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时代,骑兵是足以决定交战胜负的重要力量。骑兵高速前进带来的冲击力,是对步兵的最大威胁,其次则是骑兵的高机动性。随着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应用,在历史上逐步加强。简而言之,这两项技术发明确保了骑兵高速前进下的巨大动能。一支缺乏训练的步兵部队在直接面对这样的冲锋时,很容易因恐惧而一触即溃。待步兵的阵型被冲散之后,骑兵便可以利用其机动性乘胜追击、斩杀那些来不及逃避的步兵。因此,步兵要想防止阵型被破坏,应该从限制骑兵的冲锋和机动性两方面着手。简单来说,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建立密集方阵、利用长柄武器、设置障碍工事。
△著名的马其顿方阵先说密集方阵。方阵的设置可以防止己方步兵孤立,紧实的人墙能够有效减弱骑兵的冲击力。此外,由于方阵带来的人数优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士兵的恐慌情绪。人类军事史上,方阵的使用非常悠久。从古代的苏美尔到巴比伦,再到希腊人和罗马人,都曾使用过方阵战术。中世纪时的日耳曼蛮族所用的盾墙战术,则取代罗马军团成为西欧地区步兵的主流风格。此外,英法百年战争中,英法两军还先后采用了用下马骑士掩护己方弓弩手的战术。近代开始后,受瑞士风格影响的方阵,更是在欧洲各地,大行其道。
△罗马人在对抗骑兵时 同样会使用方阵再说长柄武器。利用长矛、长戟等长兵器在攻击距离上的优势,可以在敌方骑兵接近之前先对骑手或战马造成伤害,从而使骑兵的冲击力减弱。手持长兵器的重步兵在防御上拥有对骑兵的先天优势。在1066年的斯坦福桥之战中,挪威国王哈拉尔三世便下令前排的挪威士兵,将他们的长矛插在地上、矛尖朝着斜上方,利用长矛防止英格兰骑兵的突击。后来的弗兰德斯人与苏格兰人,也纷纷增加长矛的长度,对抗冲击力越来越强的骑兵。
△多纳赫之战中的瑞士方阵15世纪时,著名的瑞士步兵则使用长枪对抗骑兵。瑞士人的长枪方阵,不仅帮助他们赢得了1477年的南锡战役、杀死了劲敌勃艮第公爵查理。也帮助他们在1499年的多纳赫之战中击败了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随着火枪的使用,长矛方阵也得以改良。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便结合其实战经验,提出了将火枪手和长矛手混编的方案。正如他在《用兵之道》中所说:在6000名步兵中间,我将布置3000名持盾步兵、2000名长枪手和1000名火绳枪手。16世纪的西班牙人,同样采用了火枪手和长矛手混编的方式,增强方阵抵抗骑兵的效能。著名的西班牙方阵也为西班牙奠定欧陆霸权,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混编长矛与火枪的手法,更是在一个多世纪里,启发了欧陆各地的军事改革家
△正在对抗法国骑兵的西班牙方阵步兵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设置障碍工事。通过在己方阵前修建栅栏、挖掘壕沟、设置拒马和木桩等手段,可以强化正面防御,防止敌军骑兵的正面冲锋。己方的轻步兵也可以利用这些防御工事的掩护向骑兵射击、压制骑兵的攻势。比如1503年的塞里格诺拉战役,让步兵挖掘壕沟来阻挡法国骑士的致命冲锋。1575年的长篠之战,织田-德川联军也是利用战前修建的栅栏成功抵挡了武田骑兵的冲击。两者都结合铁炮的远程火力,压制了对手的骑兵。
△长篠之战中障碍工事对骑兵的巨大限制为了使防御工事的效果最大化,很多统帅还特意选择战场。尽可能避免在开阔平坦的地区与骑兵交战,而应选择森林、山地等地形条件较复杂,在不适于骑兵冲锋的地形布置防御。胡斯战争中,由波西米亚人所使用的车阵,则属于一类较为特殊的防御工事。胡斯派名将扬杰士卡,为弥补胡斯派军队缺少高质量骑兵的不足,利用大车在己方部队外围构建防御阵地。他们还会在车阵外挖掘一圈壕沟。每一辆大车都会配置6-8名长枪手、4-8名弓弩手和2名火枪手。这种远近结合的配置也有助于削弱骑兵的冲击力。
△胡斯人的车阵当然,上述三种措施,如果不遵照一定的原则,也并不会一直奏效。对步兵一方的统帅来说,以下三点至关重要:保证纪律严明和阵型完整,切勿轻易破坏阵型、贸然出击。英格兰人之所以在1066年黑斯廷斯之战中战败,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步兵多次受到诺曼骑兵引诱脱离阵线、从而给了诺曼人突破阵线的可乘之机。保护正面的同时兼顾侧面和后方,在防御时尽量不留死角。众所周知,侧翼和后方是步兵方阵防御较为薄弱的部分,骑兵很容易从这两边乘虚而入,因此需要尽可能在多方面防备。保持远程火力输出,以弓弩等投射武器杀伤敌方骑兵、以此进行威慑。相对来说,轻步兵的射击速率和射击稳定性都高于骑射手,能在敌方骑兵接近前就造成杀伤,百年战争时期的英格兰长弓手正是最好的典型。总而言之,步兵要想在与骑兵的对抗中赢得胜利,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方能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