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苗圃或育苗浅盆内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发病严重。猝倒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染病。
用药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备注
浸种时 预防
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优质姜种放置姜瘟净140倍液浸种5分钟或用本品均匀喷施于姜种表面,晾干后催芽 浸种杀菌是杜绝姜种传病的重要措施。
定植时期 预防
姜瘟病、茎基腐病 方案1:开沟,排好姜种,将姜瘟净按300倍液稀释喷淋于姜种及周围的土壤中。 定植或大姜出齐苗时进行全面杀菌处理,是预防姜瘟病、茎基腐病的关键时期
方案2:大田翻耕后,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进行定植沟全面泼浇1次。
生姜出齐苗时 预防
姜瘟病、茎基腐病 方案1:姜出齐苗时,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进行全面喷施。具体为:拧下喷片,顺姜茎基部使药液浸润姜及周围土壤,每株约需200—300ml。
方案2:姜出齐苗时,若前期未进行全面浇灌用药,该时期是重点用药时期,应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往年发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200—300ml。
治疗
茎基腐病 该时期若生姜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200—3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
高温多雨季节(6—7月份) 预防
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高温多雨季节是姜瘟病及茎基腐病发病高峰期,必须定期早预防,发病后,必须足量、持续用药。
治疗
姜瘟病
(兼治茎基腐病) 方案1:拧下喷片,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顺姜茎基部使药液浸润姜及周围土壤,每株约需:400—600ml,发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要重点用药,连用2次。
方案2: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地块低洼处、往年发病区、已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1次漫灌,根据病情,可隔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其余种植区可根据预期病情进行穴灌预防,每株灌液400—600ml左右。
治疗
茎基腐病 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300—4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
培土后 预防
姜瘟病、茎基腐病 将姜瘟净按600倍液稀释,对低洼区、往年发病区及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可采取穴灌,每株灌液400—600ml。 生姜培土后,因部分根系受损,病菌易入侵植株,所以亦是防治生姜病害的重要时期。
治疗
姜瘟病
(兼治茎基腐病) 对地块低洼处、往年发病区、已病区及病区周围3米内区域,进行1次漫灌,根据病情,可隔7天再进行一次穴灌;其余种植区可根据预期病情进行穴灌预防,每株灌液400ml左右。
治疗
茎基腐病 若生姜只感染了茎基腐病,可采用青枯立克500倍液,对发病区及病区周围2米内区域进行全面用药1次,其余区域采取穴灌,每株灌液300—400ml,间隔7天,再进行全面穴灌。
产品优势 《姜瘟净》《青枯立克》为中草药杀菌剂,可有效防治生姜姜瘟病和茎基腐病,无药害、无残留、无抗药性,且有促根壮苗的作用。姜瘟病一亩地防治成本整个生长期约需800元左右,防效率达90%以上。弥补了氯化苦,溴甲烷等对土壤进行熏蒸,带来的高成本,强抗药性等缺点。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1697368.html?oldq=1
杨静 12:51:29
苗木猝倒病是园林苗圃中发生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主要发生于林木花卉植物的幼苗期。受害的主要林木幼苗有杉、柳杉、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银杏、樟木、楠木、油茶等;观赏花卉植物中有翠菊、鸡冠花、金鱼草、万寿菊、紫罗兰、石竹、马蹄莲、百日草、菊花等。该病多发生于阴天多雨、空气湿度大的4月~6月,发病的幼苗
突然猝倒死亡,影响幼苗成活率,甚至全部毁苗。
猝倒病主要是由真菌中的丝核菌、腐霉菌、镰刀菌引起。病菌在土壤内或病株残体上越冬,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称为土壤习居菌。苗圃或育苗浅盆内湿度大浇水不当,播种过密,温度不适,幼苗生长瘦弱等均有利于猝倒病的发生。连作苗床或花圃由于土壤带菌量积累较高发病严重。猝倒病是一种典型的土壤传染病。
防治苗木猝倒病,首先要做到及时清沟排水。春夏两季雨水过多,沟渠排水不良,圃地积水,苗床过湿,会引起病菌在土壤中蔓延,很容易发生猝倒病侵害幼苗。因此,对苗床高低不平,地下水位高的苗圃,应做到疏通排水沟系,做到雨住田干,苗田不渍水,有利于苗圃土壤疏松通气。其次是及时除草、间苗,清除病苗。苗圃的杂草要及早清除;苗木过密,要结合除草进行间苗,以促进幼苗茁壮成长,提高抗病力;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防止相互交叉感染。苗床过湿时,每亩可用50公斤~75公斤过筛的草木灰或火土灰撒施,这样既是施肥,又能促使苗根发达,苗茎提早木质化,增强抗病力。再次是及时施药。
在发病前,苗木细嫩期,可用石灰粉20公斤与草木灰80公斤混合均匀,每亩撒施100公斤~150公斤,有很好的防病效果。以后每隔7天~10天用0.5%波尔多液喷雾1次,也可用1%~2%的硫酸亚铁药液进行喷雾。发病后可用敌克松、托布津、百菌清,稀释500倍~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隔10天1次,连喷2次~3次,防治效果也很好。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1697138.html?oldq=1
杨静 12:54:15
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露天栽培作物,一般发病时间为春、秋多雨季,因各地地域不同,有一定差异;保护地栽培作物发病时期集中在11月至翌年4月份,以遇连阴天,棚外气温低,不敢、不宜放风,导致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达到病菌繁殖条件时,病菌繁殖加快,病情快速蔓延,危害加重。
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我公司自2010年春季开始在各地(河北、辽宁、山西、山东的潍坊、临沂、烟台等)进行多次的试验,现主要将大棚内灰霉病防治经验总结如下,希望能对种植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欢迎各地专家及农艺师的交流:
防治经验总体概括为:早预防、连续预防;病症初发时,早用药;病症中期喷施加摘病叶、病果;病症重发时,先摘病叶病果、再熏棚、再喷施。
按上述操作,绝大多数能做到防治住、控制住、根治了(无外部侵染源的情况下)。具体经验如下:
一、预防用药时机的确定
依据温度、湿度是否具备发病条件及作物生长状态确定预防用药时机。如:春季露天土豆开花季节,自身抗病能力差,病原菌易于侵入,其残败的花器易于向病原菌供应养分,在遇阴雨天气,气温相对较高时,则会大面积暴发灰霉病。应于预期暴发前择机采用药剂预防;一般在预期阴雨天前及雨后。再如:设施内番茄、辣椒等作物因开花或果实膨大时株体弱,且花果易于被侵染、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因此在冬季(灰霉惯性高发期)开花或坐果时期采用药物预防,此时为灰霉病预防的关键时期;若不采取措施防治,尽管棚内病原菌量较少,但同样能得到较快繁殖,条件具备时,病害会快速发作。
二、灰霉病初发时用药方法及用药量的确定(预防用药方法参见本条)
灰霉病初发时一般仅表现在残败花期及中下部老叶,此时立即使用我公司产品《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喷施, 5天用药1次;连续用药2次,即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害症状消失(病部干枯、无霉层),一般7—10不再表现危害症状,7天后外部侵染源及原残留病菌在条件具备时仍可能繁殖,形成再次病害,此时采用预防方案用药,具体为:使用《奥力克—霉止》按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间隔天数及用药次数根据植株长势和预期病情而定。
三、灰霉病发病中期综合防治方法及用药量的确定
在灰霉病发病中期,有较多的病叶、病果,且少数病枝出现病害症状,此时病菌得到初步繁殖,菌量较多,一般防治不利、不及时,将会进入迅速蔓延阶段。此时采取药剂治疗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物理防治是摘除病果及严重病叶、病枝等,以减少病菌存量(从经济角度说,适用于设施农业),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操作时,应注意避免病菌霉层即孢子到处散发,仍然残留设施内,一般操作方法为:用塑料袋套住病体摘除或空手轻轻摘除后随手放入袋中,归集后带出设施外。然后按照病害初起时治疗方法进行防治。喷药时,采用托喷方式,并做到三要:即一是对于大棚前檐湿度高易发病,靠大棚南部的植株要重点喷;二是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重点喷;三是植株中、下部叶片及叶的背面要重点喷。按照药剂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方法,一般连用2—3次能有效控制
一、症状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不得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二、 病 原
(Botrytis cinerea Pers .) 称灰葡萄孢,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世代为(Sclerotinia fuckeliana (deBary )Fuckel )称富克尔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数根丛生,褐色,顶端具1~2次分枝,分枝顶端密生小柄, 其上生大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至椭圆形,单细胞,近无色,大小5.5~16(5.0~9.25微米(平均匀11.5(7.69微米),孢子梗811.8~1772.1(11.8~19.8微米。除侵染黄瓜外, 还侵染番茄、茄子、菜豆、莴笋、辣椒等多种蔬菜。
三、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温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
四、 防治方法
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采用烟雾法或粉尖法及喷雾法交替轮换等施药技术。
1、棚内搞好生态防治, 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用时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则不产孢,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落归根 缘吐水。
2、加强棚室管理。苗期、 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马牛不相及透光。
3、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 每亩次250克,熏3~4小时; 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5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一公斤,隔9~11天1次, 连续或与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
4、预防用药:方案一:奥力克霉止3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方案二:奥力克霉止3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每7—10天1次
发病前期:方案一:奥力克霉止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二:奥力克霉止50ml+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三:奥力克霉止50ml+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
发病中后期:
奥力克霉止50ml+40%嘧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 氯溴异氰尿酸)30g或丙环唑10ml或4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奥力克霉止50ml+10%多抗菌素15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或70%百菌清3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奥力克霉止50ml+40%菌核净可湿粉剂20g或40%腐霉利可湿粉剂15—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