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中,为什么雍正皇帝的骂名最多?我记得雍正皇帝是一个很勤劳的皇帝啊!

2024-11-29 00:00:32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1. 登基问题,根据历史记载,包括一些野史,有部分民间流传雍正继位不当,就是改遗诏,而清朝正史记录了雍正属于正当继位,康熙亲自挑选的继位人,并且有传位诏书为证,但是民间部分人并不相信。从我个人来看,传位诏书造假修改可能性比较低,清朝皇帝的传位诏书不止有汉文一份,还有满文,蒙古文各一份,三份不同语言的诏书都会编写,雍正很难把三份诏书都改过来,详细可以去做了解

  2. 兄弟相残,根据记载,雍正皇帝继位后对自己的很多兄弟都残忍对待,流放的流放,坐牢的坐牢,惨死的不少,只有少数平安的过活下来。但据我所知,雍正皇帝也并不完全想害他的兄弟,因为他继位前就和他的兄弟们关系不是很好,就唯独和十三皇子关系好,雍正继位后也很少给他的那些兄弟们安排朝廷差事,不让掌管权力,除了个别有能力的兄弟让他们出来做点事外,大部分基本让他们赋闲,也没害他们,只是希望他的兄弟们能够接受现实,不要添乱,可雍正的兄弟们却还在不甘心他当皇帝,处心积虑的找麻烦想让雍正下台,次数多了,雍正可能难以隐忍,在他兄弟们几番的挑衅威逼下,他选择了痛下杀手,这一点我也不方便做评价,雍正做的这一点,我虽然不好说能否原谅,但却能理解他的苦衷。。。

  3. 改革制度,根据记载,雍正为了改革现有的制度,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方针,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这些改革触犯了很多权贵的利益,也得罪了当时天下的读书人,因为雍正要求读书人也要纳粮,还要他们服役做差事,很多自视清高的读书人就不愿意了,而雍正的惩罚力度也很强,很果断,违背闹事的基本没啥好下场,他们敢怒不敢言,因此他们在民间到处流传雍正的坏话,比如登基问题,兄弟相残,不孝不敬等等,有的还直接抗议到当地官府,都被官府强行驱散,雍正要求当地官员多向他们讲述新政改革的好处,要理解朝廷的政策是好的,大致上老百姓还是默认支持的,只有一些读书人和仕绅偶尔会抗议,但影响不大,那些有钱的权贵也不敢招惹朝廷,只有默默接受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比较主要的一些因素,总的来说,雍正的确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他只在位13年就去世了,历史上是说过劳成疾而亡

      像康熙的确为大清江山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目前的版图,很大一部分也是清朝所奠定下来的基础,但是康熙晚年过于荒废国事,对属下也过于放纵,导致康熙晚年,清朝表面强大,但是内在潜伏的弊病已经众多

      晚年的康熙已经无力来整治,太子无能无德,康熙只能废黜了他,从其他皇子择优选择,感觉唯独就皇四子胤禛(雍正)能帮他解决这身前身后事了

      事实也证明了清朝内在隐患越来越严重表面化,康熙晚年,清朝国库的储备白银才几百万两,如果碰上哪里闹灾或者边境上打仗,这点钱一下子就可能用完了,根本应对不了突发的大事,说白了,清朝财政已经陷入了没钱的地步,清朝每年支出大于收入,而且支出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少,若碰上大事危机,清朝的财政怕支撑不了多久

      而且康熙晚年,各省的地方政府,多数都有亏空,也就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很低,没钱给朝廷缴税,地方很多事还要靠朝廷救济帮助

      雍正上台后,为了改革这些弊端,他出台了很多新政,如我上面说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这些政策改变了原有的收税制度,避免了原先的税收漏洞,让那些有钱,逃税的人都要交税,财产越多交税越多,违反不服从的都要受到处罚

     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雍正的新政改革,触犯太多仕绅权贵的利益,雍正的改革就是把仕绅权贵的利益给大量剥削,全部用来充实上交朝廷国库,因此你越有钱,你交税就越多,而且改革过程中,犯法(反对新政改革)贪污的官员,还有和权贵们联手抵制新政的官员,雍正下了很严厉的惩罚力度,雍正杀一儆百,别说那些有钱的士绅权贵,很多官员都吓得人人自危,不敢不从,风气迅速扭转,所以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就来源于此

      雍正在位13年就去世了,这13年他有效解决了清朝内部很多的弊端,比如清朝税收和吏治贪污等,让清朝的经济,官风得以改善,一改他登基之前的模样,为此他也背负了不少骂名,原因我也大概在上面说了,为了国家,他大刀阔斧改革得罪了不少人,正因雍正的改革,清朝没有半道衰落,反而开启了康乾盛世

      若没有雍正这13年的勤政,清朝是否能维持到1911年还真不好说,清朝享国是276年,到1911年灭亡的。雍正去世的时候,清朝国库就有高达5000万两以上的白银库存,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这说明他的改革是富有成效的,清朝各地每年给朝廷上缴的白银总共就有几千万两之多,在康熙的时候,这财政收入是不敢想象的,除去朝廷每年必要的支出,清朝每年还能留下不少白银用作储存,这为清朝积累了雄厚的财力,所以很多人说乾隆就是个富二代,他爹和爷爷康熙把清朝的外敌内患收拾干净了,他坐享太平安乐

      因此大家也明白,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实力不是一句空话,任何国家想要发展,一定要把经济推动上去,因为一切国家大事,都需要经济支持,很简单的道理,有钱很多事都可以做,没钱,很多事都做不了,清朝要给各级官员发俸禄吧,若朝廷没钱怎么发?官员要抗议,要闹情绪,国事会受影响。清朝要军队维稳边境安全吧,若朝廷没钱怎么给军队拨发粮饷?若外敌来袭要打仗,朝廷没钱,粮草军备都供应不了,该怎么打?若清朝地方闹了水灾,旱灾,朝廷没钱怎么救灾?灾民没有饭吃,饿的只能抢砸偷,那地方不乱了套?清朝很多地方都要花钱,若国家经济财政不行,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隐患问题,长期以往,国家体制就运转不了,陷入瘫痪

    所以,康熙晚年的确留了个烂摊子给雍正,无论雍正如何被骂,如何说他继位不正,也没有充足的历史证据来证明,何况雍正的改革,我觉得至少给清朝实实在在的续命了百年,若是其他皇子,还真不一定能做到他这样的成就

回答2:

其一,康熙皇帝各位皇子对皇位的竟争过于激烈,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所以流言中伤问题也就不新鲜了。在雍正即位后,他就成了众矢之的,其他皇子不甘心失败,又怕雍正报复。就故意散布流言,说雍正登基是矫诏继位,他们在后边制造混乱,以动摇这个未稳之皇位。以图挽回这个显成败局的态势。至少可以达到坏其名誉,让其不能清白做人的目的。

其二,雍正重用不是科甲出身的李卫等,一意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士绅一体当差的改革,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读书人的特权受到严重的损害。天下读书人大有同仇敌忾之势力。唯有读书高的禁忌被这位君王所打破,天下读书人不满意了,当然,他们就不能尽心为皇帝办差了。同样,写史的也是读书人,作为后世喉舌的他们,当然就不会轻易放过这位仇人皇帝,这就是无声的反抗。

同样,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读书人还充当了政府对天下喉舌的作用,对于这位执意要损害自己利益的皇帝,他们能说什么好话吗?

其三,重用的年羹尧,李卫,田文镜等都做事不按常理,不遵章法。这无形中让官员们认为这种人有点邪,于是乎非科甲出身的他们成为了最直接被攻击对象。而这些人的所作所为最终都归结到了雍正这个主子的身上。

其四,隆科多和年羹尧等之前有拥立之功的朝廷重臣都一个个死于非命。暂且不说雍正皇帝有没有忘恩负义,单从其敌对者的方面来看,难道这不是在为其矫诏继位杀人灭口吗?可能参与制造他继位的成员都没了,到时候来个死无对证,难道不是做贼心虚。

最有可能的继位者之一的皇十四子一开始就受到监视,最后竟然被派去守皇陵。作为其同母亲生的弟弟,他为什么要做这么绝?难道所谓的“传位于四子”真的是由“传位十四子”所改?

回答3:

雍正是最勤勉的皇帝。但是1.登极 疑窦丛生。众所周知,雍正是如何登极的一直是历史里的一个谜团。2.登极之后对待兄弟近乎残忍。3.雍正作风严猛,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损害了一些士大夫的利益。

回答4:

主要原因有:
1、雍正帝的即位比较蹊跷,有人怀疑是篡改遗诏夺@位;
2、雍正帝实施官绅一体纳粮,剥夺士大夫特@权,令知识分子痛恨;
3、雍正帝搞文@字@狱,牵连一些知识分子,留下骂名。

回答5:

因为改革和反贪会触及很多官员的利益,因此背负的骂名也格外的多,但不应该抹杀其对历史的积极推动作用,不过话说回来,同样做过谋位手足相残的皇帝也不是一个,但是被骂得如此彻底的,雍正皇帝还确实是头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