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直接地或间接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和设置银行最低准备金(最低储备金)。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 财政政策是国家整个经济政策的组成部分。
货币政策是从改变市场上钱的多少这个角度上来调节经济的。比如,央行觉得市场上货币过多,造成物价上涨等毛病,就发行行票、国债,提高利率和保证金率。这样就有效回收了部分货币,让市场有序发展。
财政政策是从调节实体经济的总共给与总需求的角度上来说的。比如,国家觉得现在出口不景气,国内经济有下滑的危险,于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就拉大了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区别:
(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1)实施政策的主体不同;
(2)政策效果的显著性。财政政策效果的显著性取决于乘数效应的大小,但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财政政策的效果也与LM曲线的斜率相关。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也与IS曲线的斜率相关。
(3)两者在作用的机理上也有所不同。财政政策直接作用于总需求,财政政策具有见效快的特点。而货币政策作用于利息率,间接作用于总产量,从而货币政策具有时滞性。
(4)两种政策的执行渠道和作用动机也有所不同。
两种政策往往需要联合使用,扩张时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紧缩时期实行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通常是国家为控制利率而增发或减少货币供给的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或增加税收等方式调节国民收入,稳定经济的政策。例:LM曲线中,在凯恩斯区域通常实行财政政策,因为实行货币政策,既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而财政政策却能增加国民收入;相反的是,在古典区域实行货币政策,因为能增加国民收入也能降低利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