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部长
minister without portfolio 在有关以色列的报道中,常见到“不管部长”这个说法,请问“不管部长”到底管什么?
不管部长,亦作“不管部大臣”、“国务大臣”、“无任所相”等。这个说法最早源自英国。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中的大臣分“内阁大臣”和“非内阁大臣”两类。内阁大臣除了包括国防、内政、外交、殖民、财政、就业、贸易等大臣外,还有五个特殊的大臣,即掌玺大臣、枢密大臣、兰开斯特公爵郡大臣、主计大臣和不管部大臣(即“不管部长”,通常由枢密大臣或掌玺大臣担任)。这几名大臣虽不专管某一领域的具体政务,但深得首相重用,地位极高,他们甚至可以插手各部事务。
历史上,继英国之后,法国、德国、日本、印度、比利时等国政府,也曾相继设立不管部长一职,其职能和权限虽不完全一样,但大体都沿用了英国的体制。在这些国家里,不管部长一般都是内阁成员,定期出席内阁会议,除了参政议政、进言献策外,还受政府首脑(总理或首相)的委派,充当某一问题的特使,肩负特殊的重要使命等。
但是,二战以后,尤其是进入当代社会,不管部长一职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国家不再设不管部长一职,就连英国也取消了不管部大臣一职。但有些国家仍然设置不管部长,其职位也较高,并负责某一领域的工作。如以色列的不管部长主要负责内政事务。还有的国家,不管部长已经纯粹成为一个头衔,不负责具体事务。因此,不管部长可能是受国家首脑重用的人物,也可能是为了平衡政府内各党派间的利益纷争而设的虚职
不管部长是指其它部门管不了的事情他都得管理。
负责别的部长们想管又不能管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