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2024-12-01 14:37:2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是一种教育手段,而是要使用系统的教养方法,从优势出发,引导孩子形成自制力的神经回路。

自制力的本质就是控制冲动,孩子的自制力是一项比智力更重要的指标!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时要特别注重三点:
①培养方案一定要在系统化、体系化的教养逻辑思路下,遵循科学的执行方法,才能行之有效。

②自制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娱乐开始。

③自制力与注意力相辅相成,你在培养其中一种的同时也在培养另外一种,相反,你在减弱其中一种时,也在减弱另外一种。

自制力的理论分析,本问答已经有很多的育子达人,进行了充分的阐释。我是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专注于教会宝妈“不发火,让孩子主动学会自律”的教养技术,在这里,基于多年的职业经验,直接给出在系统化的教养逻辑思路下的执行方案,希望对宝妈们有用。

第一、整体教养思路的概述:
首先要创设从优势出发的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从培养孩子的积极注意力开始,提升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效率和保持时间,让孩子掌握大脑放空和注意力集中的切换,提高大脑注意意识的灵敏度。

在孩子能够自由地切换放空与注意力集中后,教会孩子正念,从正念呼吸开始,渐次进阶(正念呼吸→正念感知→正念优势)。当孩子的正念呼吸每次可以持续5分钟时,就可以在生活中安排孩子的每件事时,对孩子进行指标上的要求,即自制力提升训练。

【特别注意几点】

①家长掌握四种关键能力(积极注意力、自我放空能力、正念思维能力、自制力)的逻辑关系极为重要。从图上能够要能够看出四种关键能力的正向循环关系,以及四种能力的交织关系,只有理解这种逻辑关系,家长才会在教养上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②家长要改变教养思维,转换生活中的每件事的起点,坚决不能陷入过度教养的怪圈,即: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学会自律。

③从优势出发的家庭环境创设与家庭成员的积极沟通,是让孩子形成自制力的助推剂。

第二、掌握“从优势出发的教养”基本含义,创设家庭优势关注环境与定制积极沟通语言公式:
①每个孩子都有三种优势,包括:气质向度、表现优势、性格优势。家长要对孩子身上的这三种优势进行充分的了解。

②孩子的优势分为四类,即:核心优势、成长型优势、习得行为、劣势。家长能够清晰了解孩子的优势归类,便于在日常生活中有序的安排孩子的每天生活计划。

第三、家长要引导孩子,用性格优势为习得行为助力

性格优势能帮助孩子发挥他们的天赋,加持孩子不擅长的活动,从而帮助孩子学会坚持。

家长切记:在任何领域中达到成功的人,绝不仅仅是由于他们有天赋,更是因为他们性格上的优点。

第四、家长要为孩子搭建学习和体育锻炼上的脚手架,掌握针对孩子“最近发展区”的练习技巧,让孩子感受学习上和运动上的快感,包括:骄傲感和成就感。

家长切记两个原则:

①使用“指导他、但不代替他,站在他旁边、但不包围他”的原则,为孩子搭建优势内化的脚手架。

②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站起来、蹦一下、够得着”的原则下,训练孩子成长型优势。

第五、自制力提升没有上限,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从培养孩子的微习惯开始,渐次提升孩子的自制力
备注:注意力的保持有普遍规则,不同年龄的孩子注意力有时限,孩子能够在大脑放空和注意力集中上进行切换,并在自制力帮助下,逐步实现长时间的专注品质。

最后,由于大脑镜像神经元的缘故,父母的自制力程度也决定了孩子自制力的水平!

回答2:

一、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克莱尔·考普认为,自我控制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反映的是个体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协调的能力。

这种能力体现为,在没有外部力量监督的情况下,个体遵守一定的规则行事,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

2-7岁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最佳时期,因为孩子在这段时间里会经历许多成长的关键期,比如秩序敏感期、自主意识敏感期、逻辑思维敏感期、人际关系敏感期等。

同时,这段时间,也是孩子离开父母,走向幼儿园的适应期,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学习、习惯都是将来的基础,这时候对孩子自控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六种方法
二、如何让孩子“等待”。
自控力,主要表现为两种能力,一是放弃,二是忍耐。

我们总觉得诱惑和麻烦来自外部世界,比如好吃得让人忍不住的蛋糕、好玩的玩具、充满诱惑的网络游戏等等,但其实,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我们的思想、欲望和情绪,让我们不能克服内在的冲动。

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先想一下,是哪些想法或者感觉,让你在不情愿的时候做出决定?

我们不妨帮助孩子来做一个意志力的训练:等待。

培养孩子自控力的六种方法
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如何让孩子“等待”:

1、让“等待”成为一种习惯。

这并不难,一日三餐、吃零食、玩游戏都能培养到这个习惯。

比如,父母要给孩子设置一些固定的生活习惯:早上、中午、晚上吃饭时间,每天吃零食时间,每天玩游戏时间......

只有到了某个时间孩子才能做某些事情,不到这个时间,只能“等”。

2、让孩子愿意等待的辅助工具。

等多久呢?孩子可能心里没数,等太久会哭闹,那么,我们如果教会孩子看时间,就会好很多。

当一个孩子学会看表、看日历的时候,时间就变得有“形”。能让孩子看见的和感知到的时间流逝,会让等待变得更有计划性。

3、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要着急答应或者拒绝。

另外呢,在孩子要一件东西或者想要玩游戏的时候,父母并不是只有选择“同意”或者“拒绝”,一样可以用延迟满足,让孩子等待的方法来培养他的自控力。

你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这件东西(或者很想做这件事),但这不在我们计划之中。我答应你,我们商量一下什么时候买,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你是否需要这个东西好吗?然后我们再定下来什么时候给你买。

回答3:

一、目标要具体化

自制力不强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学习问题”,而学习对一个人的未来,又是不可缺少的。 可是电视、网络、吃零食之类的事情对小孩子来讲具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加之大多数父母们在“事后”才发现孩子的自制力差的问题而加以管教,所以就需要父母想办法,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二、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

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又很有限,所以要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感兴趣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三、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

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要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 如果父母对孩子努力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失望,从而放弃手中的事。

四、父母做出自我约束的榜样

孩子是否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父母。 当孩子看到父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也会效仿。 通过家庭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遇到任何问题时会首先约束自己。

五、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

要想让孩子自我约束,必须留给他自由做决定的空间,让他决定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父母只能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在事后和孩子讨论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 这至少能保证一点,即孩子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六、和孩子深入交流

要想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平气和的讨论胜过严格的规定和惩罚。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是非和父母的想法,愿意自觉地约束自己。

七、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有耐心

要想让孩子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在他犯错的时候,父母就不能态度粗暴,应该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自己下决心改正。 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对孩子的任何错误,即使是再小的错误,都应该给予重视,及时地帮助纠正。 可以由全家成员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能让孩子更好地约束自己,自觉地避免错误。

八、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不能放任不管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以后,父母应严格地进行监督。 如果违背了计划,不愿意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出在哪里。 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习惯。

回答4:

发现孩子自制力差父母需要想办法,有耐心进行教育和引导,可以通过几个方面:
1、目标要具体化。把一些长远的目标具体化,增强它们的激励性。
2、丰富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选出一项让孩子坚持下去,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感兴趣的东西又很有限,所以尽量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从中培养孩子的兴趣。
3、努力成为孩子的伙伴。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经常和孩子倾心交谈,要让孩子知道你一直关心他,爱他。,从而使孩子产生做事的积极性。如果父母对孩子努力做的事不闻不问,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失望,放弃手中的事。
4、父母做出自我约束的榜样。孩子是否有自我约束的能力,首先取决于父母。当孩子看到父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也会效仿。通过家庭的熏陶,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5、给孩子自由决定的空间。要想让孩子自我约束,必须留给他自由做决定的空间,让他决定自己的时间如何安排,父母只能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在事后和孩子讨论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这样做孩子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心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6、和孩子深入交流。要想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心平气和的讨论胜过严格的规定和惩罚。这样做是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是非和父母的想法,愿意自觉地约束自己。
7、孩子犯错时父母要有耐心。在孩子犯错时,父母不能态度粗暴,应该心平气和的讲道理,让孩子明白是非,自己下决心改正。这样才能保证孩子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即使是很小的错误,都应该给予重视,及时地帮助纠正。
8、如果孩子不愿意学习,不能放任不管,孩子制定学习计划以后,父母应严格地进行监督。如果违背了计划,不愿意学习,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孩子才能养成自觉约束自己的习惯。

回答5:

父母们口口声声说要尊重孩子,就差拿着个大喇叭去广场上喊口号了,哪怕天天打骂孩子的父母也认同这个理念,可很多父母的口号和行为实际上是对不上号的,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这是因为,他们从骨子里不信任孩子,没有信任的基础,更不要谈尊重。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找不到尊重的路,这条亮瞎眼的光明大道,是自由。你给孩子自由,他获得了尊重,他有了自控力和责任感,他自然而然会去尊重别人,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也是最容易丢失的,不要成为弄丢孩子自由的凶手。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自我控制力的培养,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如要求孩子准时起床、准时就寝,按时饮食,不偏食、挑食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自控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如要求孩子在集体中要遵守集体规则和纪律,不可随心所欲地侵犯别人的利益事等等。成人如长期坚持一贯的要求,不作无原则的迁就,孩子就会逐步学会控制、约束自己。  
  (二)帮助幼儿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时,成人要坚持说理,要让孩子知道"要这样做,不可那样做"的道理,让孩子用这些道理来评价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样他就会以此来约束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比如,已经很晚了,孩子仍坐在电视机前不肯去睡,家长若硬拖他去睡,一定会引起他的情绪对立。可以耐心地对他说:"今晚睡得太晚了,你明天早上起不来,到幼儿园就会迟到,会影响大家,还会使爸爸妈妈迟到"等等。成人坚持这么做,不迁就孩子,又不放弃耐心地说道理,久之就会使孩子渐渐学会评价和判别自己行为的适宜度,增强自我控制力。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幼儿善于模仿,易受感染。因此,成人可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及现实生活的良好榜样去影响孩子,引导他学习别人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的良好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