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提名了,并没有授予。被提名的作品是《猫城记》
老舍先生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当时称得上异类的一部作品《猫城记》,当年代表世界文坛最高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曾经钟情于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作品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部超越时代的作品。当这部作品被介绍到西方时,这种题材及风格便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有消息说,在1988年,诺贝尔奖已经决定将奖颁给老舍,只是由于他已辞世而作罢。
《猫城记》在开篇部分介绍,主人公乘坐飞机(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机(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但在作者写作之时,人类所掌握的科技能力对火星了解还十分有限,对火星上是否存在高级生命也没有定论。可以说整篇小说是构筑在一个科学幻想式的背景上。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先生的黑色幽默的语言风格展露无疑。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先驱与代表,但在《猫城记》这部作品中却没有像以往那样用过多的北京方言编制形象。一方面这与上文提到的小说特殊背景有关,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作者蓄意尝试着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作为猫人看待的另一种外国人,他们在与主人公善意地交流时有这样一段话,“我们为什么组织这个团体呢?因为本地人的污浊习惯是无法矫正的,他们的饭食和毒药差不多,他们的医生就是———噢,他们就没有医生!”类似口语上的突然转折,常常被设计成相声中的包袱,这里令人莞尔一笑的同时,也会适宜地引起我们对那一年代的国民在卫生、医疗方面的状况和习惯的反思。这篇小说尽管主观上背离了当时常用的幽默手法,但客观上偶然地具备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被世界广泛认可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象征讽刺的运用在这部《猫城记》中可谓贯穿始终。猫人社会,这个虚拟的火星国家,影射着千疮百孔迟早要灭亡的旧中国社会。迷叶,贯穿着全文始终:这个使猫人须臾不得离开的粮食替代品,发挥了巨大的毒害作用,是猫人社会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作为药物能医好个人却治死了国家,正是残害我们国人一个多世纪的鸦片的缩影。
1987年,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1988年又获提名,如果沈从文先生不是当年去世,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
大概是因为老先生对文学方面的贡献吧,但是他本人好像很谦虚,又淡泊名利,也没想要啊。。。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人与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汗颜的话题。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在一百零四年的漫长岁月中,无一人能获此奖。这无论如何让人觉得难受。
但今天,我在此要对这个大众说法作一番非常重要的补充说明,揭示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它至少能让我们中国人紧缩的眉头,略微绽放。那就是,中国人其实很早就能获这个奖了,而且当时的瑞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已经决定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我们熟悉的中国作家,他的名字是老舍。
本人绝不是信口开河。对于老舍的文学造诣那是没的说的,我们知道在台湾文坛,有一个怪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骂人无数。自诩:中国五百年来中文前三名是李敖,李熬,李敖。2000年,李敖以一本《北京法源寺》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引起岛内公众与媒体关注。谈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时,他讲道:“中国其实早就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老舍就很有资格。”(语见《TVBS周刊》第一二八期)所以说老舍得诺贝尔奖的能力应该是绝对没问题的。以下我就老舍原要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提供一项铁证。
大家知道,中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作家,他叫王元化,读过余秋雨的《霜冷长河》的朋友也肯定会对他有印象。2001年的时候,他出版了一本书,叫做《王元化九十年代日记》里面就有一段绝密材料,摘录于下:“刚刚读到文洁若的一篇文章,提到一九七八年,挪威汉学家伊丽莎白艾笛访问萧乾时曾说,诺贝尔文学奖本来已决定颁发给老舍,但就在那一年八月,查明老舍已死,此事遂寝。”王元化先生出于学者的谨慎态度最后特别加了一句:“我可以证明这是确实的,因为马悦然也向我说过同样的情况。”
说到这,你可能会问了,这马悦然是和何等人物,为什么王元化得到他的印证后就如此肯定呢?说来这位马悦然先生在海外是鼎鼎大名。可以这么说,在老舍有无被原定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一事上,最有权威一锤定音的华人就是他马悦然。马悦然何许人也?原来他是鼎鼎厉害的瑞士皇家学院的院士。不知让世界上多少一流作家翘首以望的十八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之一,唯一的一名华人。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专家来解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内幕,自然是最合适,最可信的了。
中国人,由此多少可以获得一点安慰。老舍最终没能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万分遗憾的,但幸运的是,他的作品留了下来,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它们都是老舍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有待我们好好地学习与研究。
百年来,世界上诞生了10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中四个是亚洲人,他们是印度的泰戈尔, 以色列的约-阿格农,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期望至少第五个,第五个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中国人,他没有老舍的遗憾,中国也不能一直生存于遗憾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