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可以异地使用吗

2024-12-26 00:40:43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可以的。跨省社保异地转移流程:

1、接收地社保开具《接收函》,《接收函》上必须提供转移人身份证号码、转入地社保所在银行名称及转入地社保帐号。

2、本人须持《接收函》、社保手册、终止合同书到公司办理社保转移手续。转移手续办理时万家盛世人力资源公司会给转移人开具《养老保险转移清单》及《养老保险帐户明细》。

3、本人须持由公司开具的《养老保险转移清单》到医疗保险办公室办理医疗保险转移手续及医保帐户结清手续。

扩展资料

申报原因

1、限于本地医疗水平的限制,一部分重病人和经本地定点医疗机构长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病人转外就医。

2、一部分人员在本地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平常在外地工作,生病时在工作所在地就医。

3、部分职工退休后,怀念故土回家乡养老,在家乡当地医院就医。

4、一些企业在外承包工程或在外地设立营销机构,职工长期在外地工作、就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异地就医

回答2:

社保可以异地使用。跨省异地就医群众需要重点把握的环节是先备案、选定点、持卡就医。

第一步先备案。

参保人员跨省就医之前需要在参保地的经办机构进行备案,经办机构采集必要的信息,目前全国有统一的备案表进行明确,关键的信息是两条。一是要说清楚备案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出去常驻还是异地安置,还是在外面工作,还是转诊转院,要把原因告诉经办机构。二是要去什么地方,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海南等等。

第二步选定点。

就是需要选择,比如选择去北京、上海看病,要到这些地方的跨省异地就医的定点医疗机构去,现在定点医疗机构每天都在增加,目前已经达到7226家,每一期的发布数据都是大量增长的。大家可以在公布的网站上实时查询机构有哪些,是什么级别,在哪个地方都可以查询出来。

第三步持卡就医。

因为已经完成了备案和选择了定点医疗机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医院持卡办理入院登记和出院结算。提醒患者一定要用社会保障卡,要持卡办理入院和结算。

扩展资料:

结算原则(重庆为例)

异地就医结算时,执行就医地的医保目录,参保地的待遇政策,职工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大额医疗、居民大病医保等报销费用一单结算,执行政策按以下原则:

1、医保目录,执行就医地标准

包括: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

2、医保报销,执行参保地政策

包括:医保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等。

需要提醒的是,没有办理备案的我市参保人员,在异地定点医院住院就医,需自行垫付全部医疗费用(再带全部材料回参保地区县社保局手工报销),且住院“门槛费”上浮5%,报销比例按规定比例下浮5个百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社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一定要使用社保卡办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跨省异地就医可直接刷社保卡结算  

回答3:

医保卡是可以异地使用的,换新地点工作或者回老家之前可以提前办理好医保异地备案,到时候就损失异地就业也可以直接报销,免去了很多麻烦。
1、打开小程序,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
2、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
3、根据要求进行实名认证(需要人脸验证),认证成功,点击“下一步”开始备案;
4、选择适合自己的备案类型并确认参保地和就医地,如马小蚁过年从上海回安康,那么参保
地就是上海,参保地为安康;
5、填写备案信息、完成签名并提交备案;
6、点击下方菜单栏的“查看备案记录”可以看到备案结果。
不过要注意,若参保地备案方式为“自助开通”,备案提交后无需审核即可查看备案结果;若备案方式为“快速备案”,则会在提交后两到三个工作日通过审核。
完成异地就诊备案后,可以在人社部社会保险网查询系统上,查询支持异地结算的医院,到时候如果有需要就选择对应的定点医院,就可以直接报销医疗费用。

回答4:

医保可以跨省异地就医。国家这几年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时候,就明确表示要加强基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推动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的建设,使群众能就近就医。

回答5:

社保卡异地是不能使用的。异地使用需要办理转移。
社会保险转移流程:
参保人员在新就业地按规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缴费后,由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向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书面申请;
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转移接续申请,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向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保经办机构发出同意接收函,并提供相关信息;对不符合转移接续条件的,向申请单位或参保人员作出书面说明;
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在接到同意接收函的15个工作日内,办理好转移接续的各项手续;
新参保地经办机构在收到参保人员原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保经办机构转移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资金后,应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有关手续,并将确认情况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参保人员;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是累计计算的,中间允许有空档,可补可不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