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是什么意思

2024-12-11 21:56:0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一花一世界、一叶菩提 可以理解为: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

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苦提。    

扩展资料

“菩提”一词是梵文Bodhi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

菩提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也就是达到了涅盘的程度。涅盘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实际上就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盘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菩提

回答2:

出自佛学经典语论《佛典》的《华严经》,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意思是: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典故: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

如《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么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

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拓展资料:

《心经》是一本佛教徒必读、必知的一本经典佛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罗马字paramitahrdayasutra。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摩诃,罗马字Maha,梵文原意就是“大、伟大”。

无边无际的大、心量广大。般若,罗马字Prajñā,意为智慧知识。波罗蜜多,罗马字Pāramitā,意为到达彼岸。因此,这本经书就是讲的如何通过伟大的智慧到达彼岸。全经只有一卷, 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

该经曾有过七种汉译本。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经》共有八部:《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胜天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于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 词寡而旨深。 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 (2004 )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前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回答3:

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么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

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

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拓展资料

《问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 。 

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 

佛曰: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回答4:

这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首先即是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与小的境界与认识也就是说宇宙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是无量无边,无垠无涯的。 一朵花一个世界,一片叶子有一个天堂,一沙一无穷尽的宇宙。

其次; 这里面有“以小见大”的意思,而“以小见大”。在《华严经》认为这是一种境界,所谓可以理解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可谓即是简单也即是复杂。

一花一世界,通过一个小小的花朵可以窥视一个大千世界的规律与全部,可谓小而不小。一叶一菩提,通过一片叶子,看到宇宙人生的秘密,可谓证得菩提。

扩展资料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怎么理解:

一朵花就是一个宇宙。一个人身也是一个宇宙。万物渺小或者宏大,微观世界或者宏观世界,都是一个世界。对于生长在花里的细菌来说,哪就是他们的地球。对于生长的地球之外的比我们更宏大的生物来说,我们的地球只是一个皮球。

当你心中有了佛性,就不必纠缠于佛的外表,不会以声色行为等见佛。

万物都有自身天生的佛性,只是自己没有发现,平凡人不具备那个能力看见罢了。所以说一树也是一个菩提。

当你有了微观和宏观随时转换的眼界时,你就想开了许多事情,不计较许多事情。你会发现自己不过是大宏观世界的花朵上的一只蚂蚁。

当你有了万物都是平等和具有佛性的想法,当你意识到万物和自己的欢乐与痛苦时,你就会宽容与满足,不会计较哪小小的利益得失了。

回答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意思是: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的菩提树。

出自佛教《华严经》: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拓展资料:

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

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