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激发员工潜能
一、尊重你的员工,关心你的员工,肯定他的价值
没有人生来就犯贱的,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为他行,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受尊重也是人类生存条件中的重要一条,不管他学历高低,不管他出身多高贵还是多贫贱(大多数打工者都是出身寒门才要去打工的,他们不一定素质差,而是家庭环境和出身背景不如别人罢工了),他们也是最脆弱最所受到伤害的,所以他们常会让你头痛,最不听话,那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无可厚非。就象是长得很丑的女孩子一样,她们总喜欢尖叫,因为她们怕自己长不好,没人注意她,怕人忽略她们的存在,帮而用尖叫让别人注意到她,好象在说“我在这呢”一样,你不能对他们这种行为给予批评或是嘲笑,要是那样你的管理会更糟糕,他们就算会被开除也会让你头痛个没完。你要做的就是肯定他,帮助他,在他出现工作错误时,他们最怕的,怕的要死,怕被骂,怕失去工作,你要引导他,说没事,这次错了,我会争取跟老板说,不追究,但是下次你可千万别再出错了,不然我不好交待,这时你的员工就会非常感激,切不可大骂,有的管理者最喜欢大骂,好象不骂几句就没人知道他是“长官”似的,结果在他骂员工时,他一样被老板大骂,因为他的员工没办法做好事情,老板当然骂他。有时员工的生活有些小问题时,哪怕你没有帮他,只是做表面文章一样地长吁两句,表示你很在乎他的情况,很关心他的样子,会很让他感动的。我就有过,当然有个员工跟她老公离吵架要离婚,她上班时总出错,我看这人平时不错的,就问她怎么啦,她没说,有点委屈状,我想可能是生活或是感情上有点问题,我再说了一句:你不该是这种状态吧?象你这样善良的女孩子难道会有人忍心伤害你不成“,她眼泪马上串串下落终于说出来了,好了,知道症状好下药,我跟她说了几句他老公真不懂得关心之类让她平静下来后又说:”话又说回来,谁家没有吵几句的,也许是你老公也有不顺心的事,而你没发现他才故意气你的,男人有时也是孩子一样,你要多哄哄他,一家人,哪还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之类的,结果她什么事都没有了,那个员工后面从没出现过半次的错误,用她说的话就是管理者也真不容易啊,年纪不大,可是负责的事却那么多,我们不该再让你操心了。
日本人是出了名的工作狂,松下公司就有一名员工上班时间睡觉,这在日本是难以被人接受的,正当主管骂他时刚好被董事长松下幸之助看到了,问明情况后松下幸之助说了几句主管,不要骂,还很理解地样说也许这位员工睡觉有他自己的理由,也许他是太累了,也许他是在想什么办法能让工作完成而又不用自己工作的方法呢!这名员工也许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后来他对松下公司的贡献谁人能有啊。所以你的员工你要充分肯定他,让他有种被尊重,被肯定,被关心的感觉,他会很感动,以后不用你管,他会很心疼地为你着想的,尽量不让你这个管理者难过。
二、适当的语言激励有时比金钱的奖励要更好
打工者是为了钱而来,但是他们不会单纯地为了钱而什么都可以牺牲的,我们不就是这样吗?要是上司总找自己的麻烦,或是污辱人,谁还给他干活?就是饿死我也是不干的,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们一样是人,也一样是这样想的,当他们工作有点出色时,你可以适当给他奖励一点物质上的,但不要总是那样,以我们以前的公司看,嘉奖一次也就只有7元钱,他们不太在乎这个的。我以前刚到一家台资企业时,公司乱得不得了,车间主管几乎没办法管了,要走人,我到车间外从玻璃窗往里看,呆一会儿有位员工看到了,赶快把他的原来堆得乱七八糟的产品堆得整齐一点,同时拿起扫把把周围扫干净,这时我装做刚进的样子去看了看,到那位员工身边时我故意大声地表扬他,说这不是做得很好吗?这台机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能做得这么好,我相信别人一定也能做到,“说完就走了,第二天,车间主管不走了,他服了,因为第二天,每台机都干干净净的。员工主动自觉了。故意扩大表扬员工的优点会让他真正优秀起来,别人还会学样的。谁不希望得到上司的肯定关注???
三、告诉他们,他们是最好的,他们不是永远打工的料子,他们以后会是大老板
可以跟你员工说:”你们是最棒的,虽然平常有点不足,可是谁没有呢?只要下次不再出现就好了嘛!“”表面上看你们是在打工,而这正是为你们以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啊,试想,在打工的时候,不但可以积累原始创业资金,还可以在这学到很 企业要发展,领导者就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和保留高意愿、高能力的优秀员工。薪水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多别处学不到的技术,管理经验,今后在自己开公司时正好派上用场,有很多没打过工的人,在自己要创业时才后悔自己为什么以前没去打工学点东西呢!临时要开公司了,有的老板还故意以客户的身份到别人公司去偷看别人的制作工艺,技术,连以前的华人首富李嘉诚还以一张旅游签证到意大利去偷学做塑料花技术呢?你们现在不但有收入又能学东西该是好好珍惜才对。“这样你的员工就很容易接受你的指令并更好达成。
四、帮助员工实现个人目标。
员工是组成企业的细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员工个人成长发展,就不会有未来腾飞的企业。工作中要把公司发展的目标与企业员工的个人成长目标结合起来,在帮助员工不断发展逐步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促进公司的飞速发展。
其实大多数员工希望自己能将工作干得更好,使自己更具能力,但是,如果他们感到这种较高的希望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话,可能产生的不是动力,而是抵触情绪。管理者应该帮助他们建立超越自我需求的个人工作目标,并把这一目标达成一致。如果管理者能在工作中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对公司是何等重要,他们每一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公司的发展,让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是公司的一员,那么,就能激励员工们自己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五、把“情”融入管理中。
在企业里,管理的对象是人,但是管人的目的不是把人的手脚捆住,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人都有感情,在管理中执行铁的制度的同时,要体现情感,融进爱,这样的管理才能管到员工的心里去,才能使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才能使管理发挥最好效能。
“爱你的员工吧,员工才会加倍地爱你的企业”。这是国外致力于企业管理者的忠告。这一管理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实践使他们懂得,没有什么比关心员工、爱护员工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了。
六、放下架子忘记自己的身份。
管理者,不要认为什么事就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手下员工。要忘记自己的领导身份,用平和的心态与下属沟通,并能对有能力的员工大胆授权。授权的意义就是鼓励和信任。
一个不摆架子的领导者,必定能够使手下员工之间各睦友爱、激发劳动积极性。任何一个组织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需要提高劳动效率,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样,员工希望通过企业效益来获得更多的报酬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关键是领导者应该怎样去统一大家的认识,共同实现大目标。
今天的员工需要更多。他们在考量所在的工作环境,看看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是否能参与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自己能否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过去那种只关心短期结果、命令控制型的领导力,就需要被重新修正和改变,今日的领导力采取的是参与度更高的形式,关注长期发展成效,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当前很多组织使用的日常管理方法将发生变化。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员工并未从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且这种管理模式正在使员工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指令监督让人用手工作,技能培训让人用脑工作,职业规划让人用心工作,家庭和谐让人用情工作,职业定锚让人用魂工作。”所以最后一句就是---想长久的留住员工,更重要的是留住员工的心,让员工用心、用魂来工作。
股权激励:点燃员工激情的“稀缺品”
--------------------------------------------------------------------------------
【小 中 大】
--------------------------------------------------------------------------------
博锐管理在线 ,2009年7月6日,作者:王俊强
——谈非上市公司如何做股权激励(本文来自:博锐)
股权激励不是上市公司的专利,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权激励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本文来自:博锐)
不上市的华为,凭借员工持股所迸发出的韧劲和激情,演绎了令人称道的“土狼传奇”。而离职的创业元老因股权分配问题而状告“老东家”,则引发了“土狼”的疑惑和骚动,华为又一度陷入“股权风波”。一石激起千层浪,自此,股权激励,尤其是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是非功过成为舆论争执的热点话题。(本文来自:博锐)
那么,对于非上市公司来说,股权激励的意义何在?操作中需掌握哪些步骤?又需注意规避哪些误区呢?(本文来自:博锐)
解题:财散人聚,财聚人散(本文来自:博锐)
在人们的记忆中,股权激励尽管诱惑力十足,但它却是一把充满杀伤力的双刃剑。从实施案例来看,股权激励的推行时刻伴随着来自企业的疑虑和来自社会的争议。如果排斥股权激励,必将影响到企业核心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而实行股权激励,倘若操作不当,又容易抬高人力成本,出现分配不公、股权纠纷等新问题。股博权激锐励:管点燃理员工在激情线的“稀缺品”。
年薪一元,却可以获得逾千万的财富,这是“一元CEO”带给人们的谜团,也是股权期权吸引人们视线的关键原因之一。百度上市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作为非上市公司,尽管不能分享资本市场的盛宴,但依然可以借助于股权激励点燃员工的工作激情,加快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步伐。(本文来自:博锐)
成功推行股权激励,其关键之处在于能够产生财散人聚的积极效用,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归结起来,股权激励对于企业而言,有以下几方面的深远意义:(本文来自:博锐)
其一,有利于端正员工的工作心态,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雇员到股东,从代理人到合伙人,这是员工身份的质变,而身份的质变必然带来工作心态的改变。过去是为老板打工,现在自己成了企业的“小老板”。工作心态的改变定然会促使“小老板”更加关心企业的经营状况,也会极力抵制一切损害企业利益的不良行为。(本文来自:博锐)
其二,规避员工的短期行为,维持企业战略的连贯性。据调查,“缺乏安全感”是导致人才流失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员工的行为产生了短期性,进而危及企业的长期利益。而股权授予协议书的签署,表达了老板与员工长期合作的共同心愿,这也是对企业战略顺利推进的一种长期保障。(本文来自:博锐)
其三,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为企业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对于员工来说,其身价不仅取决于固定工资的高低,更取决于其所拥有的股权或期权的数量和价值。另外,拥有股权或期权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筹码。所以,吸引和保留高层次人才,股权激励不可或缺。(本文来自:博锐)
其四,降低即期成本支出,为企业顺利过冬储备能量。金融危机的侵袭使企业对每一分现金的支出都表现得格外谨慎,尽管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但在金融危机中,捉襟见肘的企业也体会到员工有点“贵得用不起”。股权激励,作为固定薪酬支付的部分替代,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本文来自:博锐)
概而言之,作为一种长效激励工具,股权所迸发的持续激情是工资、提成和奖金等短期激励工具所无法比拟的。鉴于此,股权激励受到越来越多非上市公司的追捧和青睐。(本文来自:博锐)
操作:散财有“道”亦有“术”(本文来自:博锐)
对于大股东而言,股权激励是一种“散财”行为。散得好,财散人聚;散不好,财散人散。相比上市公司而言,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供参照,其复杂程度、棘手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下面笔者以一家曾为其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为例,来阐述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道”与“术”。(本文来自:博锐)
案例背景:受人才流失之困,渴望股权激励(本文来自:博锐)
S公司是北京一家大型自主研发企业,近年来市场一片大好,公司转入高成长期。但令大股东担忧的是,团队的工作士气开始有下降的征兆,高层次人才流失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为扭转员工的工作心态,保留核心骨干员工,公司尝试推行股权激励计划。(本文来自:博锐)
谈到股权激励的构想,S公司表达了这样几点期望:第一,合理确定每位员工的股权授予数量,避免分配不公;第二,合理确定股价,确保激励对象能按个人实际付出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第三,确定适合公司的激励方式,既操作简单又有激励效果;第四,合理确定激励周期,既不使员工觉得遥不可及,又要规避一些员工的短期行为。(本文来自:博锐)
另外,S公司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担忧,比如,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时候实施股权激励,时机合适吗?授予股权后,员工不努力工作怎么办?员工中途离职,股权收益如何结算?员工对股权不感兴趣,怎么办?(本文来自:博锐)
解决方案:在系统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激励、分步推进(本文来自:博锐)
尽职调查后,笔者所在团队发现,S公司目前采用的是“拍脑袋”式的薪酬激励方式,没有科学的依据,激励机制缺乏公平性和竞争性,也没有长期留人手段。这是导致士气低落、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为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对S公司的治理结构、所处的发展阶段、战略规划、企业文化、薪酬结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拟定了系统的股权激励方案。其关键点如下:(本文来自:博锐)
第一步,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确定激励对象范围。(本文来自:博锐)
全员持股尽管在美国非常流行,但在中国并不适用,用在中国的非上市公司身上更不妥当。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无原则地扩大激励对象范围是产生股权纠纷的根源所在。所以,确认激励资格,应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予以考察。(本文来自:博锐)
从人力资本附加值来看,激励对象应该能够对公司未来的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毕竟着眼于未来是股权激励的根本。从历史贡献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对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增长或管理能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因为尊重历史贡献,是避免出现内部争议风波的基础。从难以取代程度来看,激励对象应该包括那些掌握核心商业机密和专有技术的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关注难以取代程度,是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现实需要。(本文来自:博锐)
根据以上原则,我们将S公司的激励对象分成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核心层,为公司的战略决策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3%;第二层面是经营层,为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位的管理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0%;第三层面是骨干层,为特殊人力资本持有者,人数约占员工总数的15%。(本文来自:博锐)
第二步,进行人力资本价值评估,结合公司业绩和个人业绩的实现情况,综合确定激励力度。(本文来自:博锐)
激励人还是激励人所在的岗位?这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以为,解答“对人还是对岗”这个难题,需要上升到企业的发展阶段及面临的管理主题这个层面来考察。(本文来自:博锐)
对于处在成长期的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式尚不固定,兼岗、轮岗现象非常普遍,很难用一个固化的岗位说明书来界定员工的工作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岗位价值不应该成为确定股权激励力度的依据。对于处在成熟期的企业来说,其业务模式趋于固化,员工的能力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的岗位,“统一、规范、有序”成为企业的管理主题。此时,进行基于岗位价值的评估对于确定股权激励力度来说非常重要。鉴于S公司尚处在成长期,我们以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为依据来确定员工的初始激励力度。结合S公司的实际情况,在评定人力资本价值时,我们重点考虑了激励对象的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大因素。(本文来自:博锐)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对人激励还是对岗激励,固化激励额度的作法都是不妥当的。为此,我们引入了股权激励的考核机制,并且将考核分为公司绩效、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对于层面比较高的员工,强化对公司绩效的考核;对于层面稍低的员工,强化对个人绩效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S、A、B、C、D五个等级,按考核等级确定最终激励额度,依次为1.2倍、1.1倍、1.0倍、0.8倍、0倍。(本文来自:博锐)
第三步,按激励层面确定激励方式。(本文来自:博锐)
激励效果不仅取决于激励总额,还取决于激励方式。确定激励方式,应综合考虑员工的人力资本附加值、敬业度、员工出资意愿等方面。结合S公司的实际情况,相应的激励方式如下:(本文来自:博锐)
对于附加值高且忠诚度高的员工,采用实股激励,以使员工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参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用于股权激励的股本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结合S公司的股本结构及激励期内预期业务增长情况,我们建议用于实股激励的股本数量为500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5%)。个人授予量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予以确定,即个人授予量=500万股×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本文来自:博锐)
对于不愿出资的员工,采用分红权激励和期权激励,以提升员工参与股权激励的积极性。分红权数量取决于激励对象的人力资本价值及激励期的每股分红额,即个人获授分红权数量=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每股分红额。期权授予量取决于人力资本价值及激励期内的股价增长情况,即个人获授期权数量=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每股价差收益。(本文来自:博锐)
第四步,按企业战略确定股价增长机制。(本文来自:博锐)
股权激励之所以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激励对象能够通过自身的工作努力影响激励成果的大小和实现概率。选取恰当的激励标的物,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本文来自:博锐)
确定激励标的物,应综合考虑这样四个因素:第一,激励标的物必须与公司的价值增长相一致;第二,激励标的物的价值评定应该是明确且令人信服的;第三,激励标的物的数值应该是员工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影响的;第四,公开激励标的物时应不至于泄露公司的财务机密,这一条对非上市公司而言非常重要。(本文来自:博锐)
对照上述标准,结合S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及财务管理现状,我们选取了销售额这一增长类指标作为股价变动的标的物。考虑到销售额增长率与净利润或净资产的增长率并非一一对应,结合S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我们将股价增长率确定为销售额增长率的60%(可由董事会根据当期实际经营情况予以适当调整)。举例说,如果目标年度销售额相对于基期销售额的增长率为50%,则股价增长率为30%。(本文来自:博锐)
第五步,综合企业的战略规划期、员工的心理预期、工作性质确定激励周期。(本文来自:博锐)
若要产生长期激励效用,股权激励必须分阶段来推进,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激情能够得以延续。划分激励时段,可参照企业的战略规划期、员工的心理预期、工作性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确定。(本文来自:博锐)
一方面,作为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激励工具,股权激励的周期应与企业的战略规划期相匹配。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旨在通过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来赢取员工的忠诚,过长的激励周期会弱化激励效果,无法调动员工的参与欲望,但过短的激励周期也会使一部分员工萌生投机念头。最后,企业之所以采用股权激励,也是因为某些岗位的工作成果无法在短期内呈现出来,所以股权激励的周期设置还应考虑激励对象的工作性质。(本文来自:博锐)
根据S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股权激励的授予期设为3年,按3:3:4的比例,每年1次,分3次授予完毕,同期股权的解锁及期权的兑现亦分3年期实施,这样,一项股权激励计划的全部完成就会延续6年。之所以设成循环机制,其原因在于,在激励的同时施加必要的约束——员工中途任何时刻想离开企业,都会觉得有些遗憾,以此增加其离职成本,强化长期留人的效用。(本文来自:博锐)
第六步,签署授予协议,细化退出机制,避免法律纠纷。(本文来自:博锐)
为规避法律纠纷,在推行股权激励方案前应事先明确退出机制。参照《劳动合同法》,结合研发型企业的工作特点,S公司可从三个方面界定退出办法:(本文来自:博锐)
其一,对于合同期满、法定退休等正常的离职情况,已实现的激励成果归激励对象所有,未实现部分则由企业收回。若激励对象离开企业后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则未实现部分也可予以保留,以激励其能继续关注公司的发展。(本文来自:博锐)
其二,对于辞职、辞退等非正常退出情况,除了未实现部分自动作废之外,已实现部分的收益可适度打折处理。(本文来自:博锐)
其三,对于只出勤不出力的情况,退出办法规定,若激励对象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则激励资格自动取消,即默认此激励对象不是公司所需的人力资本,当然没有资格获取人力资本收益。(本文来自:博锐)
在确定股权激励方案后,与激励对象签署股权授予协议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是股权激励正式实施的标志,也是对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界定。(本文来自:博锐)
警示:将股权激励打造成“稀缺品”(本文来自:博锐)
作为一个备受争议的激励工具,股权激励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这也是股权激励让人又爱又恨的根源所在。回顾股权激励失败案例的教训,其关键还在于企业没有领会股权激励的灵魂。对于企业来说,要想使股权激励发挥拉动企业绩效的激励魔力,必须想方设法把股权激励打造成一种“稀缺品”,而千万不能成为员工的一项福利。(本文来自:博锐)
其一,莫把股权激励做成“股权奖励”。股权激励不等于“股权奖励”,失去行为调控能力的所谓奖励是对激励基金的一种浪费。“奖励”强调公平,而“激励”更注重效率。员工的职位高低和历史贡献大小是“奖励”的依据,但不是“激励”的依据。“奖励”着眼于过去,致力于营造公平、和谐的企业氛围;“激励”着眼于未来,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如果将“股权激励”做成“股权奖励”,那么监督人缺位的激励对象就会躺在低效的温床上熟睡,这无疑会严重侵蚀其他股东的利益。(本文来自:博锐)
其二,把股权激励提升到企业经营的高度。“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这是牛根生的人生信条之一。而牛根生所指的“德”,就是他所说的“我相信,财聚人散,财散人聚”。“让员工51%给自己干”,这是牛根生的管理心得,也是蒙牛迅速崛起的一大秘笈。在蒙牛的成长过程中,股权激励的激励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来自:博锐)
阿里巴巴,作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崛起的背后,是阿里巴巴分散的股权对经营团队积极性的拉动。马云对股权激励的认识深度是很多企业家所望尘莫及的。在谈及股权激励的作用时,马云如是说,“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以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本文来自:博锐)
作为大股东的一种散财行为,股权激励是企业家博大胸襟的一种展现。从这个角度来讲,成功推进股权激励,不仅是对企业家管理能力的挑战,更是对其心胸开阔度的考验。(本文来自:博锐)
其三,正面宣传激励方案,积极引导激励对象。作为支撑企业战略实现的长效激励工具,股权激励的根本之处在于能够实现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捆绑。从这个角度来讲,股权激励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激励对象对激励方案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所以,在方案制订的各个阶段都应充分听取激励对象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做出的方案才合他们的“胃口”。 (本文来自:博锐)
从规避纠纷的角度来看,在推行激励方案前,对激励目的、方案设计原则、方案关键点、激励对象的权利和义务等予以进一步明确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出于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现实需要,对激励股本、个人激励数量等财务数据进行保密也是明智的选择。(本文来自:博锐)
知识经济时代,建立“以能为本、按知分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参与剩余索取权的进程,乃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势所趋。作为实现人力资源资本化的有效途径,股权激励成为越来越多非上市公司激励核心人才的战略举措。鉴于股权激励的两面性,要规避“财散人散”的悲剧发生,尚需悟股权激励之“道”、通股权激励之“术”。
您能想到这个问题,说明您是做这一个领域的或最近看过书或参加过管理培训吧。最佳答案,给我吧。我要说的如下:
第一步:要激励员工,也就是影响员工,首先你要确认他是否认可您的成绩或声望,如果不能,这就是第一步,否则您对他所施加的任何影响只会带来反感。最捷径的办法就是谈话并满足他们N多需要中最简单的需要,然后利用任何一点机会你要捧员工一次。(上善若水)
第二步:激励这句话是目的性很强的,在实施这一动作前,您首先要搞清楚员工真实的利益需求所在和认可需求所在。只有行为在最恰当的真实一点,激励才有效,否则只是样子货,而不是真正的管理行为。
第三步:算算自己可以承担的成本和可以设计的方案选择,结合员工们的需求和公司的利益,拟订合理的激励方案并实施。
第四步:因为您首先是在第一步的前提下,按步骤做激励,因为在行为激励之前您已经有了一顶的群众心理基础,在具体行为后,您将收心。从读心者成为收割者。不过再之后何去何从,完善就看您自己了。
做到员工满意,首先让老板您自己满意, 绩效+奖金+提成=员工满意度
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的效果。
把自己的员工当做自己的朋友,员工有需求的时候,老板要为员工办实事,以德服人,让员工从心里尊重你,为你卖命。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