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摄影和乡土情怀的集子,全书拥有80多张黑白影像,分为四个单元,成长、劳动、信仰、归宿,其中在成长与归宿两单元,分别聚焦于孩子和老人,而劳动多以田间工作者为对象,至于信仰,是虔诚的跪拜,也是生活里的专注。 如果对摄影有所涉猎,阮义忠的名字可能多少会知道一些,他是台湾当代著名的摄影家,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宜兰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不难看出,这也是构建起阮义忠乡土情怀的所在。事实上,在《人与土地》的文字中,作者时刻都在表露着对往事地追忆和时间长河里情感地变迁,从排斥到回归,最终为我们奉献了这些极有价值的摄影作品。 我生长于城市,所以无法深刻地体会到对乡村那种即逃离又眷恋的情感。阮义忠说,大概是年近半百,才越发体味出曾经嫌弃的那些美好,这一种情感我想倒是相通的,它只关系到情感,而无关生活,生活是回不去的,而情感也只有用文字和图片来记取,《人与土地》的意义可能恰恰就是在于此。 单纯从摄影集来说,它的厚重、它的精致都是具备相当水准的,这些图片太值得细细的品味了,不过我以为书中每幅作品配备的文字不但没有提炼的升华,反而起了反作用,阮义忠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太过干扁,可能与他的职业不无关系,毕竟术业有专攻,所以倒也不想过多苛责,但是实实觉得文字要少一些的话可能会更好,如果只是以摄影展的形式展示,配上寥寥数语,足够震撼与反思,那种黄天厚土的朴实无华,那种黑白底色里的生命本源,都直面人类最本真的存在。 这种不属于旅游类的图文集,在中国图书市场其实不太好归类,拥有的阅读群体也不多,反倒是摄影集有其突出的对应群体,如果《人与土地》是以此为定位的话,应该会变得更加专注一些。也更加对路阮义忠的摄影身份。 最近也在读苏珊61桑格塔的《论摄影》,其实我对摄影极不精,却读的津津有味,如同我学习语言,并不擅长应用,但是在理论上颇为精进,这怕也是《人与土地》一书并没有如预期般打动我的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