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信长 、 丰臣秀吉 、 德川家康 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

2024-11-25 09:06:38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我看过山岗庄八写的《德川家康》的一二三册(共八册)。平时也有点喜欢日本古代史。所以对他们三者的关系有点了解。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都是日本战国时代最强大的大名,且生平年代大致差不多,三人被成为战国时代的三英杰。
  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都是出生时就是世袭的城主,但是很显然,年轻时织田信长家族势力要强于德川家康家族的势力,所以迫于压力,德川家康的父亲曾将德川家康送给织田信长的父亲做人质,所以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小时候算是一起长大的。 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缔结了稳固的同盟关系(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织田信长有一个女儿嫁与德川家康之子为妻。)
  丰臣秀吉出身卑贱,只是个农民,一般来说按照当时日本严厉的社会等级制度,就算他有惊天之才但他的出身背景注定了他可能一辈子也难有出头之日,可是他运气好,遇到了当时思想超前特立独行的织田信长,所以在织田信长手下,丰臣秀吉一路青云之上,直到织田信长死后,丰臣秀吉成为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关白。
  这里简单说下关系吧,织田信长是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如果不是死的早,他是很有可能统一日本的,在他身前,他和德川家康曾是敌人也是盟友。 至于丰臣秀吉,他是织田信长的家臣,在织田信长死后,接替了织田信长的权利。后来统一日本,成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关白”。 德川家康在当时也是非常强大的大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德川家康还和丰臣秀吉对抗,并打了几仗,但是当时实力已经差别太大,德川家康识时务,最后还是向丰臣秀吉称臣。 但是迫于德川家康的实力,丰臣秀吉一直对德川家康很是忌惮。(就像楼主所说的又敬又怕)。 后来丰臣秀吉率全日本军队20万侵略朝鲜时,当时就少了德川家康的军队,所以德川家康在日本对朝鲜的战争时保存了实力。
  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叛变,最后杀死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统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成为日本最高统治者。

回答2:

楼上很详细但是有些繁琐。简单来说,丰臣是织田的家臣,而德川是和织田同盟的大名,地位相当。织田死后丰臣逐渐由家臣成为了最强的大名,迫使德川臣服于丰臣。但丰臣家后来势微,最终被德川家吞并,德川统一日本。

回答3:

德川是他们两的同盟而已,从来都不是家臣。

回答4:

在柏杨的序中,引用了一个典故,说明这几个人的性格:有人问他们,想听杜鹃啼,它却不啼,怎么办?织田信长说:“杜鹃不啼,则强迫它啼。”丰臣秀吉说:“杜鹃不啼,则诱劝它啼。”德川家康说:“杜鹃不啼,则等待它啼。”
  信长出生就是一位城主,其父织田信秀是尾张之主。自小就立下了统一日本的大志。但他并不是空怀大志,而是脚踏实地打基础。从小,他就带领一帮小子们到处玩耍,放荡不羁,被人讥为“呆子”。其实,他在到处玩的时候,是为了熟悉自己的领地,哪里的沟有多深,哪里什么时候会有洪水,哪有什么小路等等。他的放荡不羁,是因为他不想走别人走过的路;他认为,别人都在争权夺利,争做大名等等,却从未有人想要真正统一日本,因此,他无须向别人学习,因为他们的目标不同。他是一个勇者,充满自信,有健壮的体魄和高超的武艺。他很强势,具有领导者的气概,能轻松驾驭他的下属,能轻易说服敌人。他因为志向远大,不计较一时一事的得失,从而能在做决策时高屋建瓴,从而在战争和政治斗争中屡出奇计。即便其最后为明智光秀所杀,对自己的宿命也毫无怨言,只是可惜光秀的糊涂会导致日本的再度大乱。
  丰臣秀吉出身卑贱,官至关白、太阁。其历史是典型的平民的奋斗史。好像曾经在几年中换过几十种工作,他工作不为挣钱,只为掌握一门技能,学会一种就再换;学武也是。因为他并不是把自己当一个工人或者一个武士来培养的,那些技能不需要太精通。其人聪明圆滑。战略战术出众,擅长外交,自信异常,几乎从未打过败仗,从不信自己会打败帐,直到他出兵朝鲜且企图挑战大明。也特别善于收拢人心,驭下之术和说服之术超群。他的发迹都是在信长帐下时。信长死时,应当说那时秀吉的心理非常微妙:是为故主报仇,拥立信长的子孙,还是为自己做打算,打着为信长复仇的旗号笼络人心、壮大势力,自己来称霸天下?当然,他最后做了一个非常明智和现实的决定。凡是阻碍他的,即便是他的故主信长的子孙,也是见佛杀佛。他一生奋斗不息,瞧不起那些没有志向不肯奋斗的人。他对足利的评价是:那个人只会在那儿坐等着不幸来临。
  而像德川家康一样做人,则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无情的忍耐、无情的计略,二者缺一不可。他的一生比较坎坷,幼时曾作为人质先后在织田和今川家,后来又一度在信长和秀吉的阴影下。曾经迫于信长的压力杀子杀妻。秀吉做关白和太阁时对他颇为忌惮,他在心态上让秀吉放心的同时,也牢牢地打着自己的基础,处处防备秀吉的挑战;关键时候,在实力明显悬殊的情况下,也不惜与秀吉一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他对丰臣秀赖的处理,历史上也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不仁义,也有人说他仁至义尽。
  人的一生是需要个奋斗目标了。有什么样的目标,才能有什么样的器量,才知道要储备什么资源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