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加分项高考真的就平等了吗?

2024-12-15 04:17:0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3月21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今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并根据相关规定,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可以说,教育部印发的这个《通知》内容不少,但毫无疑问,随《通知》发出的取消高考加分的相关“安民告示”最实际,也最引人关注。

换句话说,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各种加分项目,以后就都不会有了。这不仅影响到今年参加高考的孩子,也会对整个教育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高考加分项滋生的各种不平等

有关高考加分项目的争议从来就没有断过。尽管这一制度设计表面上看是平等的,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努力来获取某种加分,但是在实践中,高考加分不但猫腻多多,而且也极为不平等。

仅仅“科技类竞赛”一项,就爆出过很多丑闻。比如,有些地方认定航模比赛获奖也可以加分,重点中学有门路的家长,都会想办法为孩子拿一个奖,而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连什么是航模都不知道。

看上去较为公平的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从来都是那些名牌中学的福利。当然,这些学校的孩子起点更高,但是你无法否认的是,这背后家长资金的投入以及培训资源的分配不均。穷人家的孩子,先不说脑子是否够用,仅从小到大的奥数培训费用就交不起。

所谓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要做到绝对的平均,而是指是否有一部分学生先天性地就被排除在某种“特长”的可能性之外。

我读大学的时候才知道,有些人甚至可以靠“体育特长”(比如踢足球)而取得加分,而我所在的县城,连一个像样的足球场都没有。

很多加分项本质上是有门槛的,除了家庭收入门槛(生在穷人家难道就是活该?)之外,还有地域门槛。

大城市的孩子,可以接触到更多锻炼特长的机会,各种考级,而贫困地区或者小城市的孩子,连接受培训的机会都没有。当然,大城市的孩子也不轻松,从小到大接受各种课外培训,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