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该曲作为代表中国的歌曲演奏。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反法西斯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同盟国集会时,《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代表中国的歌曲。美国将该曲与美国的《美丽的美利坚》、法国的《马赛曲》等歌曲定为同盟国胜利之日的音乐节目广播歌曲。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
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会议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也谈到《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应采用作国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首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会商讨国歌。国旗国徽评审力荐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毛泽东、周恩来当即表示支持他们的意见。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
参考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百度百科
因为《义勇军进行曲》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扩展资料: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此外,美国、英国、法国、印度及南洋各国的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该曲。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爱国人士和支持中国的国际友好人士在集会上、在游行中都演唱了该曲。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该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由晋察冀军乐队演奏,总共演奏了十余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1935年,随着《风云儿女》在各个影院的播映,《义勇军进行曲》立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流行极广的抗战歌曲。抗战期间,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定期安排播放该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又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极富创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聂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创作。
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汉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和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使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从而使此歌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发挥其战斗作用。
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它具有铿锵的节奏、明亮雄伟的旋律,其中三连音的妙用,更增强了歌曲的战斗气氛。前奏虽然短小,但却蕴含着整个歌曲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歌曲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词第一、二句都是带有号召性的。作曲家把这两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趋势处理,特别是节奏的安排,采用了后半拍起句,更能给人以紧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
歌词第三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全部歌词中最重要的警句。聂耳在这里不仅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而且创造性地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从而使“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突出的强调 。
《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愤恨和反抗精神,体现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英雄气概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
1、1949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许多委员表示赞成,但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有人建议歌词修改一下。
2、张奚若、梁思成先生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并举法国的马赛曲为例。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传播情况后,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应采用作国歌。
3、毛泽东和周恩来赞成“安不忘危”的思想,何况新中国要达到真正安定、安全,还需要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周恩来说:“用原来的歌词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毛泽东拍板同意歌词不改。
扩展资料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义勇军进行曲》最早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1934年秋,田汉为该片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
1935年2月,导演许幸之接手《风云儿女》的拍摄,不久后,去监狱里探监的同志辗转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当时,聂耳正准备去日本避难,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并承诺到日本以后,尽快寄回歌稿 。
聂耳在收到歌词后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8] 。1935年4月18日,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后,完成了曲谱的定稿,并在四月末将定稿寄给上海电通影片公司 。之后,为了使歌曲曲调和节奏更加有力,聂耳和孙师毅商量,对歌词作了3处修改,从而完成了歌曲的创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