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会写作文

2024-11-23 22:24:0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写文章,就是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还有自己亲身碰到的写下来,只要有意义,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一定的顺序用文字表达出来.心里怎么想,纸上就怎么写.把有趣的写下来,把感人的写下来,就是好作文.
一、认真地阅读语文课本,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把别人的东西,变作自己的东西,把外部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以后就能出口成章了.每天花一定时间朗读课文,要有表情地朗读,好段落,精彩的语句要背出来、默出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书都要读,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好的章节、段落摘抄下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中华经典美文.
二、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
写文章要选择恰当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写作材料是习作的基础.
(1)中心蕴含在具体的材料之中,材料是为表现中心服务的.因此,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中心,服从中心的需要.
(2)要选择真实的材料文章的材料应当真实可靠可信,合情合理.我们平时习作,选择材料要选择自己熟悉的或比较了解的题材,最好是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有真实感的材料.只有这些真实可信的材料,才能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才能有说服力,才能打动人,才能给人以启迪,才能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3)要选择典型的材料.选择典型的材料就是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那些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新颖的材料,指新鲜、活泼、独特,使人耳目一新,有感受有收获的材料.因此,选材尽量选择那些别人没有写过或很少写过的材料.
生活中不是缺少“新与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平时要耐心观察,注意在生活中去发现和寻找新颖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才能够达到寻美习作,以文炼人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写作材料.
(1)并列法.即在表现文章中心是打断时间的连续和打乱空间的位置,围绕中心来连缀相关的生活片断或事件,按事情的性质选择几个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采用有详有略的方式并列地组织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
(2)对比法.即用相互对立的,或用同一事物不同方面的材料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人和事的真假、善恶、美丑,使人与事的形象鲜明,特征突出.
(3)递进法.即围绕一件事以事物本身发展的进程以及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安排材料.这种方法是我们习作时常用的组材方法.
(4)详略法.即在表现一个中心时,对于几个类似的材料,有详有略地安排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能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组织作文材料,不论运用哪种方法,都要为表现中心服务,要切合不同文章的内容和体裁的需要,把材料合理地安排到文章中去.
四、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具体生动是习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文章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感染读者的.
(1)用总分法.
(2)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3)用举例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4)用描摹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5)用比较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6)用数据说明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除了前面所讲的方法外,为了使文章具体生动,我们还应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观察的景物具体生动地表述出来.
五、表达真情实感.
(1)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在习作中,根据题目要求,选择那些感受最深的材料就容易表达真情实感.
(2)要用具体事物表达真情实感.没有具体事物,文章就没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一般都是通过具体事物的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的.
(3)用词造句要准确、实在.文章以情动人,这“情”指真情实感.要使文章的思想感情真实,用词造句就要较准确、实在,做到恰如其分.
六、写好文章开头和结尾.
(1)写好开头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
①交待四要素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
②开门见山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
③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④提出问题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提出问题让人思考,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⑤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⑥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⑦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⑧介绍背景开头法.根据文章的内容需要,除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外,还介绍事情发生前的形及相关的情况.提纲挈领常变化,多读多写乐自然.
(2)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
①自然结尾法.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尾.
②点题结尾法.这是一种常见的结尾方法.要注意:如何总结全文,如何提炼文章中心思想,切忌重复文章基本内容,或重复开头等.
③发问结尾法.即结尾时以发问的形式(反问或设问)提出问题.这种结尾法适合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注意设问,反问的目的是抒发真情实感,不要牵强附会.
④抒发感情结尾法.即结尾时作者对描述的事物抒发真情实感,饱含赞美之情.写作时要注意有感而发,有情而抒,不要无病呻吟.
⑤启发式结尾法.即结尾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作者用恰当的词语能使读者思考回味,给人一种“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种结尾法一般适用于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同学们写作时要注意描写要为突出中心服务,切忌毫无目的描写或为了描写而描写.
⑥展望未来结尾法.即在叙述现状之后结尾展望未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
写作时要注意,如果文章开头是点明中心,结尾一般是用展示未来的方法作结尾,同时,展望的内容一定要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关,切忌生搬硬套.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同学们能认真读优秀文章,从中受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回答2:

身为小学语文老师,个人觉得语文是小学阶段最难的科目。数学、英语只要认真听讲,把课本上的内容记熟,成绩都应该还不错。唯独语文,对于文章的阅读理解不是学生一朝一夕之间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的阅读做支撑,才能够在阅读一篇新的文章时,也能够准确的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这里我想用班上一个同学做例子。
我带他的时候是三年级,也是从这一年级开始语文测验的时候要求学生加上了小作文,同时阅读理解的难度也一下子上来不少,班里的几个学生一下子就有些跟不上了。尤其是这个同学,他的阅读理解基本上就没做对过几道题。我发现他对于文章的理解明显不够深,尤其当文中出现了没见过的成语时,他更是会答的不知所云。一问才知道,从来没有独自读完过一本书。于是我给他布置了一个作业:每天看一个成语故事。其他都没有要求,只要坚持把这项任务完成就可以。

我为什么要求他读成语呢?是因为成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用最短的词语,描绘一个个富含哲理的故事,可以锻炼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他的阅读水平。
开始的时候还需要我督促他,后来就养成了习惯,每天午休的时候他都会花几分钟读一个成语故事。
一个多月之后的一次语文测试,他的成绩破天荒的考了80多分,阅读理解基本没有扣分。而且,这段时间的阅读,让他发现了阅读的习惯,有天下课的时候,他跑过来特别开心地跟我说:老师,我发现看书比玩游戏还有意思!最近我在读《胡小闹日记》,发现里边用到的成语我全都看过了,感觉读起来更有意思了!
看着他眼睛里兴奋的小星星,我真的特别特别开心。

所以我觉得,如果孩子的阅读能力很差,可以先从每天读一个成语小故事开始,让孩子慢慢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推荐一些孩子们都喜欢看的书吧,希望可以帮到各位家有小学生的家长们:

国学类:
除了上文说过的成语小故事,给孩子读一读国学也是很不错的(前提是孩子感兴趣)。国学这两年越来越热,于是出了很多关于国学的书,但质量良莠不齐,《日有所诵》是国学里超经典的一套书了。按年级划分的,难易适中,班里的孩子挺喜欢。

《胡小闹日记》系列
校园小说,现在的孩子都很爱读,书中很多和孩子同龄的主人公,文笔优秀,让孩子在趣味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

经典名著系列
孩子早点接触高质量的名著,对写作、阅读理解能力都非常有帮助。

回答3:

阅读量少,日记写得少

回答4:

1、多写、多看、多练、多修改。
2、阅读文学名著。
3、观察生活,注重积累
4、坚持写日记。
5、围绕主题组织材料,主题鲜明,观点正确,立意新颖,层次分明,结果严谨,语言简练,文字优美。

回答5:

很正常的

毕竟没有经过多少写作,还有阅读量不高,
所以肚中无墨水,
还是要培养阅读兴趣,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