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职业技术教育
英国的工业革命始于1769年瓦特蒸汽机的发明,首先在棉纺和煤铁的生产方面取得进展,从而带动了机械制造业及其他如造船、采矿、冶炼等工业部门的发展。在苏格兰,很早就创办了机械工人学院。到19世纪20年代,像格拉斯哥、曼彻斯特、里兹、伦敦等城市也已陆续办起机械工人学院。这些学校的办学目的是对工匠和熟练工人进行科技教育,课程大多数在业余进行。到1850年,苏格兰已有600所文化和机械工人学院,共有学生10万名。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这些学校已名不符实,因为大量白领职员怀着不同的兴趣和目的来到这类学校学习,到19世纪末这类学校陆续变成了技术学院。19世纪后期英国的自然科学、实用科学和工程学已处于劣势。在1827年伦敦大学创办以前,当时惟一的两所大学,牛津和剑桥,深受宗教束缚,其课程设置死抱住古典学科,忽视理论,与社会需要脱节。19世纪后50年,美国、德国崛起,世界资本主义竞争加剧。美国流水装配线、电气化,均早于英国;德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到1913年规模超过英国一倍。面对上述形势,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大学教育需要有新发展,不仅数量要增多、规模要扩大,而且教学内容要对口,学制要灵活。19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大学正是按照这样的方向改革的,这要归功于纽曼、斯宾塞、赫胥黎、派铁生等开展的两场大辩论:真正的知识是通用知识(liberal knowledge)还是专业职业性知识(professional knowledge)。辩论的意义在于:提高并确立理科在大学中的地位;大学不单是理论教学,而且是科研的中心。这两点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体现了现代化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期望。这次辩论将伦敦大学建立以来的大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推向了新的高度。另一更直接的刺激是由于在1867年巴黎举行的欧洲博览会上,英国的技术优势被德国夺去。出席博览会的纳塞兄弟回里兹后在一封公开信中说:“其主要原因,我们相信是在于他们极大注意了对各种制品做出科学的改进,以及政府为工人和雇员而设立良好的科学技术教育体系。在所有主要制造业中心都建立了培训青年工人的学校,以极低收费,有些甚至免费提供科技教育。”信中纳塞兄弟提出了建立工业技术学校及纺织设计学校的计划,从而导致了约克郡理工学院的建立,并于1904年成为独立的里兹大学。而且在英国也出现了一批热心办大学的工业家,他们为新大学的创立提供了资金。19世纪后半叶大批新型大学在英格兰北部及威尔士涌现。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科技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使英国高等教育的学生成分发生了变化。过去上大学的主要是上层阶级,其他阶级的子弟只能接受科技教育,读技术学院。1914年以后,中产阶级的下层及其子女都能上大学了。战争期间,国家全力以赴发展“生存科学”,即工程、燃料技术、航空、纺织、冶金、炸药化学、物理学以及农业、水产、营养、土壤、海洋生物等学科。各大学都加强了应用科技的教学和研究。1918年大战结束后,这方面的研究得到继续和加强。1935年科学工业研究部报告表明,工业界对这方面科研的投入增加了40%。全国对科技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统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20世纪后期,原苏联卫星上天,核工业、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战后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由于种种原因,英国的发展速度赶不上美国、日本、德国,但是也是在不断改革、追赶。首先是提高科技教育的地位,英国在战后50年中跨了三大步:①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将一部分条件好的技术学院改为高级技术学院并划归中央。②《1956年白皮书》调整了技术教育的结构,把工艺技术一直到技术学位划分等级,规定了11所高级技术学院为技术教育的最高层次,其中10所高级技术学院根据《罗宾斯报告》的建议,于10年后升格为大学。这就使学员在技术教育范畴内也能拿到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并由此形成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双轨制。③20世纪80年代末双轨制结束,40多所以应用技术为重点的多科技术学院正式升格为大学,与牛津、剑桥等平起平坐,这样就使技术教育与传统大学教育一样拥有颁发各级学位证书的资格,成为英国高等教育史上重要的里程碑。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纲领性作用的正是《罗宾斯报告》。《罗宾斯报告》明确了英国高等教育的目标不再是过去那种为培养传教士、法官、律师和医学,或为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培养人们在竞争中求生存所需要的特殊技术和才能,为了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高等教育不仅要产生专家,还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修养。在这之前,对高等教育的界定仅限于大学教育。罗宾斯委员会把英国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了集中的阐述,使高等教育的含义得到明确:它不只是指大学,并包含了继续教育中的高级科技教育等所有中学后的教育,它也不只是正规学士、硕士、博士课程,它还包括非正规的业余证书课程。这样才能全面地、多层次地、多样化地发展高等教育。其次是国家制定统一的专业证书标准及其与普通学历的关系。过去英国民间专营考试证书的机构很多,但标准不一,并且职业技术的专业证书和普通学历证书互不沟通,在人们重学历轻专业合格证书的情况下,优秀人才大多流向普通学历的学习,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提高。为此,国家按照企业生产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制定了由低级向高级逐级攀登的五级国家专业资格证书标准(NVQ)。并且规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拿到三级证书者可直升大学。
再者就是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继续保持“三明治”的办学特色。从高级技术学院时代起,学校就有了“三明治”学制。这种第一学年在学校打基础、第二学年到企业顶班实习、第三学年回学校深入学习获取学位的学制,使理论与实践得到很好的统一,是传统学制所不能比拟的,也是技术学院的最大特色。在技术学院升格为大学以后仍保留了这一办学特色,由此吸引了众多的企业介入教育事业,为学校与企业人才双向流通打开了渠道。英国的教育基本上是“国营”的,100多所大学中只有一所是私立的。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一方面用立法手段,另一方面则大量使用经济手段来管理教育。近年来,英国政府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试用“代金券”制度。十六岁左右的中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得到一张代金券,用这张代金券就可以“购买”使自已达到国家二级专业资格证书的机会,一张代金券至少代表1000英镑,用它可以支付培训费。把学费以代金券形式发给学生,给学生以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权利,吸引不到学生的专业和学校就意味着没有经费,学校不改进工作就只好关门。为鼓励青年人不断上进,国家还有意拉开工资档次,在培训中每上升一级,就意味着工资的跳跃。
三、启示
英国政府下大力气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地位,为此进行了体制上的不断改革,使英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长期以来,人们崇拜大学教育,轻视劳动技术教育,优秀人才只有进大学才算是正途;职业技术教育似乎只是为那些准备当工人或低级技术员的人而设立的;但是今天职业技术教育已取得与大学教育同等的地位,而且开辟了互相融合、互相贯通的途径。另一方面把职业技术教育渗透到整个教育体系,使每个学段都注意了职业技术教育。义务教育阶段(16岁前),技术课是学生的必修课。16岁后分流,一部分选择几门课进一步加深认识,通过高级水平考试,从而获得进大学的资格;另一部分则以各种方式实行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先上职业技术班(校)取得合格证书,然后就业;有的先找到工作,由单位选送读职教班,提高业务水平,获得合格证书。在大学以外的职业教育学院里即设有中专水平的班,也设有大学水平甚至硕士水平的班,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培训、考试、颁发相应的证书。近年来英国经济萧条,许多企业大批裁员,失业率大增。英国政府大力鼓励失业人员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便转业,或使其在经济恢复后再就业时更有竞争力。因此不管是经济繁荣发展时期,还是萧条停滞时期,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处于兴旺的状态。综观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史,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必须首先改变人们的观念,必须改变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各项变革中体现中国的职教特色,如何吸取有用的外国经验,这正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目的所在。
尽管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从英国的教育体系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职业教育还未被纳入主流教育,高等教育以大学教育为主,重视理论教学和人文研究。1966年,工党政府发表了《关于职业技术学院(又译为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学院的计划》的白皮书:—正式将职业技术学院纳入与传统大学平行的高等教育体系,与普通学历教育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以后的几十年是英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时期。实行全日制,半日制、夜间制、函授制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提供多级水平的学历文凭课程和职业资格课程,文凭考试和职业证书可以互相兼容。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职业教育培养了大批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并形成完善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前职业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出现了“新职业主义”观,其目标是“构建和巩固一个针对全体青年的全新的职业教育体系”。新职业主义主张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融会贯通,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并提出建立两年制基础学位制度的思路。两年制基础学位制度是一个开放式学习制度,其课程修业年限为2年(240学分),学生可以选择全日制2年完成,也可以选择业余时间2年以上累计学分完成。学生入学时可以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是工作多年的成人;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也可以选择学习更高级职业资格和大学荣誉学位。两年制基础学位的教学也是开放式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曼切斯特城市大学提供的e- learning网上授课平台,该虚拟课堂是针对边工作边学习的学生设计的,教师按照每门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建立该课程的主页,为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建立特定的账户,并实时进行更新和维护。课程主页上有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每章的教学资料、每章的练习和考核题以及大量的资料。学生可以实时与教师互动,提问或交作业等。
“三明治课程”实现职业教育产学结合
三明治课程(Sandwich Courses)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两学期之间,通过在校授课和到企业实习相互轮替的教学方式实现以职业素质,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英国,这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中学毕业后,先在企业工作实践一年,接着在学校里学习完二年或三年的课程,然后再到企业工作实践一年,即所谓的“1+2+1”和“1+3+1”教育计划;第二种形式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三年理论,第三学年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即所谓的“2+1+1”教育计划。但是不论用哪种方式完成“三明治”课程,学生都需要在最后一年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工作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由企业招聘以及学校推荐共同完成。许多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已经和学校之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企业定期向学校公布拟聘用岗位的情况,学生工作的情况;学校则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推荐。联系和落实学生的实习工作。学生还可以登录网站直接查询工作实习信息,找到合适自己的招聘岗位并联系企业应聘;也可以自己公布个人信息寻求相对应的企业职位。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企业完成实习,那么该生就不能完成学业直到其找到单位为止。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实习期间是可以获得企业报酬的,而且待遇不低,通常情况下每年1万英镑到1.5万英镑左右。一年的工作经历不仅使学生变得成熟。自信,同时也掌握了工作技能,积累有用的工作经验。这段经历使学生能够轻松就业,甚至有可能在实习的公司最终就业。
“三明治课程”推动行为与质量控制
英国政府白皮书《高等教育——应对新的挑战》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不仅要接受学术的,专业的和职业的教育,他们在毕业时,还要具有有助于复兴经济所需的能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这里所描述的“能力、技能、态度和价值”正是“三明治”课程实践环节的培养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和质量控制是“三明治”课程体系的核心,是通过严谨的“三明治”课程考核评估体系来完成的。
“三明治”课程的考核评估体系,是一个全过程考核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评估结果。指导老师评价结果和学生自评结果。企业评估结果:学生长时间在企业工作,其实习行为主要由企业经理或主管直接指导和培训,因此企业评估结果是评估考核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指导老师评估结果,每个实习学生都有一个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指导教师在实习开始时指导督促学生制定学生“个人实习发展规划”,在实习过程中通过电话和邮件等形式跟踪学生的实习进程并随时和学生探讨实习过程中的疑惑。最后,实习老师要有一个“placement visit”。这个visit由学生安排,必须有企业的经理、学生和指导老师参加。在这个visit期间,指导教师要检查学生所制定的“个人实习发展规划”完成的进度,学生的实习日志、企业的反馈等。学生工作日记:学生工作日记由个人发展计划,工作日志和反馈三部分组成。它是证明学生工作期间表现的核心文档。学生要记录在工作期间的表现。承担的工作内容,个人发展计划的完成进度,掌握的技能以及在此期间取得的其他成绩。
“三明治”课程的考核评估体系是一个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由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完成。它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控制和质量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明治课程”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建立高职教育和企业界的有机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界的有机结合是英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也是世界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建立学校与职业之间新型战略关系已经越来越被世界各国商业界。工业界和教育界所认可。曼切斯特城市大学工读交替制的“三明治”课程对这一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三明治”课程里。企业和学校之间从实践场所的设置、岗位的提供、学生的应聘。薪金的支付以及学生工作质量的监督、学习效果的考核等已经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机融合的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使得英国的高职教育更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近年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探索出了许多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比如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验、课程设计,技能实训、生产实习、模拟环境实训,创新制作等。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院校采取类似英国“三明治”课程的实践方式。学校和企业的关系仅仅限于实训基地的设立、横向课题的合作;实习的方式也限于观摩和学习,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机融合的机制。学生没有投入真实的环境中就无法了解和掌握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高职教育所倡导的职业岗位与学习的“零距离对接”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因此借鉴英国“三明治”教学方式,探索企业界和高等院校有机融合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工作和学习,必将最大限度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之间的适应期,同时让企业分享高等教育的成果,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从而使我国职业教育更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职业能力
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不再局限于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再局限于具体岗位的专门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是立足学生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应该视为多种能力和品质的综合体现,这种新的职业能力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水平,而且特别重视综合应用能力。重视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强调核心技能的可迁移性。它包括了人际交往与合作共事的能力;包括了组织。计划和创新的能力;包括了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英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估体系规定,企业和学校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将个人品质、素质。综合应用能力等核心技能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估内容。这种新的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能力,需要在真实的工作背景,真实的冲突和矛盾中获得。在我国高职院校采取的诸多实践教学方式中,还没有哪一种方式能够达到这个效果,即使是目前最提倡的模拟综合实训教学方式。况且这种方式还存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软件的更新。实训平台的实效性等多种问题。如果借鉴英国“三明治”课程模式,加大和企业的合作,改革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模式,对学生新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方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具体的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
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
从英国职业教育的不同的教学形式来看,无论是基础学位制度还是“三明治课程”,无论是职业资格证书学习还是学历教育,它无不体现了其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特点,也贯彻了英国政府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目标。2006年将是我国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一年,政府已经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探索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教学形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比较复杂
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