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人的本质随社会关系的变化是具体的历史的,那“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怎么理解?

2024-11-28 16:21:44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关键是社会与个体之间不明确。
也就是说什么是社会?什么是个体?
群体之于单个个人即我们所谓的“个体”的关系,个人之于人类群体即我们所谓的“社会”的关系。仿佛这个个人是一个全然自在自为、独自存在的生物、社会则通常摇摆于两种截然相反、但都是易造成误解的表现之间。要么被理解为众多个人的一种单纯集合,一种累加的因而无结构的序列,要么被当作一个客体,这个客体以某种不能再明究的方式远在单个个人的彼岸。
我曾经这样问过:我们于非洲丛林的部落、伊朗的逊尼派有什么本质的联系?
这样,代表少数人、统治者个人主观上的意志被当成社会的普遍性而存在。同时,社会表现为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集合,自私自利与大公无私对立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情境下存在。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法理解“本性”“人之初,性本善。”的习得与学习的“初”的分别。“初”的“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为前提的中国市场经济。

回答2:

个人理解的本性和本质完全是两个概念,那个本性难移有些时候也有人说是秉性难移,是偏向性格说的。
本质是完全的哲学概念,是从哲学的角度上解释“人”到底是什么,不同时期的人的定义不一样,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几万年前的人天天茹毛饮血,以打猎为生,对它的定义和对社会中的你的能一样么?
而秉性,假设你是个懦弱的人,在公交上不敢指认小偷,把你放到几万年前你也不敢去打猎,这可能主要决定于你的某种激素水平,无论沧桑怎么变,秉性是不会变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