、新兴、文殊、圆通、地藏等十寺。光宗(950~976 在位)于城南建大报恩寺为太祖追福。并设僧阶,定国师、王师之制;时毗卢遮那忏悔法、无遮水陆会、斋僧等佛事频繁。显宗(1010~1031 在位)时,为攘斥契丹之兵,而发愿雕刻大藏经,此即高丽藏之初雕版。于高宗(1214~1259 在位)时,因蒙古兵入侵,藏于符仁寺之初雕版全毁于战火。至西元一二五一年,经过多年之努力,再雕版大藏经始告完成,总计六五二九卷八一二五八版,收藏于江华城西门外大藏经板堂,后移至海印寺收藏迄今。 高丽时代之高僧辈出,如早期之道诜、广学、大缘、法印、利严、庆甫、利让、璨幽、允多等,其中,利严为太祖之师,璨幽曾来唐,依投子山大同修学,并得其心印,归国后,曾受太祖、惠宗、定宗、光宗等四代帝王皈依,光宗特赐‘证真大师’之号,并封为国师。此外,如智宗、道峰等,均曾来宋参学,受永明延寿之心印,归国后,活跃一时。举扬华严学之均如,颇受光宗崇信,尝致力于南岳智异山、北岳浮石寺等二派华严学之融合会通。 开立天台宗之大觉义天,为文宗之第四王子,十一岁出家,于灵通寺烂圆处得度,并修学华严教观。于宣宗二年(1085)来宋,归国时携回章疏等三千余卷,后编成‘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三卷,并著有‘新集圆宗文类’等十余部三百余卷。 高丽时代之佛教,自天台宗立宗后,原来兴盛之禅宗(曹溪宗)逐渐衰颓,虽有坦然等高僧极力挽回禅宗之颓势,却一蹶不振,直至普照知讷时,始中兴禅宗,形成一新局面。 高丽时代之佛教,于王室及为政者之保护下得以成长兴盛,至西元一三九二年高丽灭亡,佛教亦随之呈现衰势。李朝建国后,强烈的兴儒排佛思潮,令佛教趋于抑压受难之时代。睿宗(1469 在位)曾订定度牒之制,员额为禅宗、教宗各三十名;此外又禁止寺刹之创建。其后之成宗(1470~1494 在位)、燕山君(1495~1505 在位)、中宗(1506~1544 在位)等诸帝皆采排佛政策。至明宗(1546~1567 在位)之初年,太后摄政,欲复兴佛教,故佛教一度显现再兴之机,然其后因明宗亲政,恢复兴儒排佛政策,佛教遂再陷颓败之势。惟此时期仍见高僧大德,如无准己和(1376~1433)撰‘显正论’以驳斥排佛论;西山休静(1520~1604)大振禅风,今韩国僧徒多属此法系。与休静法系抗礼者,有浮休善修(1543~1649)与碧岩觉性(1575~1660)之法系。另有晦庵定慧(1685~1741)著「华严经疏隐科’、‘禅源集都序着柄’,与镜严应允(1703~1804)二人并称教禅两宗之大宗师。李朝末期,因诸师之努力,终于一八九五年解除僧侣不得入京之禁令,四年后,于京师创建元兴寺,并设置‘朝鲜佛教总宗务所’,朝鲜佛教乃得复苏。 一九一○年,日本并吞朝鲜,翌年发布‘朝鲜总督府寺刹令’及‘寺刹令施行规则’,而将教团分为三十本山(一九二四年加华严寺成为三十一本山),形成三十个教区。一九一二年将朝鲜佛教称‘禅教两宗’,并以觉皇寺为中央教堂,而设置三十本山会议所。三十本山则各制定寺法,后因反对教团被总督府监督,乃于一九二一年召开全国僧侣大会,决议于觉皇寺设置‘朝鲜佛教禅教两宗中央总务院’,以统辖全国寺刹;翌年反对派亦于觉皇寺设置‘朝鲜佛教禅教两宗中央教务院’。一九二五年两院达成协议,合并组织‘财团法人朝鲜佛教中央教务院’,以为中央统一之宗务机构,统辖全国三十一本山。其后将宗名改为‘曹溪宗’,并建立太古寺作为其总本山。 此外,圆佛教为新兴于本世纪初之佛教宗派,创教者少太山(1891~1943)以修行门(真空妙有)与信仰门(因果报应)为基本教义,立精神修养、事理研究、作业取舍等三学,以教化信徒,并创立圆光大学培育人才,教势颇盛。 于佛教教育方面,一九○六年于元兴寺创建‘明进学校’以为僧侣之教育机构,该校后来改组为‘佛教师范学校’。一九一六年中央总务院于汉城设立‘佛教中央学林’,为培养教界人才之学林,以修身、宗乘、余乘、宗教学、布教法,及哲学、理、数、史、地等一般学科教育青年僧侣。同时在地方亦以寺院为中心而成立地方学林。然因中央学林曾为韩国独立运动之根据地,故于一九二二年遭废止。其后屡经变迁,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东国大学。 佛教之教育机构除上述之外,尚有中央僧伽大学,及附设于寺院之讲院等。其中,东国大学及圆光大学成为韩国佛教研究之二大中心,并产生诸多杰出学者。佛教期刊、学报方面,自一九一○年发行佛教杂志‘圆宗’后,陆续有朝鲜佛教月报、海东佛报、佛教振兴会月报、朝鲜佛教界、佛教、佛教学报、韩国佛教学、韩国宗教、圆佛教思想等刊行。 现代韩国佛教分为十八宗派,其中,以曹溪宗与太古宗为二大主流,兹据韩国寺刹资料丛书4(1983)所载,将主要宗派之僧侣数(总数二○七五五)及信徒数(总数一一一三○○○○)列表如下。 韩国之宗教,尚有基督教、天主教、儒教、天道教等宗教。天主教约于二百年前传入韩国,战后基督教甚盛,其教势几有凌驾佛教之势,至一九八三年,教徒人数已逾九十四万。〔日韩佛教研究(现代佛教学术丛刊(82))、朝鲜佛教通史(李能和)、韩国佛教史(爱宕显昌)、韩国佛教史(金煐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