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点:
(1)计算原理不同
分层总和法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
规范法则采用附加力面积系数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2)计算工作量不同
分层总和法要绘制土的自重应力曲线、绘制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曲线、沉降计算每层厚度,计算工作量大。
规范法则应用积分法,如为均质土无论厚度多大,只一次计算,计算工作简便。
(3)计算结果精准度不同
分层总和法本身一些假定与工程实际不符, 同时也与经典弹性解答的假定不一致。 关键在假定土的变形条件为侧限条件,即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只产生竖向压缩变形,侧向不能膨胀变形,与经典弹性理论的假定不一致,也与实际土有一定的差距。
规范法运用了平均附加应力系数,规定了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新标准, 提出沉降计算的经验修正系数,使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相同点:
(1)两者都采用侧限条件下的指标,采用了基底中心点的地基附加应力计算。
(2)两者计算步骤大致相同。
扩展资料
分层总和法是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为若干层,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
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底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且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进行分层,然后计算基底附加应力,各分层的顶、底面处自重应力平均值和附加应力平均值。
分层总和法之所以成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地基土受荷后不能发生侧向变形;按基础底面中心点下附加应力计算土层分层的压缩量;基础最终沉降量等于基础底面下压缩层范围内各土层分层压缩量的总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层总和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规范沉降计算法
地基最终沉降量中分层总和法和规范法的异同点:原理不同,工作量不同。
1、原理不同:
分层总和法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内的土层按土质和应力变化情况划分为若干分层,分别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得出地基最终沉降量。规范法则采用附加力面积系数法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2、工作量不同:
分层总和法要绘制土的自重应力曲线、绘制地基中的附加应力曲线、沉降计算每层厚度,计算工作量大。规范法则应用积分法,如为均质土无论厚度多大,只一次计算,计算工作简便。分层总和法
地基的最终沉降量,通常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即在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划分为若干分层计算各分层的压缩量,然后求其总和,计算时应先按基础荷载、基础形状和尺寸,以及土的有关指标求得土中应力的分布。
分层总和法的基本思想是考虑附加应力随深度逐渐减小,地基土的压缩只发生在有限的土层深度范围内,在此范围内把土层划分为若干分层,因每一分层足够薄,可近似认为每层土顶底面的应力在本层内不随深度变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统的单行压缩分层总和法按附加应力计算,规范推荐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则按附加应力图面积计算;规范推荐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采用变形比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传统的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则以应力比法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相对于传统方法,规范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引入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以校正计算相对实测值的偏差。如所取的沉降计算深度相同且未加经验修正,这两法的繁简程度和计算结果并无差别。
规范计算公式是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的修正公式。它也采用侧限条件E-P曲线的压缩指标,但运用了低级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的新参数,并规定了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还提出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k,使得计算成果更接近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