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公历刚好一年365天,而农历由于一个月的日子只有“29”、“30”,没有“31”,所以一年下来要比正常的365天少很多,几年下来就与最基本的地球公转的日期差太多了,自然也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为了把日期调整回正常的节奏,于是就有了“闰月”一说。当然,“闰月”并不是纯粹的调整日期,古时候人们主要是用来调整节气的。
我国的农历和世界公用的公历不同,世界公用的公历每个月是“30”天、“31”天,只有二月是“29”天、“28”天。而我国的农历根本就没有“31”天。所以一年下来,整体上肯定比正常的一年少了很多天。可是地球的一年时间是按照公转时间来计算的,而不是根据中国的农历来转动的……所以农历如果要符合自然运转的现象,就必须做出调整。
这个调整,就是“闰月”。古人不知道什么叫做“地球公转”,只知道如果没有“闰月”的话,日历就会乱掉,节气就不能够和日历相对应了。然后人们发现四年的时间刚好可以多上一个月的时间,所以也就有了四年润一个月的规定。
关于“闰月”的具体规定,例如闰哪个月,其实并不是规定死的。因为在古时候就曾经多次变动过,例如在西汉时期,人们就简单粗暴地把闰月放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十二月。后来觉得这种设定方式不太好,就又更改了。直到近代,才确定为现在所使用的这种根据“中气”来决定闰月的规定。
综合而言,农历有闰月是因为农历一年的时间比正常的地球公转要少,闰月是为了调整回日期。而公历没有这个方面的问题,所以不需要闰月来调整。
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农历每个月都比公历少一天,3年就是36天,所以要有一个闰月才能赶上公历的月份。
因为公历一年就是365天,农历就不一样了,有一个月29天的,30天的还有31天的一年下来吧就比公历少好多天,所以通过润月来调节气候。
公历是国际上对于日期时间的计算方法,而农历是中国自己对于日期、节气等进行的计算方式,而闰月也是根据特定的节气、日月规律而形成的,公历是没法计算的。
因为公历刚好一年365天,而农历由于一个月的日子只有“29”、“30”,没有“31”,所以一年下来要比正常的365天少很多,几年下来就与最基本的地球公转的日期差太多了,自然也就不符合自然规律了。为了把日期调整回正常的节奏,于是就有了“闰月”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