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来历(40字左右)

2024-11-23 04:00: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年,是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恶魔。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屠杀武器。屠杀结束后,年会吃掉所有人的头颅。

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或侥幸逃脱,年假装离开村子后折回来屠杀幸存者,甚至让村子发生剧烈的晃动。就连婴儿、孩童都难以幸免。

但有一次,“年”闯入某村,巧遇穿红衣,燃竹竿取暖者;“噼啪”爆炸有声,红光闪耀,“年”惊窜奔逃。于是人们认识“年”性,每逢“年”出时,家家户户闭门家居;贴红联,穿红衣,燃爆竹以驱“年”。后来就有了“过年”。“年”被赶跑了,人们就敲锣打鼓,互称“恭喜”,后来就演变成了“拜年”。

拓展资料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如果每年按365天来计算,每过4年就多出将近1天的时间。

因此,规定每4年的二月增加1天,以补上少算的时间,这一年就是闰年。但这样实际上每4年又要亏一点,到100年时,亏了又将近1天,所以整百年时不增加这1天,而到整400年时再增加这一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人们就用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


回答2:

据黄现璠在其着《古书解读初探》一书中说道:“必先有禾之种植,而后有年字之发生,年生于禾,非禾生于年。”故《说文》曰:“年,谷孰也。”《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谷一熟也。”
其实,从甲骨文的“年”字就可以知道,“年”最初是一人背负成熟的禾的 形象,其实就是“年成”、“收成”,后来才引申作为“年”这一计时单位。

年的产生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它最初是指庄稼的一个成长周期。西周的农夫在农历的十一月间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这被认定为是新年的习俗起源。但这时的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开始定型。
年是什么呢
“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199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布了禁放烟花爆竹的法律。2005年9月9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爆竹由禁放改为限放。对烟花爆竹燃放的时间、空间予以严格限制,同时建立了烟花爆竹的专营销售制度。
中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年者,为人类社会纪历。伏羲以前称为“载”。伏羲时期称为“岁”。继伏羲之后称为“年”。
“年”是神农氏炎帝所创造出来的用以指导农耕劳作的纪历称谓,也叫农历年。
为什么称为年呢
炎帝的名字叫石年,石年诞于烈山石室,其母安登,其父少典。少典父母即是伏羲和女娲。石年意为其寿如磐石,万岁不倒,亦称之为万年寿。所以人们以炎帝“石年”的“年”字做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约365日的纪历方法,并把此纪历演算到万年以后,叫“万年历”。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中国民间主要有几种说法: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短缺食物而常到附近的村庄里去找吃的。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夕,这个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冬季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小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它饿极了也追来过,可是它每次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地逃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从今以后不用每到腊月里就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该怎么办。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这样夕就不会来了。”乡亲们对这个孩子的话都感到半信半疑,但还是回了自己的家。
入夜后,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后,都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由于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 子夜,突然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害怕得缩成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跟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破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循着声音追过去,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都因为害怕而不敢动,这时“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摔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才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新鲜湿润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每个人的家也因为有红布条所以没有遭受损失,但人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村庄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于是便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亲戚邻居说一些祝福的话。
“拜年”与“除夕”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的人们害怕黑夜的来临,因为夜幕下有很多恐怖的东西,如豺狼虎豹、鬼魅怪兽。其中有一个怪兽尤为恐怖凶猛,它会在冬天太阳下山后出没,捣毁村庄、祸害百姓,它的名字叫“夕”。我们的祖先们非常惧怕怪兽“夕”,因此,那时候的人们就把日落叫做“夕”,寓意太阳西下后,“夕”就要来了。
毫无招架之力的村民们只好在“夕”到来前四处逃散或躲往深山,逃不掉的村民就求灶神。灶神听到了人间疾苦,就将此事上报天宫,希望天上有神仙能除掉“夕”兽。可能是那时的神仙都比较忙,加之“夕”兽来历不明,没有神仙愿管此事。此时候灶神的小孙子(另一说法是神农的小孙子),名叫“年”的小神仙,初生牛犊不怕虎,从众神中站了出来,愿意下凡除掉“夕”兽。于是在深冬夜里,“年”手里拿着从爷爷借来的神器:火符和红绸缎,来到了人间,与正在村里肆虐的“夕”兽大战,一直打到大年三十夜。“年”将“夕”逼到一堆竹竿,然后用火符点着了竹竿,竹子燃烧后火光冲天“噼啪”爆响,“夕”兽非常害怕。“年”神终于明白“夕”兽害怕“爆竹”,于是,带领着村民个个手里拿着燃烧的竹子来烧夕兽,“夕”被点着了,哀嚎一声,回了东海。
小神仙除掉了大怪兽,得到了好消息的村民们都奔走相告,都跑来“迎新年”,逢人就说“新年好”。而且,大家为了纪念“年”神为人间除掉“夕”兽,于是,每年的大年三十我们都举着燃烧的竹竿欢聚在广场,重现当时的战斗场面,后来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后,竹竿就变成了“爆竹”,这一天欢庆的夜晚就称之为“除夕之夜”。除夕之后的初一,大家为了感谢“年”神的大恩,就都去“拜年”,拜年要给“压岁钱”的。这“岁”其实就是“鬼鬼祟祟”的“祟”,“鬼”是黑色的鬼,这“祟”是白色小妖,这小“年”神不怕大怪兽,就怕这小妖“祟”,人们后来得知用钱可以压“祟”,就纷纷拿些铜板给小“年”神压“祟”,压了还没完,还要守着“祟”,不要让它跑出来,叫做“守岁”。一直将“年”平安送走就没事了,这叫“过年”。
(后记:关于“夕”的传说。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结果被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这射落的九个太阳,人们认为都死掉了。其实不然,其中就有一个太阳掉落到了东海,被东海的一个龙女救起,并相爱了。后来龙女产下一子,取名叫“夕”。这“夕”生下来就有些龙的模样、脾气和属性,和他爹大不相同。但最终事情被龙王知道,龙王很生气,于是赶走了受伤的太阳和夕。不久,太阳死去,留下“夕”一个孤兽流落东海。“夕”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找不到东西吃的时候经常在夜幕降临的时候袭扰人们的村庄,冬天的时候更为恐怖,常常吃人。最后直到“年”的出现,除掉了这只恶兽。)
文化新解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说文》:秊,谷熟也,本义是“五谷成熟”。在中国,关于“年”的传说大约有三种:一、年是吉祥兽,给人类带来四季好运、五谷丰登;二、年是怪兽,专门祸害庄稼、危害百姓;三、年是少年,协助人类除掉怪物夕。
年又称“大年”,吉祥兽,历史上传说中为中国人文始祖伏羲“龙马负图”的那匹神秘龙马,其背上神秘的“河图”图案使伏羲研究出了中国文化滥觞的《易经》。“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易经乾卦正是大年的体现。龙马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DNA,在人类文明伊始便深深植入了中国人的身体,它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内核。大年能够大量吸收宇宙中有关幸福、健康、富有等各种吉祥能量,给人们带来一年好运。公元前很久远的上古时代,因夕冒名年来侵害人间,年利用夕害怕“红色、声响和光亮”的特点,运用“鞭炮、对联、灯笼”战胜了夕。于是人类有了“拜年”、“迎年”、“过年”的习俗。
年俗来源
如今我们过年的很多俗语与习惯都来源于这个传说:
年初一:人们为了让自己的后代子孙记得这个救了整个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后的早晨叫年。又是正月初一 ,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岁: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待的过程。守岁就是守着碎竹片的简称。
除夕:腊月卅大家守着碎竹节等“夕”的这一夜。
红布:如今的对联。而除夕夜里大家饿了,拿东西出来吃则演变成了我们如今齐聚一堂欢声笑语的年夜饭。
年兽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深山密林之中,每到除夕就要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著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年的天文官传说
定阳山原是远古羲和族人的地盘,传说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遇上雨、雪阴天,就无法计算了。他又琢磨做一个记时器具,以弥补日晷的不足。一天,他进深山挖药,看到山上泉水有节奏的“滴哒、滴哒”地响着,他开了窍。回家后,反复试验,最后做成了能固定水面高度均匀滴水的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观漏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终于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当时的天子“祖己”也为节令失常之事着急,就召集百官议论此事。朝廷节令官阿衡既不懂日月运行规律,又不潜心钻研,见天子问起事故,就说是因为百姓做事不慎,得罪了上天,只有祈祷上天宽恕才行。祖乙听信了,斋素沐浴,率领百官去祭天,并传谕全国各地设台祭天。
这下可苦了各地百姓。为修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劳民伤财,怨声载道。祭来祭去,毫无成效,时令照乱。万年实在忍不住了,就带上他的日晷和漏壶去拜见天子。
天子传见万年,听万年讲述了日月运行周期,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日晷台,造漏壶亭。又派12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6个童子守日晷,6个童子守漏壶,准确记录,按时禀报。
万年登日月阁后,日夜操劳,一晃三载。一天,天子派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禀报:“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听罢,深感有理。但他是个腹内空空又心底狭窄之人。他想:如果万年把历制定准,天子必然定会重用万年,到那时就不会重用我了。于是决定,除掉对方。
阿衡找了一名刺客,让他行刺万年。刺客在一个夜深人静时候去行刺。但见阁楼周围有卫士严加把守,不能靠近。于是他躲在远处的树影下,拉弓搭箭,向正在阁楼上观星象的万年射去。一箭射在万年的胳膊上,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捉贼,卫士们立即出动,当场将刺客捉获,送交天子。
天子问明实情,立即传令将阿衡捉拿收监,接着登日阁看望万年。万年见天子亲自来看望自己,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尽,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天子略加思忖,说道:“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从此,万年在日月阁中更加细心观察草木麦寂荣枯,精心推算时辰,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并制定出历法--太阳历。那年五月,天子到天坛祭天,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鲜桃赐予万年。万年献上太阳历。天子望着终年操劳的万年眉发胡须一片雪白,深为感动。下旨将太阳历定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从此,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逢过年之时,家家挂寿星图,象征着新岁添寿。同时也表达了对万年的敬仰之情。
除夕守岁的传说

夕兽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宋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古人有一首《守岁》诗中写道: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向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珍惜年华是人之常情,故大诗人苏轼写下了《守岁》名句:明 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由此可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年三十守岁,俗名熬年。为什么称作熬年呢?中国民间世世代代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年”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的肆虐日期,男男女女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然后把宅院的大门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天色渐渐黑了下来,“年”从深山老林里窜了出来,摸进人群聚居的村落。只见家家户户宅门紧闭,门前还堆着芝麻杆,街上却瞧不见一个人影儿。转了大半个晚上的“年”毫无所获,只好啃些芝麻杆充饥。再过些时,公鸡啼晓,这些凶残而又愚蠢的怪物只得怏怏返回。熬过“年关”的人们欣喜不已,要感谢天地祖宗的护佑,要互相祝贺没有被“年”吃掉,还要打开大门燃放鞭炮,去同邻里亲友见面道喜……人们见面互相拱手作揖,祝贺道喜,庆幸没被年兽吃掉。这样过了好多年,没出什么事情,人们对年兽放松了警惕。就在有一年三十晚上,年兽突然窜到江南的一个村子里。一村子人几乎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家挂红布帘、穿红衣的新婚小两口平安无事。还有几个童稚,在院里点了一堆竹子在玩耍,火光通红,竹子燃烧后“啪啪”地爆响,年兽转到此处,看见火光吓得掉头逃窜。此后,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响声,每至年末岁首,家家户户就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燃放爆竹,这样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就有“庭燎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里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这也即是“爆竹”的由来。可是有的地方,村民不知年兽怕红,常常被年兽吃掉。这事后来传到天上的紫微那儿,他为了拯救人们,决心消灭年兽。有一年,他待年兽出来时,就用火球将它击倒,再用粗铁链将它锁在石柱上。从此,每到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下界来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蔚成了绵绵相传的“过年”和“拜年”的风俗,“拜年”的风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高堂,然后出门去拜亲朋友好,亦有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等各种讲究,直至拜到正月十五,所谓“拜个晚年”。
现代人过年
一: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春节放假起始日由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
二: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年”的传统功能和内涵被冲淡,一些家庭的年夜饭不再在家里吃,部分年轻人对“年”很冷漠。
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2008年年初,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致使许多人无法返乡,“留在他乡过年”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传统年俗
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各家各户都进入过年的准备期。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那些年俗,你还知道多少?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来被红纸代替。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大年三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大年初八,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大年初九,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麦百谷都生地。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正月十二,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杨公忌日[4]正月十四,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各地年俗
辽宁
新年的那一天,小孩子要先对长辈说一些吉利的话,然后等着长辈给压岁钱,收到的压岁钱不能立即花掉,要把它放在枕头下面,过了一晚上后,第二天,再自行安排。
上海
腊月二十三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腊月二十三傍晚,天未黑之前(因为天黑灶王爷就回来了),家家户户要“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二十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是”,以示吉利。“利是”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发“利是”。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山东
大年三十上午开始贴春联;下午上坟祭奠先人,有条件的的一支(共同祖先的)几户或者几十户请诸先人回家过年(叫“请家堂”),次日(初一)早饭后送先人归位(送家堂)。到了晚上,家家点亮天灯,一个大家的男人们一般喝酒熬夜,女人包饺子,凌晨(现在一般是过了零点)吃饺子。大年初一,男人们在凌晨四点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来,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爷,还有门神,放鞭炮,发马子,下水饺吃早饭。
河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送闺女,二十八贴嘎嘎(对联)。每年的大年三十全家人聚集在一起,捏饺子,全家人围着电视看春晚吃饺子。其乐融融。过了24点,开始放鞭炮。小孩子去睡觉,大人则在一起守岁。天不亮就用放鞭炮的方式把孩子叫醒吃饺子。然后出门拜年。初二去女方家。

回答3:

相传古时有一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逢除夕出来伤人畜,人们只有逃往深山躲避。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每逢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驱赶"年"兽。

回答4: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 “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种传说, “年”是一种头身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有“三怕” ——怕声音、抛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红牌子挂在门前,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为什么"年"见了桃符,看到火光,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

回答5:

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 “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种传说, “年”是一种头身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有“三怕” ——怕声音、抛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红牌子挂在门前,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为什么"年"见了桃符,看到火光,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 “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种传说, “年”是一种头身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有“三怕” ——怕声音、抛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红牌子挂在门前,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为什么"年"见了桃符,看到火光,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中国人把过春节称作过年, “过年”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种传说, “年”是一种头身独角、凶猛异常的野兽。每到腊月最后一天。"年”便出来掠食吃人,威胁人的生命安全。但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这种野有“三怕” ——怕声音、抛光、怕红颜色。为了驱赶它,人们用红颜色的桃木做成红牌子挂在门前,称为桃符,还有人燃烧砍伐来的青竹子,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和光,这就是爆竹的来历。为什么"年"见了桃符,看到火光,听到爆竹响,。吓得赶快逃跑,这样大家就安然无恙了。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们互相拱手祝贺,"拜年"也就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