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项羽

2024-12-16 07:13:37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霸王别姬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南宋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东。”无疑,这是对项羽,尤其是对项羽不肯过江东一事的高度评价。�

项羽,他高傲、他霸气,这是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情怀,这是一代叱咤风云的雄主的豪迈气
概,同时这也是他不肯过乌江的性格原因,曾有人悲哀的说,或许项羽少那么一点霸气,少
那么一点高傲,就能渡过乌江,待他日东山再起,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
的,项羽渡淮后单独领兵作战攻战襄城,虽襄城百姓拼死抵抗,但项羽依然在军事上大获全
胜,后赵地义军陷入秦军重围之中濒临绝境,众人率军前往却因害怕秦军而滞留46日不进,
唯有项羽率军渡河,破釜沉舟,一举解了巨鹿之围。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之际,项羽更是显示
了自己的卓越军事才能,刘邦曾趁项羽在齐地苦战彭城空虚之时,纠合五诸候军共56万人马
,迅速攻占彭城,项羽得知这一消息后,临危不乱,命令其部将继续平定齐地而亲率3万精兵
星夜回城。当时刘邦正陶醉于胜利的喜悦之中,饮酒宴会根本无暇顾及项羽反攻,结果56万
大军在楚军的猛攻下一败涂地,刘邦仅率少数亲信侥幸逃走,他的父亲太公及妻子吕雉全部
作了楚的俘虏。�

如果项羽只是单纯地作为一名战将,无疑是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他临危不乱,行事果断,可
是他却具有不善于用人,轻信多疑的致命弱点,而又不幸地带着这个致命伤坐上了楚军统率
宝座。自古君王将相多疑,像秦始皇、李斯、曹操、朱由检,一个个都整天疑神鬼担心别人
夺取他的皇位、他的地位、他的兵权,项羽当然也如此,因为轻信多疑,盲目听信谣言,范
增因平白无故地受到项羽猜忌而悲愤出走,因为不善用人,难得的良将像韩信、陈平、还有
英布纷纷从项羽的麾下转而投向刘邦。刘邦曾说:“试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性、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兵士,战必胜,攻必取,我
不如韩信。这三人系当今豪杰,我能委心任用,故得天下。项羽只有范增一人,尚不能用,

怪不得为我所灭了!”可见项羽用人不善,轻信多疑之甚,唉,悲哉!�

可是这一点却恰好让刘邦得了益处,若非项羽的不善用人,刘邦何以用韩信得天下?若非项羽
的轻信多疑,陈平所出的反间计又何以施行,若非项羽的妇人之仁,刘邦何以屡次从项羽手
中逃脱。刘邦的成功在于项羽的“成全”,而这又不能是不说是项羽的悲哀,自彭城之战后
,局势曾一度倒向项羽,但最后局势还是倒向了刘邦。我们且不管其中原委,单看刘邦占有
优势之后,却因怯于项羽的赫赫声威而与项羽约定中分天下。有点远见的人,必会疑心哪有
在局势倒向自己之时而不乘胜追击呢?可项羽却偏偏单纯地相信了刘邦, 还如约地送还了彭
城之战中掳获太公与吕雉,一心想东归。试想刘邦何许人也?其身旁的良臣谋士何许人也?

真会给项羽 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果然在领回太公、吕雉之后,就亲率大军,穷追项羽。哼
,可笑!�

所以,即使正如一些人说的如果项羽少一些霸气,少一些高傲,度过了乌江,也未必能东山
再起,虽然他拥有卓越的才能,可是却轻信多疑,妇人之仁,更何况项羽又拥有别人不所有
的残暴,攻襄城之余,项羽屠杀全城,巨鹿一战,秦将章邯已率军投降,可项羽却在新安下
令坑杀20万秦军降卒,入咸阳,又杀秦降王,火烧秦宫室,劫掠妇女宝货。连年的战争百姓
早已不堪重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如此残暴,百姓又怎能信服于他,纵使他有卓
越的才能,纵使他能效仿勾践卧薪尝胆,试想如此 一个出尔反尔的“膘悍祸贼”到了江东,
江东百姓还会真心辅佐他,依然替他出谋划策,他日伺机东山再起吗?“百战疲劳壮士哀,中
原一败事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这首诗一点不错。项羽的霸气,
项羽的高傲,造就了他与其如此,不如不过乌江的决定,与其屈天下,不如惊天动地刎于乌
江,让天地为之动容!�

无疑,在楚汉争霸中项羽是一大输家,但自古不以成败论英雄,更何况是如此一位叱咤风云
、英武盖世、宁折不弯的雄主,他是如此轰轰烈烈,他是如此气壮山河,死前也是如此大义
凛然,司马迁曾赞叹项羽崛起于陇亩之中,三年亡秦,割裂天下,分封王候,政由已出,

霸业不兴,自古未尝有之。�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的傲气和霸气,我钦佩项羽,虽
然他的失败不能不说是自己的悲哀,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

正如历史上的商纣、李隆基、朱由检、项羽同样有着卓越的才能,独到的谋略,类似的经历
,但是项羽又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人,因为他有才有霸气,如此“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
有着可悲的命运,无奈的结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项羽也算是其中

折腰的一位英雄了,却是一位带有浓厚悲壮色彩的失败的英雄,与其让我说他的失败,是因
为他的麻木不仁、他的傲视群雄,他的妇人之仁,不如说他的失败是天之所愿。“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
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3.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李清照《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4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他自身的骄傲,不重用人才,残暴是他的自身原因,刘邦手下人才如云是客观原因。他是一名猛将,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好的统领之才。他的刚愎自用,忌贤妒才使的他手下的能臣,如范增等有报复而不能有所作为。但是他的历史价值是不可磨灭的,在他的率领下,秦朝很快就走到了尽头。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但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他的残暴不仁使得他的部下人心涣散。相比之下,刘邦本身虽然才能平庸,但是他重用人才,他将大小事务分给了三杰管理,使得一切井井有条,也加快了项羽的失败。以古人的思维方式的话,项羽的行为是无可或非的,但是这对他本身也许并不是个最好的结果,毕竟江的另一面是他的天下。那里有他的土地,他的人民,他的梦想。但是残酷的事实让我们力拔山西气盖世的英雄也不得不折腰!

战略思想有问题,指挥错误,且有刚复自用。项羽的败亡是咎由自取,不是天命。
他在失败时曾说:“我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曾败北,隧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项羽的失败无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他自小不懂得熟读诗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所以他不明是非,不分忠逆,听信谗言,排除忠臣,以为只要是凭借武力最终就可得天下,顾身边即使有谋臣,也得不到价值,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而刘邦则能知人善用,很好的听取身边三位谋臣的意见,小心谨慎,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天下。如果要说他的兵败是由于实力不及刘邦,其实非也,那只能说他自身的残暴,自大,不可一世指引着他走向一条失败之路吧!
外因:历史上把项羽和秦始皇作比较,秦始皇统一天下,而项羽背道而行。“ 天下合 久必分,分久必合”,秦朝颠覆后,豪杰峰起,征战多年,每个人身心俱疲,天下统一大势已定,项羽逆天而行正是他失败的主要原因。项羽说是“天亡我”未必有错。
内因:另外一点是性格问题,一个君主可以无勇无谋,但一定要有宽容之心,容人之量,项羽是一个狂妄的人,如何能与人合作。其实这与文人雅士的清高是一回事。文人有才识,项羽有勇有志。所以文人成了徘徊于山水间的灵魂,项羽成为穿梭于尘世的独行侠客,单刀自傲。或许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世俗所污染,最后只能为世俗所报复。

刘邦和项羽的战争是一个成人和孩子们之间的争斗,对于一个孩子人们能尽一切可能地包容他,更何况这是一个大胆的孩子
这一切都注定了他无法成为一个杰出的君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回答2:

一个失败的英雄! 英雄项羽
  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锋刃的湛蓝。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一.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以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是一个富于人性的和人情的伟丈夫,硬汉子。
  二.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爱。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英姿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是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
  三.忠厚豁达的男子汉
  乌江亭长要渡他东去,并说楚地还有十万人,足可以东山再起。项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不忍杀之,以赐公。”项羽的坦率豪爽,气度豁达,忠厚诚实而又善良不忍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宁愿慷慨悲壮地去死,也不愿屈辱惭愧地苟活。正如郑板桥所叹:“相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项羽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他胜得漂亮,败得悲壮;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凶狠残暴,又善良不忍;既刚愎自用又轻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优柔寡断;英勇刚烈的山峦上开放着情意绵绵的花朵;豁达宽厚的海洋中荡漾着几道狭隘滞涩的涟漪。一个真实的人应是多种性格因素的统一,项羽无疑是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它将牢牢地屹立于历史长河中,虽经千年冲蚀,涤荡,依然历久不衰,魅力无穷。
  我们不能单以是否成就了帝业来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而要按他的历史实绩来评价。项羽固然没有成就帝业,但他顺应人民的心愿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统治;又自刎而死,结束了内战,使汉统一了全国。这在客观上不能不说他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功臣。项羽是一座金铸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历史的战车上,供后人瞻仰。
http://www.baidu.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CF%EE%D3%F0%

回答3:

项羽是一位超群的军事统帅。他能征善战,战场上豪气盖世,叱吒风云。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汉高祖进入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成,救荥阳,夺成皋,一生大战数十次,多获胜利。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

然而,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秦朝灭亡后,他自称霸王,忙于分封诸侯,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他行为残暴,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入关后,火烧秦宫,大火三月不息。他烧杀虏掠的暴行,违背了人民的意志,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缺乏远见,不争取同盟。又妒贤嫉能,不能用人,招致众叛亲离,军心涣散。军事上,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刚愎自用,不纳良言。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所以,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