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为什么叫"象"棋?

2025-02-06 10:04:05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象棋叫做<象>棋说明】
1、象棋名称的来源,历来说法很多。有人根据汉代刘向《说苑》里的“燕居则斗象棋而舞郑女”等著述,认为象棋的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时代也有人以晋末北周武帝于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制成的《象经》为据,认为象棋是周武帝宇文邕所发明,等等不一。这些看法,是棋史专家和历史学家所探讨的问题,但对于一般的象棋爱好者来说,则不必下功夫去钻故纸堆去搞什么研究考证。其实,形象地解释什么叫象棋,认为更有道理,也更有意思。有人曾说:面对棋盘,细看棋子,一边有"相",另一边也有"象",二字相连,就是"相象",再取"象"字,即为棋名。这种解释似为戏谈,但也不是毫无道理,因为"象"字在古代有天象、气象、物象、形象、象征等多种含意。所以象棋这个名称中的"象"字,表示着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驾驭万物表象之意,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综合性的表示。
2、象棋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兵战形式,由双方互相攻守,这是古代战斗生活的一种形象反映,也是中国古代兵战和兵种名称所留下的宝贵"史料"。例如:车、马,就因古人有车战和马战而产生,也可以笼统地说它们代表着古代的骑兵,卒就是步兵,数目为五,可能是因春秋时代战国兵制上有五人为一伍之制,并规定作战时士兵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法令,因而决定了象棋盘上的兵卒有进无退的步法。将(帅),原是古代帝王的代称,将(帅)要亲自冲锋陷阵,担任千军万马的总指挥,这却与象棋中的将(帅)不能出城有些对不上号了,其实这样的规定也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古代帝王居于宫中权力极大,协助治理天下的官员,如"相"、" 士"之类。
3、由于象棋的制作是根据古代兵战的形式演变而成,因此,棋子的设计上还保留了显示武器发展变化的标记,"炮"和"炮"的分别,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秦汉时期,象棋只有将、车、马、卒等兵种,到了唐代,象棋中才有了"炮"这个兵种的出现。据《唐书》记载,那时打仗"以机发石为攻城",象棋中也根据这一特点而出现了石"炮",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火药制成的火"炮",象棋的"炮"也就改成了"炮"了。据此,有人认为:"炮"是象棋中最后出现的一个兵种,这话不无道理。"
4、项羽不能安心心腹,自然也会失去了民心,这是易象的原因;萧何帮助刘邦安定了人心,帮助刘邦留住了韩信,韩信则“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是“象”萧何。而不是“将”刘邦。是萧何帮助刘邦易了象。萧何是中国封建王朝里的第一位丞相。因为名副其实的可以易象。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就说明白了象棋为什么叫象棋。象棋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至宋代形成定制。别看它只有32个子和64个格子,这其中蕴藏着无尽的机巧和风云变幻,它是祖先机敏和智慧的结晶,小小的一副象棋,能使人废寝忘食。

回答2:

现代,象棋人有32枚棋子,其中以“兵”数最,威力之巨莫过于“ 车”,而其中独尊者又属“将、帅”。可是,为什么偏以那埂踟皆不尽意的“象”为棋名呢?对此众口难一。
有人认为,象棋之名由于棋中具“象”。但最早的象棋并没有“象”这个子,双方名六子,“枭”一“散”五。又有人指出,“象”是由人名而来;也有人认为,象棋之“象”是指天文中的“象”。但这些依据似乎都嫌不足。
另一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古时常把象征刺杀技击的舞蹈称“象舞”,如《诗 踯颂序》中说:“维清,奏象舞也。”因为周文王时有击刺的战斗技术,武王作乐,象征击刺排练为舞蹈,取名“象舞”。因此,象棋应说是一种象征战争厮杀的棋戏。《潜确居类书》云:“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居,则斗象棋,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类似的记载也可见于公元前1世纪大学者刘向的《说苑》,其中称象棋是因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而得名。
从棋子名称来看,将、士、象、车、马、炮、兵都代表了古战争中武士、军械。北宋司马光改象棋为“七国象戏”,用偏、裨、弓、驽、刀、剑、炮等武官官职与军械名称为棋子名称。至于《楚辞 跣魂篇》以及《韩非子》、《战国策》中所提到的“枭”与“散”,史学家们认为分别具有“将”和“卒”之意。因象棋是模拟战争的棋戏,在古时还被当作学习“用兵布阵”的埂踹。
综合上述,象棋是以象征战争而得名,这种说法其依据似乎较为充足一些。

回答3:

因为是“像”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